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先股制度对建设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形成了我国优先股制度的基本框架.然而这一基本框架中对优先股股东权利的保护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从优先股的发行机制、表决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现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国外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分析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完善我国优先股股东权利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公司法》中关于中小股东可以查阅公司账目的规定,产生了股东查账权与公司经营权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股东行使查账权的程序设置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提出了引八第三方查账机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股东关系一直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基本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和利益冲突,对于大股东之间冲突的研究较少。通过山水水泥的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其控制权争夺最突出的原因正是大股东冲突,而大股东利益诉求差异和相互不尊重不信任会直接引发冲突。研究表明:大股东冲突的成因和形成机制直接影响冲突的结果,大股东冲突破坏巨大且不能形成有效的股东制衡。山水水泥的控制权之争是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典型案例,对于完善股东冲突理论,有效控制或减少冲突,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和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有限公司因职工购股时承诺将离职股东除名案例,探讨在我国现行公司法未规定股东除名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对此类诉讼案件应当作何处理.文章比较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规定,从理论上指出公司除名权所要权衡的是公司内部治理权力和股东固有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法律缺位情况下,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其作出限制,以“重大性”标准为适用条件遏制大股东权力滥用,防止股东除名权成为股东压迫的工具,也期解决司法审判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及《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发布,我国优先股市场正式进入了有法可循的时代。我们要肯定立法者的这一举措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但若以长远眼光来看,这两部规定仍有些许不足之处。本文立足《公司法》、《证券法》的立法精神及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认为为深入推进优先股试点工作,应进一步细化复权相关条款、逐步放宽对优先股可转换性的限制、平衡商业银行与其优先股股东权义并厘清一些与既存法律相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民营银行监管实践中,特定股东被要求在一定条件下承担持续注资和剩余风险等公司股东有限责任之外的"负担",该类"负担"从法律属性上应界定为"责任".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的"加重责任"制度,侧重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主要适用于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集团,在适用主体和制度目标上,均与我国民营银行的股东责任存在本质差别.要协调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与金融监管规制制度在民营银行股东责任问题上的冲突,需要以我国民营银行试点实践为基础,创新民营银行股东责任相关理论.在概念表述上,建议不直接使用"民营银行股东加重责任",而使用"民营银行股东风险治理责任";理论上,民营银行股东责任可界定为"复式责任",即基于民营银行股东在风险产生与风险防控中特殊的主体地位而形成的、作为普通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以及作为民营银行股东的风险治理责任.其中,民营银行股东承担的风险治理责任包括:市场准入中股东的风险防控责任、日常运营中股东的风险防控与化解责任、股东违反关联授信的责任以及股东违反股权管理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法》以保护股东权利作为其立法宗旨。实践中公司机关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滥用权力、侵害股东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股东依法享有的权利往往难以顺利实现。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一样,是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制度。但我国当前的股东直接诉讼制度不够完善,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保护股东权益的作用。我国应尽快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8.
“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至上”是两种争议的代表性治理观点。“股东至上”治理主义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资本雇用劳动”、代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股东单边治理为主。而“利益相关者至上”治理主义以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目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本文从企业所有权、理论基础、会计上从利润的计算和分配过程、利益获得的确定性和公司运营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两种治理观点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种观点其实并不冲突,是相容的。上市公司的治理目标应该是满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基础上的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有限公司因职工购股时承诺将离职股东除名案例,探讨在我国现行公司法未规定股东除名制度的情况下,法院对此类诉讼案件应当作何处理。文章比较了世界各国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规定,从理论上指出公司除名权所要权衡的是公司内部治理权力和股东固有权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法律缺位情况下,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对其作出限制,以"重大性"标准为适用条件遏制大股东权力滥用,防止股东除名权成为股东压迫的工具,也期解决司法审判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财会学习》2012,(6):76-77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到3年。导致企业"短命"最重要的原因往往是内部矛盾。而股东矛盾,则是内部矛盾中最主要、最具破坏性的。如何预防股东之间的矛盾呢?一、远离"致命的不一致"有三家企业(均为个人独资企业),都是进行石灰石矿的开采及相关矿产品的生产。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进行了以扩大规模为目的的合并。通过谈判,三家企业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原三家企业的投资人成为新公司股东。确定具体股权份额时,股权之争十分激烈,最后股东A作出了妥协,股权份额减为32%,另两个股东B和C各占34%。可是,公司刚运作不到三个月,股东之间就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里面有行政捆绑产生的弊端、股权平衡导致的问题,更有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问题。原来,新建公司的章程是从网上下载的所谓标准文本,规定"重大事  相似文献   

11.
