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韩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要通过积极稳妥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标的资产多样化、引入设立中间层债券模式、创新内部增级手段等措施,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中小企业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该债券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承销等费用,有效地规避了单个企业发债规模偏小、担保难及发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集合债的发行仍面临审批和担保方面的难题。本文针对当前的集合债担保模式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3.
张文 《云南金融》2011,(9Z):97-98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上的标志性事件。集合债券是运用信用增级的原理,通过政府组织协调,将中小企业捆绑集合发行的企业债券。该债券利用规模优势,合理分摊资信评级、发债担保、承销等费用,有效地规避了单个企业发债规模偏小、担保难及发行成本过高的问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的途径。从目前情况看,集合债的发行仍面临审批和担保方面的难题。本文针对当前的集合债担保模式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4.
丁韶华  王晓红 《金融纵横》2011,(3):59-61,65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产品,将集合的概念融入到债券发行中,并引入信用增级和代偿机制等制度降低项目风险,其目的在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江苏省业已成功发行两支颇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但其后续发行能否持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还须从发挥政府作用、改善担保环境、加强注册监管、防范道德风险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韩国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增级机制不完善是目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而我们的近邻——韩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P-CBO)融资模式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较好解决了其中小企业发债融资难问题,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韩国P-CBO信用增级模式的全面研究,在深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债券信用增级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韩国P-CBO增信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用增级是提高集合债券信用等级、增强投资者信心、保证集合债券融资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信用增级的基本原理,阐述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增级的实践情况,分析了我国集合债券信用增级机制的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创新,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性金融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的成功发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相关利益主体协调难度大.成功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必须有一批真正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有效解决集合债券担保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曾江波  吴敏 《海南金融》2012,(11):44-47
信用增进行业通过专业化的债券信用增级手段,为市场中信用等级较低的优质企业及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服务,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等级,以便顺利筹集有效资金。本文通过对信用增进行业市场化程度、运行机制及外部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研究,有利于推动信用增进行业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金融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出现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创新,能够促进优质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较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出发,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普及难点、发债体系进行研究,并从普及角度出发对发债门槛的设置、市场推动发债、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担保机制的完善和资全投向的把握这五大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公司信用债券的发展相对滞后,借鉴美国债市的发展经验,对公司信用债券进行适当的信用增级能促进公司债乃至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该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引入债券保险的可行性及方案选择,指出应重视债券保险开展后的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