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许玉金 《经济师》1999,(11):61-61
国有股的转让一般指的是,国有股权通过买卖活动在不同主体间发生流动转移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调整国有资产存量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有利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集中生产发挥规模效益,也是解决经营性亏损企业的有效办法。可以达到国有股权优化组合、合理流动的目的。国有股权的转让包括:一是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二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一、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管理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资产股份在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经营者,其经营目的之一就是使国有…  相似文献   

2.
徐志虎 《经济论坛》2006,(17):113-116
国有股权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优化股权结构,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以及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等角度考虑,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必须进行有序、规范的流动,而在国有股权的流动过程中,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国有股权所有者应该对所转让股权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价。一、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定价实践由于国内尚未建立针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竞争性市场,加之各地产权交易市场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排除在外,因此,近年来火爆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多数采用的是私下协议转让方…  相似文献   

3.
李惠 《资本市场》2003,(12):58-60
近期,证券市场出现一系列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的信号,湖南省和上海市政府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加速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转让及合理配置工作,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有股权转让正在我国拉开新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正>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变更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性质变更。国有股权变更有两种形式。一是国有股直接转让。国有股直接转让往往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变更同时发生;二是国有控股股东改制。国有控股股东改制通常使上市公司最终控股人发生变更。2003年经国资委和财政部批准的在内,共有137家国有控股股东转让国有股份,转让国有股总数达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2017年2月,经临沂市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将持有的山东兰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10%的国有股权经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本文以上述案例为背景,对企业国有股权转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国有股权转让的基本程序以及有关的账务处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蕴 《新经济》2014,(11):117-117
该书围绕在公共财政体制下,适应全流通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国有股权高效运作这一主题,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优化运作的思路,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运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划分为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四个部分,其中只有社会公众股是可以上市流通。长期以来,社会公众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仅占30%左右,其余70%的股份目前无法上市流通。经过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等已实现可流通,但目前绝大多数仍处于锁定期内,故现在仍旧无法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相似文献   

8.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非的主要问题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例过大且不能流通,带来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国家股、法人股的逐步上市流通,减持国有股,国有股权转让,以及送配股、转配股的逐步上市流通等多种途径,以实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9.
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根据控制权的不同把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股权转化为民营股权时,第一大股东有盈余管理动机,即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第一大股东由民营转变为民营时,第一大股东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即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民营企业间时,由于民营企业是一种“理性经济人”,因而显著地存在对业绩的盈余管理问题。当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无论是无偿转让还是有偿转让,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明显。而民营转为国有的例子在我国当前几乎不存在,但未来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大事记     
正(2014.6.16~2014.7.15)6月1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直接股权投资有关资产管理问题的通知》指出,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社会服务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对技术创新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挖掘中国5个行业541家上市公司2000~2005年的数据,探讨了在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国有股权的制度特点;分析了国有股权对企业创新方式的影响,得出了国有股权主导的企业倾向于内部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麦田守望者”的MBO正在遭到国资委的狙击。最近的消息表明,国有股权转让审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审批权由财政部移交到新成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来;国资委审核的思路将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任何国企负责人。监管的矛头直指那些热衷于MBO的“麦田守望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最近,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办法》,进一步从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转让程序、批准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转让行为进行了规范。这一系列规范文件使国有股权转让的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这意味着风行一时的MBO 掘金国有股、大发国资财的腐败行为将得到一定的遏制。  相似文献   

13.
法人股拍卖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中股权转让的方式,日益显示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2001年11月初,《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相继颁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在外资并购和引进境外投资者有了政策依据,《通知》的第3条规定,向外  相似文献   

14.
王怀明  刘晔 《经济论坛》2007,(2):116-118
国内学者对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但由于我国在2002年以前发生的并购事件较少,很多研究是以几年内发生并购事件的公司作为样本,因每一年的外部环境不同,使得数据可比性不强。此外,“并购”在我国不是一个界定清楚的概念,它与国外研究中所通用的“Merger&Acquisition”还有一定的差别,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上市审批制度的特殊性,我们的“并购”是一个包含了兼并、收购、托管、股权转让、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模糊概念。目前的研究多数将企业重组的不同类型包括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重组后的绩效,显然结论过于笼统,而对公司经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股权转让中导致了公司控制权变化的并购活动(即狭义的并购)缺乏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股份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推进股权流通的浪潮中,国有股份的社会化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从国有企业股权现状和引发的问题着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国有股权社会化的某些主要问题,包括国有股权社会化的市场障碍、途径以及定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股份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推进股权流通的浪潮中,国有股份的社会化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从国有企业股权现状和引发的问题着手,深入分析了我国国有股权社会化的某些主要问题,包括国有股权社会化的市场障碍、途径以及定价.  相似文献   

17.
杨莎 《新经济》2014,(29):3-4
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从动机上看治理困境使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积极性不够,从过程上看审批程序繁杂使股权激励操作难度加大,从效果上看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使股权激励效用不足,这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障碍。对此,本文建议从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治理,合理简化审批和操作程序,逐步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三方面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实践日趋丰富。总结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将有助于我们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理论 ,从而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践。一、控股全并方式下 ,“下推法”会计的运用问题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其特有的大宗股权转让给他人 (或企业 )的行为 ,称作股权转让。这是各类资产重组中一种较为普遍的重组形式。通过股权转让 ,新控股股东 (企业 )取得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会计上的控股标准 :持股比例大于 5 0 %或未达到 5 0 %,但能够控制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政策 )尽管该公司仍然是一个独…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控股股东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因、条件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Barclay和Holderness提出的大宗股权转让溢价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剥夺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大宗股权的溢价达到了43.8%远远超出了公司治理较好的发达国家中的同类事件的股权溢价。因此,作者认为应当通过加快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的制定,加强对相关事件查处的力度、建立我国上市公司的诚信机制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来减少我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  相似文献   

20.
形形色色的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导刊》2005,(6):24-29
胜利股份——最循规蹈矩的MBO早在2002年,胜利股份(SZ.000407)以三个月的高速顺利完成MBO,成为《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颁布之后首次获批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2000年春天,围绕胜利股份的一场收购和反收购行动,使胜利股份的管理层意识到了控制权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