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李青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1):113-116
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促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即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形成,城市的空间集中倾向更加明显,少数城市在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中的控制力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世界城市,与此相应,关于世界城市的学术研究也取得出 新的进展,这些都将对于中国世界城市的研究和发展产生理论及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设计控制是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好的城市形态的追求是控制目标。因而,如何理解好的城市形态是设计控制的基础。从城市空间外部特征来看,结构与脉络反映了城市形态基本的网状与线性特征,对于研究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设计控制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结构与脉络的内涵、层次、形态等特点。认为设计控制的目标应当超越一般意义上公共利益,对目标的目标——好的城市形态的追求才是其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设计控制的工具目标与价值目标,即:工具目标——作为规划管理过程对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利益的追求;价值目标——建立在好的城市形态理解上的对设计控制本身目的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形态与城市物质代谢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设定城市形态和城市物质代谢效率的定量评价指标基础上,基于遥感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将城市物质代谢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变动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较低的城市集中度,较高的斑块曲折度和破碎度,以及较低的城市开放空间率,伴随着较低的城市物质代谢效率.最后,从城市的理性增长,以及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塑造域市形态,提高城市物质代谢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城市交通及其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定的城市形态必定要求特定的城市交通模式与其相适应;而城市交通又具有引导城市形态发展、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从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相互作用机制、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时机和时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同时为解决北京的交通和城市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塑造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就业可达性,以及制定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低碳目标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转型的方向.低碳目标下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协调.文章以杭州为例分析了低碳城市建设中二者协调的经验和问题,并得出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也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共有国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特点的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正是对这一特征的探索,亦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分权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在对分权和行政性分权做出界定的基础上,从权力的空间配置和政府的空间生产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并总结了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化在地域空间上留刻的有形足迹.今天,人们看到的以二环路为痕迹的"凸"字形北京旧城,就是明代祖先的创世杰作--明北京城.明北京城在世界享有盛名.其中最精彩的是它拥有一条贯穿全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全城建设均以轴线为核心,对称有序展开,中轴线是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的传世之宝.现代北京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惠,创造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描绘新生灿烂的北京城,"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两轴两带多中心"、"中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阁、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城市的地城空间扩大了,但是,空间布局的根却始终没有变,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世之宝--南北中轴线,新北京颁布的每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轴心地位,整个城市就是从这里开始,不停地向四周"排兵布阵"的,这就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挑战。指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城市的交通和土地使用发展模式进行必要的控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交通政策、土地使用控制对延缓个人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作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多模式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并对在规划实践中如何实现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用地效率分析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及空间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规模的城市其用地效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中国660余个不同规模城市的用地效率分析,在总结和分析了传统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用地效率分析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极化模型.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城市发展的方向一极是大型化,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或超大城市(人口100万-400万);另一极是小...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时间距离的河南城市经济联系及其空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网络分析获得城市间公路交通的OD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的距离进行修正,对河南各地市间1997年和2007年的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和比较,继而采用分形模型对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及联系强度的分形维数进行测算,探讨了地市对外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河南各城市经济联系总量等级特征明显,地市间经济联系初步形成了“十...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空间布局本质上是房地产商品在城市空间区位上的选择当前,房地产空间布局问题,特别是大城市,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在北京市房地产空间布局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土地、集聚经济效应、经济活动的投入产出、经济基础、社会分化及政府经济政策角度探讨了造成北京房地产空间格局变化的动力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房地产空间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