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2079家样本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2006年9月28日深交所颁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的披露要求,研究该披露要求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文章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行业、年报时滞、事务所规模后,分析了时间(解释变量)变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文章通过马克威分析系统对样本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后得出结论:披露要求变化后使得企业的审计费用的确发生了变化。在2007年以后审计费用有一个明显的增加且时间变量对审计费用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90%的置信水平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审计费用,但这种关系仅在审计质量较低(非四大审计)的情况下成立,而在审计质量较高(四大审计)的情况下明显减弱,这说明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过度竞争是导致国内所审计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国内所的审计质量,建议尽快培育寡占型的审计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注协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中指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文章以2012年财务报表审计费用发生变化并同时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268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对审计费用及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只有在审计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整合审计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才能导致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降低;没有发现整合审计导致内部控制审计费用降低的证据;2.整合审计的实施没有引起审计质量的降低。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在审计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整合审计的实施提高了财务报表审计的效率;在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公司实施整合审计,会引起财务报表审计费用更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0—2012年深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控制缺陷以及是否为前10大事务所审计三个变量来替代内部审计水平,并检验了三个变量与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信息披露评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相关变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的替代变量与信息披露评级之间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15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可操纵性盈余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研究了母子公司地理距离对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母子公司地理距离越大,公司财务报表可操纵性盈余越大,审计质量越差;引入内部控制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后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母子公司地理距离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公司更好地进行异地扩张决策与集团内部管理,同时也为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为了深入理解上市公司的这一行为,本文利用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情况及其经济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具有积极的信号传递效用,自愿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均更高。(2)从审计意见购买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发现,自愿披露的公司总体上不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迹象,而未披露公司中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迹象。这一结论从侧面解释了在自愿披露行为具有积极信号传递作用的背景下,仍有部分企业选择不披露该费用的原因。(3)未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公司的潜在审计意见购买迹象能够被投资者识别出且产生实际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7.
以2010—2017年深沪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僵尸企业的审计特征并探讨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具有倾向于支付更低的审计费用、更有可能收到非标意见和更有可能选择非高质量审计师进行审计的特征,同时,僵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更差。进一步研究发现,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使得僵尸企业更有可能收到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但非僵尸企业审计收费更高且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审计师。基于产权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1)国有僵尸企业支付更低的审计费用,且中央国企支付的审计费用更低;(2)民营僵尸企业更有可能收到非标审计意见;(3)民营僵尸企业和地方国有僵尸企业更有可能选择非高质量审计师进行审计,且地方国有僵尸企业倾向性更强。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僵尸企业的审计特征,为识别僵尸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6~2007年沪深两市获得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使用经过调整的截面Jones模型估算公司操控性应计利润,并以其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公司经营业绩、公司资产负债率和行业成长性等变量以后,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而后发表审计意见,因此审计质量至关重要。而审计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的影响。总体来说,一方面,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会影响审计独立性进而降低审计质量;另一方面,有效地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业务的进行也有利于促使企业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然而,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是否会对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目前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文对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与审计质量以及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关系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该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由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转移,研究视角由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内部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向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外部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转移,研究层面由公司层面向资本市场层面转移。这些新趋势为内部控制缺陷研究领域勾勒出一个由内部控制缺陷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层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构成的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实证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该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由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向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转移,研究视角由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内部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向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外部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转移,研究层面由公司层面向资本市场层面转移。这些新趋势为内部控制缺陷研究领域勾勒出一个由内部控制缺陷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与外部审计师的关系)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层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与资本成本的关系)构成的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统计表明,2011-2015年,48.46%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但披露内部控制审计缺陷的公司仅占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公司总数的3.8%。Dye(1991)认为,当企业披露审计费用时,审计师的审计独立性会提高。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是否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以2011-2015年我国A股实施整合审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随着产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费用自愿披露显著提高了内部控制质量,相比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披露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它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它对审计权威、审计监督职能及审计形象正常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意义非常重大。现对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做相关分析,并提出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企业金融化在资本市场与金融市场领域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学者对企业金融化在审计领域的研究关注较少。以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质量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在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即企业金融化通过增加业务复杂程度和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质量;来自四大的审计师具有更强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且连续审计中,其能更好地利用内部控制以应对企业金融化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监督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而内部环境、风险评价、信息沟通、控制活动均未能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对审计质量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化与审计质量领域的相关文献,拓展了企业金融化经济后果的理论边界,同时也为推行建立健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然后借鉴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思路,基于内部审计的环境、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对内部审计进行监控5个要素来构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最后,对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2011年沪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及相关数据对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监事会规模,公司成立年份和成长性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显著正相关;而控制权性质,审计费用,企业兼并重组,风险水平以及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情况与其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以及公司成立年份,兼并重组情况,成长性与风险水平等企业发展情况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彬  谭嘉慧 《会计之友》2021,(22):120-128
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能有效监督约束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投入成本,然而在不同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下,高管团队内部治理的有效性有所不同.文章利用2008—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能否有效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内部治理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高管团队内部治理与审计费用的负相关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一步的分组检验中,大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高管团队内部治理与审计费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小规模企业或国有企业中这种相关关系均不显著.由此可知关键下属成员能够有效牵制CEO的短视行为,而外部治理环境较好更可以保障高管团队内部治理的有效性,但是关键下属高管的监督作用只在大规模企业或非国有企业中有效.  相似文献   

18.
竞争战略作为上市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其战略目标影响着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文章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与竞争战略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竞争战略影响着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自愿性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成本领先战略与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差异化战略与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文章从竞争战略入手探索了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的动因,拓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视角,同时为下阶段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在主板上市公司中的全面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竞争战略作为上市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其战略目标影响着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需求。文章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与竞争战略的相关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竞争战略影响着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自愿性需求,进一步研究发现成本领先战略与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差异化战略与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文章从竞争战略入手探索了自愿性内部控制审计的动因,拓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视角,同时为下阶段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在主板上市公司中的全面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定义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并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两个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有正向影响,反映大规模事务所提供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企业规模与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正相关,这与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成熟并且多聘用大型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有关;内部控制审计收费及审计任期等因素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大部分企业采用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整合审计模式,内部控制审计不单独定价而缺乏定价机制,而且我国刚引入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任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