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非货币性交易收益确认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论何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不确认损益,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从收到补价的一方看,由于在资产的交换过程中部分资产价值的盈利过程已经完成,因此,要确认已实现部分的利润(即收益),并计入营业外收入。笔者认为,如果交换的资产是除存货外的资产,则上述计算收益的方法是合理的;但在涉及存货交换时,则补价为含增值税的价款,而收益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的。在非货币性交易中,首先应分清公允价值与计税价值之间…  相似文献   

2.
在判断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时,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都给出了25%的判别标准,即如果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补价之和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或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小于或等于25%,则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应根据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如果上述比例大于25%,则视为货币性交易,应根据货币性交易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3.
宋媛嫒 《税收征纳》2005,(3):36-37,41
企业的非货币性交易一般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但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补价占交易额的比例成为区分货币性交易与非货币性交易的标准,我国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该比例为25%,即:低于25%(含25%)的,视为非货币性交易,按会计准则进行处理。这一比例的计算按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分别考虑,对于支付补价方,比例为支付的补价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准则中指出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相关费用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若涉及补价问题,通常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确认的收益(或损失)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加(或减)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实际成本。从上述看出,换入资产价值的确定与资产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联系,则入账价值就很可能背离其真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洪 《上海会计》2002,(9):61-61,60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的原材料科目使用说明指出“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原材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收到补价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加上应确认的收益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实际成本”;但又指出“采用计划成本进行原材料核算的企业,上述确定的实际成本即为计划成本”。  相似文献   

6.
所谓补价是指在非货币交易中,由于交换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不等值,而需要以货币性资产给予的补偿。补价对于交易价格的确没有重要的影响,但会改变交易的性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当交付的货币性占换人的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含25%)时,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相似文献   

7.
一、补价及其与非货币性交易的关系 1.补价的定义 补价,<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皆未对其进行定义.从<准则>、<指南>内容来看,补价是指非货币性交易的双方为了平抑交换资产在公允价值上的差异,由一方支付给另一方少量的现金或其他货币性资产的行为.在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的"价"有下列几种涵义:  相似文献   

8.
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规定,采用账面价值法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差悬殊时,关联企业可能蓄意低估或虚计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以此作为调整后期利润的“蓄水池”,或制造虚假亏损规避所得税。对此,分别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否取得有力的外部证据及会计造假行为的具体目的,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和《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通过“资本公积一关联非货币性交易差价”科目进行表内调整或表外披露,以有效遏制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9.
刘英 《上海会计》2003,(1):63-64
贵刊2002年第4期刊登了余兴无同志的《也议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文(以下简称《余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对非货币性交易中涉及多项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说明。读后收获颇大,但有一个问题欲与作者商榷。2001年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与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公司换入非货币性资产时,其入账价值是依据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及补价等资料计算确定,当时不必考虑换出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如果换出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在期末再计提减值准备。但余文在举例说明时,却考虑了换出资产的减值,…  相似文献   

10.
一、所得税方面对于固定资产处置,在不存在补价的情况下,会计上不确认任何收入和收益;而税法则规定将其视同销售,应作相应的纳税调整。如用固定资产抵债,会计上采用债务重组的原则,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而税法上是视同销售。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视为一种非货币性交易,核算时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对投资合同认定的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并不确认为投资收益;税法对企业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要按照资产转让和对外投资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对投资资产合同认定价值高于资产原账面价值的部分视为企业的一…  相似文献   

11.
叶青 《财会学习》2006,(1):36-38
一、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初始成本处理不同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缴纳的相关税费作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相似文献   

12.
刁勇 《上海会计》2000,(12):23-24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及其指南的颁布 ,对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指南中 ,例举了一些非货币性交易的事例。但是 ,没有对同类非货币性资产(存货)交易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进行举例。实际发生的大量非货币性交易 ,常常会涉及到补价问题 ,还会涉及到增值税问题。在会计准则中 ,一般将存货交换的公允价值视为计税价格。如果交换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 ,就会涉及补价 ,而在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必须考虑双方公允价值内含的增值税 ,否则 ,无法计算补价。在含增值税又涉及补价的存货交换中…  相似文献   

13.
每期一题     
《安徽水利财会》2005,(3):17-17,45
下列各项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有( )。A、以一项账面价值8000元,公允价值15000元的专利,换取一项公允价值为13500元的设备,收到补价1500元,支付营业税500元。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财政部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修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如何确认和计量换出资产的损益。现就此问题比较新旧准则规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然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修订,但其范围应进一步扩大,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分类、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标准均应进一步完善,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规定始终不应大于其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债务清偿中,债务人除用现金清偿债务外,也可能用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来清偿债务。债权人在收到这些非货币性资产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入账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交易双方在收到非货币性资产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及如何确认和计量换出资产的收益。二者在会计处  相似文献   

17.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差额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业务的资产处置损益的确认基础,在以固定资产进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或债务重组的条件下遇到了特殊的问题,即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不是换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而应该是换出固定资产的清理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清理价值的不同直接影响了非货币交易的资产处置损益、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债务重组中的资产处置损益和债务重组损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财税》2001,(4):55-55
1.本准则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3.本准则不涉及企业合并中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19.
方旭军 《云南金融》2012,(6Z):127-128
正确执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首先应以交换的资产是否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发生的补价是否达到"少量"这两个条件来判断;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时,应就是否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这两个前题,确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正确理解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注意化解可能出现的税务等难点,达到正确执行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方旭军 《时代金融》2012,(17):127-128
正确执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首先应以交换的资产是否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发生的补价是否达到"少量"这两个条件来判断;在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计量时,应就是否同时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这两个前题,确定应以公允价值计量或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要正确理解准则的有关规定,并注意化解可能出现的税务等难点,达到正确执行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