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据调查,化工企业380万职工中约有20%~30%左右的富余职工,近两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许多化工企业在下岗分流和再就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种方法:1.企业内部离岗退养。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有的放宽到7年),经本人申请,可离岗退养。对离岗退养的职工,有的企业按退休人员打折扣发放工资;有…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从公司今后改革进展看,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也将是企业内部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下岗职工从思想上、收入上、观念上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因此做好下岗分流职工的思想教育,化解矛盾,稳定内部环境,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1、下岗分流职工心态的分析下岗职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从曾工作过的企业和岗位走下来,在职工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许多职工从感情上不愿接受,也难以接受,于是出现了多种心态。一是产生了被抛弃心理。下岗分流职工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平度市热电厂作为国家中型(一)企业,拥有职工667名,在实行减员增效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着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走出了一条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分流不离厂、转岗不下岗的"开发性安置"富余职工路子。目前全厂职工无一下岗,职工思想稳定,干群关系融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他们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企业领导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带领职工过好日子的敬业精神,是保证职工不下岗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妥善解决好人多与工作岗位有限之间的矛盾,增加企业效益,不仅是职工议论的话题,更是摆在企业领导面前的最大难题。平度市热电厂同样面临着这一矛盾,受  相似文献   

4.
1为什么会出现职工下岗现象?职工下岗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远远超过社会生产的需求,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结果造成不少需要分流的企业富余人员暂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成为下岗职工。职工下岗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就业制度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安置就业任务,结果造成冗员充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以往积存的富余人员分离出去。职工下岗现象是重复建设造成的一种后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农业银行积极筹措资金,实施信贷倾斜,全力支持各地实施再就业工程,累计投放贷款10700万元,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35个,7500多名职工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推进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妥善安置下岗分流人员。针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再就业压力大的实际,该行在核销坏账和减免利息上适当给予照顾,对列入《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的6户兼并企业和2户减员增效企业及时核销坏账956.58万元,促成450名下岗分流人员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经咸阳市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协调,农行批准减免该厂贷款利息15万元,促成该厂下岗分流245人,其中100人进入咸阳市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落实了安置资金,其余人员进入厂劳务市场。实施行长信贷复活工程,搞活企业,增加就业。仅  相似文献   

6.
<正>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地方骨干钢铁企业和省、市利税大户之一。经过四十年发展建设,已形成100万吨钢的年生产能力。多年来,以人均产钢多、劳动效率高,在河北冶金工业乃至全国冶金行业享有较好的声誉。近两年,认真贯彻国家关于"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这一工作作为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事关国家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地走精干主体、减员增效和妥善安置富余人员保社会稳定并重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一、职工下岗再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1.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浮于事,效益低下,阻碍了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调整改革,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国有企业困难的症结在于富余人员过多,企业负担沉重.人多事少,还相互扯皮,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年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以求发展,除从宏观上控制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以外,减员增效是振兴国企的主要途径.把企业富余人员减下来,分流出去,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有了效益,不仅经济能得到发展,而且还可以拿出钱  相似文献   

8.
高臣 《活力》2008,(8):40-40
部分职工下岗分流,是企业深化改革、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必然现象.也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然的过程。不经历这一过程,国有企业就不可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技术进步就会踟蹰不前.优化经济结构也难以实现。所以,从根本上讲,职工下岗分流,企业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对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下岗”、“失业”、“减员”、“待岗”、“息工”等等在几年前还是陌生的词汇,近一、二年已经常出现在电视、报纸、家庭和其它一些场所,成为牵动千家万户的热门话题.一、下岗分流的客观形势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性任务和战略措施.国家已经确定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干部三年内精减一半,退出靠国家财政供养的行列.其它部门和地区也分别定出各自的目标和实施方案:铁道部党组宣布自1998年开始,三年内,全国铁路职工结构性分离110万,并将这一指标下分到各铁路局.辽宁省宣布将彻底整顿国有企业,三年内将裁减工人近百万,等等.这些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即改革的方向已经确定,减员和下岗是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煤炭企业由于多年计划经济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了出来,煤炭供需关系失调,产品积压,成本上升,煤价下跌,拖欠煤款严重,企业开工不足,加上一些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矿井的关闭破产,煤炭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企业办社会职能开始剥离,大量职工面临着下岗分流和再就业。为此,积极探索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分流和再就业的途径,是煤炭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我省煤炭企业有职工近40万人,现有企业中老矿井多,人员多、负担重是困扰企业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省政府前不久发出通知,要求用3年的时间逐步分流煤炭企业10万富余人员,其中除一部分转移到鲁西南新  相似文献   

