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非营利组织在VBM框架下的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其管理是一种基于价值的管理(VBM)。非营利组织的VBM分为战略计划制定、组织的资源管理、领导能力和绩效评估等四个维度,绩效评估为前三个维度提供反馈。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于组织的绩效评估应由社会公众中的学术研究组织作为评估主体,对于项目的绩效评估则由非营利组织的最高管理层进行。三层次评估模型和逻辑模型相结合可以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估。在评估中还应注意数据的真实可靠、战略的明确性、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杨成 《技术经济》2011,30(10):120-125
在比较和分析现有的组织绩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依据平衡计分卡,结合文献资料、预试和访谈资料,初步遴选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主成分因子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4家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进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多数非营利组织的绩效水平偏低,以顾客为导向、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应成为改善非营利组织绩效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但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效果有所不同,同时,社会各界也缺乏对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绩效水平的客观科学衡量方法。为此,选取多层次模糊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多层次评估体系,用于评估科技社团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水平,并对武汉市科技社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实证模型结果,深入探析了当前武汉市科技社团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水平及现实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府重新定位了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将其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对待,有重点的给予非营利组织资金支持.非营利组织如何正确地使用财政资金、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某高校为例,对非营利组织的财政资金进行分析,认为非营利组织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范围、提高使用透明度、加强绩效评估等方面入手予以规范,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符合公共利益,推动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温艳萍 《经济师》2008,(8):27-2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非营利组织将在解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上逐渐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文章试图以中国非营利组织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为依据进行实证研究,构建非营利组织的指标评价体系,力求为我国地区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协同发展等宏观角度入手,相对忽略了微观层面上组织能力建设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联机制的理论框架,并结合浙江省邵逸夫医院组织学习的经验,对组织学习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非营利组织的学习过程可分为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三个阶段;通过改善非营利组织的学习环境对知识获取、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的促进效果,可以很好地提升其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7.
1.我国非营利组织概述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以及政府治理等一批新理论的兴起,非营利组织,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目前世界各国对非营利组织尚无统一的定义,但是一般意义上我们将其理解为,位于政府体系之外的,以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开展能够增进福利水平的活动来弥补政府不足,不分配利润且享有税收减免优惠的依法成立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蒋毅 《新经济》2014,(14):99-100
资金是任何市场经济背景下涉及经济关系的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对公益型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由于公益型非营利组织缺失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人员约束,资金使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非营利组织如何引入绩效预算的方法来控制资金,并将其使用与未来效益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高山 《时代经贸》2014,(6):26-27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水平和独立程度,是国家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政府改革的稳步推进,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逐步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做好财务管理是该组织的核心工作。因此,非营利组织须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公信力,从而吸引更多资源,更高效的完成社会使命。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特征入手,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期为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推进,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弥补了政府和企业在满足公众需求方面的不足,成为了社会经济中的第三大部门。然而,该组织还不是非常成熟和完善,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财务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发展,因此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完善组织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民间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雁翎  陈慧明 《财经研究》2007,33(11):104-113
中国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主体力量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资财困境"成为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共同的发展瓶颈。文章认为,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机制,塑造社会公信力,进而吸引资财提供者做出捐助的决策将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更是解决其筹资瓶颈、使其走出财务困境的关键。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非营利组织不同财务披露方式与资财提供者捐助的关系,得出促进非营利组织披露真实完全财务信息和促进资财提供者捐助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基数效用原理和社会福利函数理论构建了非营利组织三次分配的可比较社会福利函数模型。通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模型,比较了非营利组织三次分配与政府二次分配的社会福利效应。证明了非营利组织的三次分配能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是政府二次分配功能的有效补充。同时利用广义矩估计的方法实证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财力支持,由此政府有必要运用财政激励手段扶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但随着政府资助的减少和公众对非营利组织要求的增加,非营利组织不得不寻求从企业获得更多的捐赠。采用梳理和整合相关文献的方法,归纳出企业捐赠行为对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三方面促进作用:提供筹资渠道、促进有效运作和管理、提升组织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温艳萍 《经济问题》2008,342(2):26-30
在我国,NPO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速度很快.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整体发展规模与宏观经济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第三部门的发展,而后者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得出重要结论:NPO对宏观经济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直接创造的产值上,还包括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性产值或者隐性贡献.从其总体发展来看,前途是光明的,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胡杨成  郭晓虹 《技术经济》2014,33(10):51-58
以知识管理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将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s,NPO)的绩效分解为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构建了社会创业导向与NPO绩效关联的理论模型。利用针对158家NPO所做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借助结构方程建模等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导向、知识管理能力对NPO的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管理能力在社会创业导向与NPO的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分别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和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怡  翟远征 《技术经济》2012,31(2):117-123
解释了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资本对其筹资的影响。首先介绍了非营利组织概念的产生和界定以及其组织分类及标准;然后对有关社会资本的概念产生过程和测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进而讨论了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影响变量;最后利用我国14家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其社会资本对收入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曾韶华  林琳 《技术经济》2008,27(5):84-91
本文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进行了改造,构建了服务价值、财务、内部过程、人力发展和资金提供者五个维度及其关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各维度及其指标的权重,以期为非营利组织系统地构建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social services supply in the Spanish area of Valencia. The objective is double. First the authors analyse what describes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public sector and NPO in this area, by using a systemic conception of the social services sector where three main functions can be identified (financing,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regulation). Secondly they search for theoretical arguments explaining this partnership principle. This second sectio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NPO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