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ind数据库提供的商誉数据,结合手工收集的年报数据,分析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2007~2018年)我国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商誉的形成、减值情况,结合减值测试法与系统摊销法各自的优点,设计出三种新的后续计量方法,并代入行业真实数据进行验证和对比,发现采用前3年系统摊销、3年后并行的方法更能缓解市场波动并抑制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商誉经初始确认后,其后续确认与计量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国内外理论界几种主要的观点分别进行论述: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我国的商誉会计处理正逐步与国际趋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永久保留法、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减值测试法四种观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务着重探讨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减值测试法更可能导致商誉初始计量的金额虚高、商誉减值测试的估计和判断空间过大、商誉减值测试的实务操作口径不一致。认为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方法并不是技术上的最优选择,即使改进减值测试也难以根本解决实务问题,而恢复摊销不失为现阶段较为可行的做法,可以降低因减值测试主观性、复杂性、可操纵性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闫兴旭 《当代会计》2021,(17):178-180
文章针对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的发展变化,解析出我国商誉减值后续计量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再与商誉摊销后续计量方法的优劣势作对比,结合目前我国并购活动频繁和商誉规模日益庞大的现状以及我国未来商誉后续方法是仍旧继续使用商誉减值或是改为引入商誉摊销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商誉摊销更适合我国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温  庄克新 《会计之友》2007,(8S):86-87
本文通过对与商誉相关的会计;住则的比较和综合分析.系统介绍了合并商誉初始确认的方法、原则、影响因素、后续计量及商誉减值测试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2020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最新讨论稿,其中支持摊销或减值的两股力量僵持不下,最终减值以两票的微弱优势"险胜",但是该项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关于商誉后续计量问题的探讨仍在继续.本文从商誉的本质与内涵入手,对两种后续计量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对比分析,在介绍了摊销存续的各种理由后得出结论:商...  相似文献   

8.
李明  薛书新 《会计之友》2021,(12):40-44
商誉的后续计量方法应该采用减值测试法还是摊销法,学术界对此争论多年.文章针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的《企业合并——披露、商誉及其减值(讨论稿)》和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发布的有关商誉的三篇系列报告中的相关观点,从商誉的本质、商誉的组成部分以及未来现金流量三个视角对商誉的性质进行研究,得出不同于IASB及IVSC的结论:商誉是使用寿命有限的消耗性资产;基于商誉的性质,从商誉减值测试的成本与复杂性、滞后性方面分析了商誉减值框架的局限性,以及滞后性解决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对减值测试法和摊销法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相对于减值测试法,摊销法更能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对商誉的会计报告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外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有关规定,并对其会计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对目前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问题的总结,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实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浅析商誉的后续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与其他资产不同,其本身具备非消耗性的特点,即商誉可能不会随着使用而消亡,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因此,如何正确计量商誉的使用和消耗情况是商誉核算中的难点。在新会计准则出台前,财政部2005  相似文献   

12.
在商誉的会计问题中,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的是自创商誉应否确认的问题。尽管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中并未确认自创商誉,但主张自创商誉应予确认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2018年资本市场“黑天鹅”事件频出,巨额商誉减值致使上市公司业绩集中“爆雷”,引发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激烈讨论。通过梳理直接冲销法、永久保留法、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四种典型的商誉资产后续计量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备受争议的系统摊销法和减值计提法进行利弊分析。研究发现:系统摊销法可操作性较强,摊销额对利润的抵消作用会使上市公司更加谨慎地对待企业并购,从源头上杜绝巨额商誉的产生;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一旦产生明确的减值迹象,计提商誉减值可提升商誉资产账面价值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未来对商誉资产的后续计量应重新引入系统摊销机制,并在有明确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相似文献   

14.
商誉的后续确认与计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商誉的一般理解 商誉是指某一主体因具有良好的信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化的生产力、先进的技术等知识资本而获取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能力。商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同企业整体、不可分离.不能单独销售。广义的商誉包括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  相似文献   

15.
商誉后续计量问题始终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作为会计准则制定和评估的理论基础在商誉后续计量问题上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文章以概念框架为视角研究商誉后续计量两难的原因,通过梳理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研究现状,结合概念框架的发展脉络,提出商誉后续计量的两难实际上是概念框架根本性问题的缩影,概念框架的内在冲突和职能缺失是商誉后续计量两难的根源,并最终给出改善困境的相关启示和建议,具体包括对会计本质的重新认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强化会计的宏观治理功能、财务报表架构重塑等,为我国会计理论体系构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购买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萍 《会计之友》2003,(5):42-43
笔认为核心商誉以及被确认在商誉中本质上不属于商誉的资产要素是一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购买商誉符合会计确认的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对购买商誉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购买商誉后续确认和计量的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在对所有商誉进行摊销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  相似文献   

17.
合并商誉减值测试计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首次对合并商誉的减值测试作出了相关的规定。合并商誉减值的计量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减值测试的测试单元、减值测试的计量基础以及减值测试的测试方法。本文拟结合合并商誉的特点,将我国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美国关于这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航黑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过程中商誉确认、计量、减值测试的分析,文章认为,由于商誉的初始计量采用合并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减值测试却以收益法评估为基础,两者口径不一致,导致商誉减值成为必然.巨额的商誉减值可能会对企业后续财务活动产生重大不良影响.在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这种合并模式中采用收益法评估商誉,更能体现企业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而且可以避免商誉计量与减值测试原则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中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一、自创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按照商誉的来源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立和积累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时产生的、非企业自创的商誉。新旧会计准则均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商誉实际是外购商誉。笔者认为,承认外购商誉、不承认自创商誉不符合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