11.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减员与增效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转岗分流,创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要规范职工下岗程序,认真办好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下岗分流要同国家财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实行企业、社会、政府各方负担的办法落实资金,亏损企业和社会筹集费用不足的部分,财政要给予保证。地方财政确有困难的,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一定的支持。要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搞好这三条保障线的相互衔接,把保障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菏泽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规范企业职工下岗行为,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的实施细则》,为企业职工下岗、上岗立了个规矩,确保了职工的权益不受侵犯。近几年,菏泽地区下岗职工逐年增多,累计达8万多人。企业职工下岗、上岗随意性较大,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公平、公开精神的竞争法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为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防止少数企业借改革之机甩包袱,避免某些企业经营者随意操纵下岗和下岗职工过于集中的现象,菏泽地区坚持减员增效与促进再就业、职工下岗与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把握好企业改制、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力度和节奏,控制下岗  相似文献   

13.
为便于企业贯彻执行《北京市支持国有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分流富余人员、减员增效的若干意见》(京经劳字[1998]482号)文件,市经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1999年6月3日联合制定了《关于执行<北京市支持国有工业主辅分离、分流富余人员、减员增效的若干意见>的具体办法》(京经劳发[1999]250号)主要内容如下:一、新分立经营实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新分立经营实体须符合第482号文件规定:(l)分离的部门是国有工业企业为职工生活提供服务项目的生活后勤或为产品生产提供(因社会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企业改革、改制,资产重组,人员分流,不少职工下岗离开企业,或者被重新安置再就业,或者自谋职业。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以“买断工龄”的形式获得一次性安置费用,由此也中断了养老保险关系。据报载,企业参保职工随着劳动关系的终止而中断养老保险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城市多达几方.甚至十几万。 据业内人士分析,“断保”现象已显示其成因,一般来说,距退休年龄较近的老职工续保意识较强,他们在来就业,或者自谋职业时,就将档案托管,个人主动向劳动保障部门(代管理机构)缴纳养老保险金。而一些年…  相似文献   

15.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的税收政策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2002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参与研究制定扶持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这就是后来下发的中发12号文件。在中发12号文件制定过程中,原国家经贸委提出,从2000年起,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试行带资分流的改革,这一改革以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做强、做大企业主体业务的基础上,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它不是把企业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而是由国有企业拿出一部分资产,通过兴办经济实体,解决本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为了支持这一改革,原国家经贸委提出建议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内部改革的过程中,不少企业把实行职工“内部退养”或“内部退休”作为分流富余人员、解决人浮于事的一项改革措施,这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运转效率,确实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职工的“内退“,引来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7.
<正>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职工再就业工程,这是确保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完成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必须采取的强有力措施。这项工程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识之士积极出谋划策,进言献计。基于这种情况,对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之见。一、职工下岗的成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的是低收入多就业的政策。为解决就业问题,各企业不论工作需要与否,都招收了大量多余人员,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历史问题。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家的经济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公有经济由原来占绝大多数,变成了多种经济共存,股份制、三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大量涌现,促进了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8.
职工成规模地下岗是在1994年之后,到1997年底,全国下岗职工已有1200万人.造成大批职工下岗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条,一是在政策上,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现代化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二是企业的兼并、破产、分流工作的全面展开.据专家预测,在未来五年中还将有1500万以上的职工下岗,而下岗职工再就业仅为40~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下岗”“再就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语,成了人们议论最多且不轻松的话题。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研究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解决他们的出路,及时疏导他们的情绪,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下岗职工的心态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人和发展,结构调整,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企业适应竞争走向市场的必由之路,部分职工下岗、转岗,分渍将不可避免,改革把职工推向优胜劣汰的竞争激流中,以往职工“进人企业的门就是国家的人,劳保福利定终身”的格局已被打破,下岗已成为企业职工必须面对的现实。对此,下岗职工的心态是多种多样的。大部分职工是理解国家的困难,对改革抱着积极态度,以平常之心直面改革并做好参与改革的准备。但对于习惯了“大锅饭”、“铁饭碗”一些职工来说,下岗将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对他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现实考验。因此,他们所流露出来的是千姿百态的心态,主要表现在:1.困惑悲观,产生失落感。2.想不通,疑惑不解,有吃亏感。3.埋怨情绪大,怨天尤人,有抵触感。4.生活压力大,...  相似文献   

20.
一、国有企业不稳定因素的理性分析与改制分流 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改制重组、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改革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市场竞争的加剧,在部分机制不活、产品老化、富余人员多、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反映得更加明显,尤其是下岗分流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群体涉及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稳定的主要隐患。沉重的企业包袱已成为社会包袱乃至政治包袱。一般认为过激行为具有非理性的倾向,然而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他们的行为应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