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维敏 《大众商务》2010,(10):252-252
在证券法中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预防和遏止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等。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涉及擅自发行证券、虚伪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主要为侵权责任,其构成以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为要件。此外,应建立相关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证券法中建立民事责任制度,有利于保障投资者利益、预防和遏止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等.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涉及擅自发行证券、虚伪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主要为侵权责任,其构成以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为要件.此外,应建立相关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3.
内幕交易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危害很大,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对内幕交易进行立法控制.在我国目前主要是通过行政、刑事制裁手段来追究内幕交易人的法律责任,民事赔偿机制缺失.本文主要分析了内幕交易的归责理论、构成要件和民事责任等方面,然后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以期对我国证券立法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均禁止内幕交易,以保护证券市场的公平,维护投资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发展。本借鉴国外立法实践与理论并结合我国《证券法》,论述了内幕交易规制的必要性、规制内幕交易的法理基础、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和内幕交易的法律责任,并提出完善我国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其中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中,主要是刑事的和行政的责任。使受到损害的投资者得不到充分的法律救助。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保障数千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应当尽快完善证券立法,另一方面法院的审判工作也应积极主动地介入证券纠纷案件的民事审判。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内幕交易,是指公开发行有价证券的公司董事、监事、经理、职员或主要股东、证券市场内部人员及市场管理人员,利用其地位、职务等便利,获取发行人尚未公开的可能影响证券价格的重要因素,进行有价证券交易,或者泄露信息,以获取利益或减少经济损失的行为。我国《证券法》第75条规定:“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为内幕信息。……”《证券法》第76条规定:“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构成1.内幕交易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从我国来说,一般说来,内幕人士主要包括以下人员:(1)发行公司的内部人员。包括:1)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发行公司的控股公司的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3)在公司中由于职务的关系可以获得信息的有关职员;4)持有一定股份的股东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至于持有多少股份...  相似文献   

7.
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是规范证券市场行为、防范证券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然而学界对内幕交易尚未形成一致定义,应当明确构成内幕交易的实质在于是否利用内幕信息,而不在于是否系知情人员所为,设置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有其广泛的现实需要和法律、法理基础。不可否认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属侵权责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8.
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公司内幕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利益或避免损失,不但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还损害了相关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在证券法与刑法中严格禁止内幕交易行为.但是由于内幕交易具有内部性,对于知悉、交易与利用内幕信息等行为,在判断属于合法证券投资或违法内幕交易时就形成了难点.因此,有必要借鉴日本对内幕交易罪的规制经验,从立法过程与犯罪构成等方面进行比较,谋求在判断内幕交易罪的构成界限时能有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是指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法官可以根据证券法的立法意图和基本原则而给予当事人民事诉权的民事责任。本阐述了美国证券法的默示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理论依据及条件;同时分析了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的缺点,提出借鉴美国的默示民事责任来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国证券市场从1990年建立以来,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筹资功能、投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也屡禁不止,比如象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严重侵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由于广泛重视证券市场的公法治理,轻视和缺乏私法保护,致使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制度的建立落后于证券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广大投资者的权益缺乏有效保障,严重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积极性,阻碍了证券市场发展.我国于2005年修订了<证券法>,新<证券法>修订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强化证券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虽然所规定的民事责任制度与以前相比较有很大的进步,但毋庸置疑,还是存在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内幕交易案中,侵害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实践中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对内幕交易侵权之诉缺乏可操作性,诉讼制度的缺失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降低了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建立内幕交易民事赔偿的诉讼制度,需要针对内幕交易的特殊性,从民事诉权、代表人诉讼、管辖、举证责任、裁判效力等几个方面给予理论上的研究,探求可操作性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损害的认定在探讨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在内幕交易行为中,内幕交易行为只对交易相对人造成民法上的损害,而对其他投资人的利益或许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或者与内幕交易无法律上的直接因果关系,或者是有联系但不宜以民事赔偿的方式给予救济。致损的原因在于内幕交易人私用内幕信息,在交易时依据的是不同于一般投资者的主观收益率,而主观收益率的不同对相对人形成了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13.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为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提供了具体的司法依据,这将对完善证券市场民事责任制度起到重大作用。结合《证券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及其归责原则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谢杰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12(2):85-88,93
高效规制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必须根据内幕交易的违法犯罪行为规律构建与完善制度性防控体系。证券法有必要缩短上市公司重大报告的时间期限,压缩内幕信息沉淀的时间,在信息披露制度上有效控制与预防内幕交易。实现内幕交易防控制度的优化,必须完善刑事责任规范体系,形成实时监控主动性执法与责任追究被动性执法并重的监管格局,建构内外兼备的立体化防控机制与市场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是审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基本准则。根据民法基本理论及现行法律规定,笔者认为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既不是纯粹的过错原则,也不是单一的无过错原则;相反,由于现实知识产权侵权之诉是物权之诉与债权之诉并存,因此,应当根据个案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仲裁民事责任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可以分为"绝对豁免"、"有限豁免"、"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四种模式.国外学者们普遍地支持"有限豁免"或"有限责任"的中间模式的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现行<仲裁法>关于仲裁民事责任制度的内容既不明确,也很不周全,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看法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分歧.笔者赞同我国实行中间模式的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建议通过修订现行<仲裁法>第38条及推动人民法院采取积极的措施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是侵权领域的一个特殊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在侵权法的框架下重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创建与第三人范围相对应的民事责任具体归责原则,确立比例责任为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基本赔偿制度,构筑独立鉴定人名册制度、随机选任制度和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合一的专家鉴定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新《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做了较大的修改,这些修改和完善有利于公司的设立和发展、鼓励投资及进一步繁荣市场经济。但对虚假出资的规定,尤其是关于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的规定,公司法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有鉴于此,采用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出发,提出了我国关于完善虚假出资民事责任的具体建议,希望能对今后关于此问题的立法修改和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立中公司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公司设立失败时的民事责任和公司设立成功情况下的民事责任。为了规范设立中的公司,我国应当建立设立中的公司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中国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包括被侵权人的人身权益提出了更为有利的制度保证,是中国民法的一大亮点,该文通过对法条的解读,对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进行初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