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文章通过对阜新地区2013年7月15日绕阳河流域暴雨洪水的分析并定性,为今后阜新地区暴雨洪水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提高报汛时效性及报汛的准确率奠定了基础,防汛测报效益大力提高,水情预报精度得到提升,为防汛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雨水情信息,为洪水的风险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6年7月中下旬资水中上游流域性特大洪水,分别就暴雨成因,暴雨特征,洪水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洪水的峰,量进行了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3年汛期,浑河大伙房水库以上清原县境内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灾害,损失之巨为建国以来少有。为全面了解这次暴雨洪水的特性和灾情,本文从降雨、洪水、灾害损失、重灾成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加强区域洪水防御的思路和着力点,最大可能掌握对洪水灾害的防控主动权,为降低洪水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刘彦华 《河北水利》2013,(3):24-24,33
受冷空气和副高外围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012年7月21日至22日河北省发生“96·8”以来最大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保定北部、廊坊北部、承德南部、唐山北部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王安镇降雨量378mm(最大6h降雨量274.6mm,约为2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6.
7.
1992年8月8日至11日,六盘山区甘肃、宁夏交界处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暴雨洪水。暴雨中心降水量达200mm,降水量大于50mm的笼罩面积约10000km2。暴雨中心在六盘山,它起了分水作用,六盘山北侧洪水汇入宁夏境内的清水河;西南侧洪水汇入葫芦河;东南侧洪水汇入任河。以上3条河流都发生了大洪水,造成严重危害。这次暴雨的特点是雨量大、笼罩面积广、历时长、后期雨量大。1暴雨成因在500hpa图上有酒泉至青海湖小槽,并向东移动,高空西南气流较强,副高较为稳定;在700hpa图上有柴达木低涡,兰州至呼和浩特为东北一西南切变线;在地面天气图上…  相似文献   

8.
广东北江历史实例三大洪水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芷青 《人民珠江》1998,(3):34-36,47
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的北江,自80年代以来,遭受了两场50年一遇的洪水及1场20年一遇的洪水,这3场洪水分别出现在1982年5月,1994年6月和1997年7月,其干流控制横石站洪的峰流量分别为18000m^3/s,17500m^3/s,是北江历史实例3场大洪水。  相似文献   

9.
1956年 8月 5日~ 7日 ,拉林河流域普降暴雨 ,暴雨中心在上游。其中 ,卡岔河的新立街、溪浪河的七里二站最大 1 d 降雨量分别达 2 4 1 .1 mm、2 35.0 mm,这场暴雨后拉林河及其支流发生大洪水。沈家营、双龙屯、大碾子沟、蔡家沟站实测洪峰流量分别为 1 1 60 m3 /s、2 4 70 m3 /s、1 50 0 m3 /s、40 30 m3 /s,居 1 932年~ 1 994年间第 4、第 2、第 2、第 2位 ,具有典型暴雨洪水分析价值。1 雨情1 .1 降雨发生时间及过程8月份 ,拉林河流域普降暴雨 ,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 5日~ 7日 ,各站实测日降雨量见表 1。表 1  1 95 6年 8月 5日~ 7日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霍林河流域1998年暴雨特点和洪水运行情况,与历史洪水进行比较,提出了霍林河1998年洪水的重现期成果。  相似文献   

11.
绕阳河干流防洪工程冬季筑堤的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绕阳河干流防洪工程冬季筑堤的沉降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提出了冬季筑堤沉降量的计算方法,为我国北方末冷地区其他河流下游低洼地区及类似堤防的冬季施工在设计预留沉降量时提供了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长江上游秋季异常洪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2008年10月底至11月初,长江上游除嘉陵江外,干支流均发生的同期异常洪水,主要从雨情、水情的发展过程和特征等方面对此次秋季异常洪水进行阐述。其雨情呈现出降雨持续,落区集中,降雨强度大,暴雨笼罩面积大的特点;水情呈现出洪水发生时间较晚,洪峰峰值高、量级大的特点。重点对导致本次洪水发生的暴雨成因、气候背景以及洪水组成重现期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表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脊线偏北是导致此次秋季异常降水的最明显气候因素,造成此次长江上游秋季洪水宜昌相应洪峰约为100 a一遇。  相似文献   

