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筹资能力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运用2009年数据,通过短期静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农民个人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分地区来看,除陕西省外,全国其他省份的农民都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的户数比重来看,中国大约有5.60%的农户负担不起新农保个人缴费.运用ARMA模型,通过长期动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只要农民的收入能实现持续增长,未来农民完全有能力承担新农保缴费.为实现新农保个人筹资的可持续性,建议明确界定“缴费困难群体”的范围,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筹资能力的可持续性,关系到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运用2009年数据,通过短期静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农民个人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分地区来看,除陕西省外,全国其他省份的农民都具备新农保的筹资能力;按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组的户数比重来看,中国大约有560%的农户负担不起新农保个人缴费。运用ARMA模型,通过长期动态分析发现:从全国来看,只要农民的收入能实现持续增长,未来农民完全有能力承担新农保缴费。为实现新农保个人筹资的可持续性,建议明确界定“缴费困难群体”的范围,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项新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制度的运行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到这些问题,将可能影响新农保制度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五个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搞好政策宣传工作、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加强监督管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法步伐是解决问题、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保险精算的方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现行制度设计下,新农保替代率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较低。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方法有三种,即提高个人的缴费档次、提高政府的缴费补贴和提高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因此,新农保基金应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运营,同时,应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保险精算模型,在对不同系数进行假设的前提下对不同缴费年龄和缴费档次下的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替代率进行了测算,然后测算出新疆北疆和南疆地区农民的新农保缴费能力,得出绝大多数新疆地区农村养老金供给替代率偏低的结论,建议政策部门鼓励农民尽早参保、制定与收入相匹配的缴费档次,财政部门加大对新疆贫困地区补贴。  相似文献   

6.
“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之后,面临着“人员全覆盖”的挑战,而缴费水平和档次的设置是影响农户参保行为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参保农民都选择最低缴费档次,反映出政策预期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对成都市农户的抽样调查分析表明:养老保险需求、预期保障收益以及缴费能力是决定参保农户选择缴费档次的关键因素;当前大多数农户倾向于选择最低的缴费档次,主要由于农户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预期收益较低和缴费补贴激励不足,而年龄、教育、健康、家庭抚养比以及经济收入状况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户的参保意愿和参保水平的选择。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进一步优化缴费档次设置,更加重视群体特征差异,并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标准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组成的社会养老保险、家庭保障、自我保障构成。社会养老保险保障老年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家庭保障和自我保障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标准可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测算,我国目前的个人缴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都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需要。必须适度提高个人的缴费标准,加强个人账户资金的投资运营,同时大幅提高新农保的财政补助数额。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长沙县黄花镇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户的满意度状况。结果表明,农户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但是,在农民看来政策本身以及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新农保制度缴费档次设置不合理、待遇保障水平偏低以及基层经办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因此,制度在全面推广中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长沙县黄花镇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户的满意度状况。结果表明,农户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总体上还是比较满意,但是,在农民看来政策本身以及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新农保制度缴费档次设置不合理、待遇保障水平偏低以及基层经办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等,因此,制度在全面推广中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为例,分析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的制度设计及其对农民参保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保中的制度设计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影响显著。最低缴费年数15年限制能促进中年农民尽早参保;高龄补贴对青年农民参保具有激励作用;保费补缴截止日期的设置能有效促进老年人参保;保费的财政补贴比例越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越高。除制度因素外,农民的年龄、非农就业和支付能力对其选择养老保险也存在影响。年龄从幼到长,农民的参保率呈倒"U"形变化;非农化水平越高,农民参保积极性越低;支付能力越强农民越倾向于参加新农保。  相似文献   

11.
结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合并实施和此制度将于2012年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大背景,文章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条件、缴费档次调整、居民参保意愿、基础养老金的调待机制、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基金保值增值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两年多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各省市顺利推进。资金筹集、待遇水平、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等方面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总结和比较了河南省郑州市和罗山县新农保试点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全国正在进行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处于试点阶段,各项保险政策在积极摸索和实践。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研究,提出通过建立补充基础养老保险金,来提高缴费年长、缴费多这部分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增强参保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新农保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的经验借鉴有:新农保的推行需要社会保险法的保驾护航;政府应成为新农保建设的最主要组织者;推崇公平,分类引导帮助农民加入新农保;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新农保基金应该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2009年11月,铜川市耀州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笔者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对该区新农保业务试点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之际,社会各界渐渐认识到了养老保险缴费的重要性,随着养老保险缴费的增加,其对我国的消费和储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的现状和成因后,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并从居民自身角度和国家大型方针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全国最先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宜都市,率先出台了《宜都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在"新农保"工作的开展中创造了自己的模式,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借鉴。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总结了宜都市陆城"新农保"呈现的特点,分析了陆城新农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参保层次低、保障水平低、相关业务繁琐、群众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财政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农民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参数改进型的ELES模型,测算湖南农村居民适度保障水平,并将测算结果与湖南新农保实际保障水平进行比较,发现湖南省新农保保障水平偏低.应当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缴费激励机制,提升缴费档次;引入养老金——物价联动机制,增强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进城务工人员缴费能力与参保意愿的调查分析,认为:进城务工人员具备较强的缴费能力,而且绝大部分也愿意回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应以现金缴费为参保方式,走"缴费确定,完全积累,个人账户,年金给付"的养老保险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政府缴费责任的缺失是制约现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有必要对政府缴费责任缺失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反思。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构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的缴费责任,探索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