股东权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股东权中以财产权为内容的权利即自益权的绝对化,导致控股股东的整个股东权被绝对化.在中小股东完全两权分离而控股股东没有甚至重新两权合一的背景下,表面分散的股东权实质上更为集中,中小股东权尤其是共益权部分受制度限制很难实现.以委托代理为核心的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由于受制于所有制的差异和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公司治理的全部问题.公司治理实质上是通过股东权的配置达到股东权的平等,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现行《公司法》有关一人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的规定并不明确。2005年《公司法》允许公司提供担保,但对于一人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的规定并不明确,能否适用、如何适用等问题不断出现,理论与实践均对一人公司担保能力及程序提出了质疑。要实现一人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即需要厘清一人公司相比于普通公司存在的特殊之处,在理论上对其提供担保的正当性进行强化,同时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防范,在程序方面对担保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徐秀佳 《云南金融》2012,(6Z):170-171
股东知情权是现代公司管理中公司法赋予股东的法定权利,是公司法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设立的,其通过保障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等方面全面客观的了解,弥补中小股东在信息对称上之弱势,从而为股东行使其他权利提供基础和保证,亦是对公司正常运营的监督。  相似文献   

14.
徐秀佳 《时代金融》2012,(17):170-171
股东知情权是现代公司管理中公司法赋予股东的法定权利,是公司法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设立的,其通过保障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等方面全面客观的了解,弥补中小股东在信息对称上之弱势,从而为股东行使其他权利提供基础和保证,亦是对公司正常运营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理财目标、股东权利配置与投资者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最主要的代理问题。这一代理冲突导致股东集团内部出现利益分化,致使"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传统理财目标面临挑战,并有可能导致该目标因为难以操作而沦为"空中楼阁",失去指导意义。本文以企业契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分析了股东之间存在代理冲突的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现金流权财富最大化"理财目标的合理性;然后讨论了为保证这一理财目标的有效实施,股东权利配置和投资者保护在相关制度设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双重股权结构视为拥有高倍投票权的内部股东与同股同权外部股东的集体选择,以1991-2018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为样本,从选择原因和选择结果两个视角探讨外部股东为何自愿放弃投票权而选择双重股权公司.研究发现:企业在产品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越强,上市时选择双重股权结构的概率越大,这在新经济公司样本中表现的更明显;而选择该结构后也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绩效和股东价值.从机理来看,产品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显示内部股东的能力来影响外部股东对双重股权公司的选择.研究启示外部股东可参考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来选择投资双重股权公司,而上市公司也应增加其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信息披露以加强外部股东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7.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享有的一种重要的股东权,是股东实现其他股东权的基础,但该权利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公司的商业秘密保护冲突。本文以李志安诉广川公司一案为视角,具体分析股东知情权与公司商业秘密的冲突,并提出司法实践中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若琳 《金卡工程》2010,14(8):261-262
公司捐赠行为是公司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方式,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受益于社会公众,是值得鼓励的慈善之举。但是从另一方面,即公司股东的角度看待,公司的捐赠行为意味着公司资产的减少,也将导致股东利益直接减少。如果股东之所以设立公司或者购买公司股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时,那么公司的捐赠行为必然直接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产生一个矛盾。本文从这个矛盾为中心点,分析两者的冲突之处与一致之处,并为股东对公司捐赠持有异议提出权利的救济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人合性的特点,股东转让出资的限制是保障公司股东的稳定性和公司健康运行所不可缺少的。我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出资的规定存在种种弊端,影响了公司健康有序的运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现存有关问题分析。完善我国《公司法》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琳 《金卡工程》2010,14(11):132-132
我国新《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明确规定提起诉讼的股东为原告,但是对公司诉讼地位没有明确。近年来,我国大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滥权侵犯公司和中小股东的现象日益严重。对股东代表诉讼应采取激励机制,对原告的资格限制应放宽。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公告通知公司的其他股东可以作为共同诉讼人参加诉讼,应当通知公司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