13.
陈灏  董前进 《人民长江》2019,50(6):92-97
为了科学评价汉江上游水资源量,提出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流域水资源量的指数——AWRI(Aggregate Water Resource Index)。该指数以流域月降水量、蒸发量、平均径流量以及水库平均蓄水量作为输入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对每个月份系列进行计算,经标准化第一主成分分析计算后即可得到水资源量。在此基础上,对汉江流域上游进行了AWRI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WRI指数综合考虑了气象、水文、人为因素对水资源量的影响,能够较全面和准确地反映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情况,有利于对流域水资源量改变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办公室成立30年了,30年来,水调办在安排水量调度方案、发电高度、灌溉期的调度、缓解下游用水矛盾、防凌调度、水库蓄水、水库排沙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较出色地完成了水库在发电、灌溉、工业及城市用水等方面的综合利用任务,各方面对水调办的工作非常满意,多次受到上级单位和国家防总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5.
以上塘河(杭州段)为例,通过对其功能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和各功能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上塘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开发原则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6.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1950~2007年汉江上游安康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对汉江上游径流在年际、年代、汛期(5~10月)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用径流量的累积曲线对径流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M-K法)来检验径流的趋势变化。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前,汉江上游径流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到了1990年后径流量锐减,进入21世纪后径流量也在减少,但减少趋势有所缓解。重点分析了1990年后汉江上游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径流减少主要原因为降水量的减少、气温的增高、下垫面的变化、社会经济耗水的增加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杨旭  刘志武  武昊 《人民长江》2019,50(2):90-94
随着长江上游电站及清江流域电站开工、投产发电,其控制的流域成为重要敏感性区域。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4年研制的2000,2010 年两期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GlobeLand30,对2000~201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及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2010年较200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耕地、森林变化率较低,分别为-0.09%,0.31%;冰川及永久积雪、人造地表、湿地、水体变化率较高,分别为-7.25%,22.9%,10.60%,2.87%。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气候变暖、城市扩张、水电站建设等活动对流域的影响,可为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调查、生态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径流占流域多年平均(1956—2000年)总径流的62%,降水变化不仅是水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关系到涵养能力的变化。本文利用黄河上游43个气象站1960—2021年逐日降水系列数据,基于小波分析划分周期,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距平法、频率曲线法等对上游区降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上游降水可划分出1963—1981年、1981—1999年、1999—2018年三个明显的周期;(2)1960—2021年年降水量以4.9 mm/10a的趋势增加,三个周期时段内年降水量的倾向率分别为-0.9 mm/10a,-1.0 mm/10a,46mm/10a;(3)1960—2021年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在-15%~15%的正常年份占比74%,距平百分率在-30%~-15%的轻旱年份和15%~30%的轻涝年份分别占比15%和8%;距平百分率在30%~40%的中涝年份占3%,旱涝年份基本发生在1963—1981年、1999—2018年两个周期;(4)三个周期时段日降水量具有差异的主要是频率小于10%的降水,且随海拔变化有差异,表现为1999—2018年玛沁站25~45.4 mm/d降水量比以往增强,1999—2018年临夏站20~50 mm/d降水量比以往增强,1963—1981年乌审召站50~65 mm/d降水量比以往增强。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持续淤积原因地质历史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师长兴 《人民黄河》1997,19(2):57-60
本文依据全新世以来影响黄河下游纵剖面发育的河口延伸、构造运动和来水来沙因素的变化事实,分析认为黄河下游持续淤积是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华北平原不断的地壳下沉及河口延伸,在过去的来水来沙条件下塑的黄河下游地势面不能适应现代恶劣的来水来沙条件而产生的淤积。  相似文献   

20.
基于集对分析模型的岷江上游流域震后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严重的一次地震,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岷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极易造成突发性水源污染。通过引入基于熵权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岷江上游流域映秀镇周边水源地进行综合评价,最好、平均、最差三种情况评价结果均为Ⅰ级。结果表明,"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岷江上游流域部分水源地水质影响不大,震后岷江上游流域水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