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2008—2010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董事会监管效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内部董事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平均年龄、董事会规模同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两职分离情况和是否设置薪酬委员会同高管薪酬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备受争议,保监会适时出台"限薪令"以控制金融业公司高管的天价年薪.但由于金融业上市公司具有特殊性,其高管新酬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探析了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薪酬显著相关,而公司业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高管薪酬不相关.进一步对金融业中上市银行进行小样本的回归分析,发现公司高管薪酬与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相关性显著,而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团队长期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及独立董事比例对高管团队长期薪酬差距有显著的影响,而股权集中度、两职合一及竞争CEO人数对高管团队长期薪酬差距尚未构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超 《经济与管理》2013,(10):76-81
以2005—2011年沪深两市1236至210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高管薪酬、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占比越大、CEO对董事会的影响力越大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公司为国有控股、董事会持股董事会越多、监事会持股监事越多对高管薪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因公司治理引起高管获得的超额薪酬与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程柯  陈志斌  赵卫斌 《技术经济》2012,31(3):103-109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06—201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独立董事职能的角度,结合产权性质,考察了独立董事机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整体上可明显改善投资效率;相比国有上市公司,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例能够更显著地改善投资效率;提高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对改善投资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将投资非效率区分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两种情形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6.
高军 《生产力研究》2006,(10):225-226,247
合理制定CEO的薪酬问题,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文章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尤其是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中,CEO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属性严重影响了CEO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因此,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同时进行产权改革,以及通过设立次级委员会的方式,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8~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媒体正面报道、负面报道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及不同市场化进程下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在控制媒体报道与高管薪酬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媒体正面报道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媒体负面报道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水平且在国有公司中该作用更加显著;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薪酬的降低作用更加显著,市场化进程与媒体报道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8.
郝蕴 《经济视角》2013,(11):65-67
本文选取了2007——2011年深沪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高管薪酬、公司治理情况和盈余管理等数据,除了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之外,还研究了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情况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Huson、Tian、Wiedman和Wier(2012)的数据模型,在其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改进,经过实证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持股比例对高管薪酬有负向影响,独立董事人数对高管薪酬有正向影响。本文研究证明,公司治理结构调整的越好,高管薪酬受制约性越高。另外,盈余管理与高管薪酬呈正相关关系。高管利用盈余管理来增加薪酬,是现存的主要问题。同时,公司治理对于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这为公司制定高管薪酬的标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对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治理结构等理论,提出了董事和高管薪酬对中国企业国际成长影响的相关假设,然后运用电子信息百强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后发现,董事薪酬与中国企业国际成长负相关;高管薪酬与中国企业国际成长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高管权力对其薪酬以及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权力对高管薪酬水平具有显著正影响;高管权力大的公司与其它公司相比,薪酬与业绩的敏感性较低,并且薪酬—业绩波动具有不对称性,即高管薪酬与增加业绩敏感性更高,而与下降业绩敏感性更低。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相关性研究是公司治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2004~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回归技术,从会计业绩(ROA)和市场业绩(TQ)的角度分别对财务独立董事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财务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财务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多由熟人推荐、任命受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出于风险和薪酬等因素选择主动辞职,完善独立董事选择和退出机制需逐步解决上市公司股权问题、扩展独立董事的来源渠道和改善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这已成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的情况下,自利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管理者固守职位并最大化自身效用的管理防御行为。本文从影响管理防御的管理者特征、管理者激励和管理者监督3个方面选择了8个变量,选取2003—2008年这6年连续上市的A股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管理防御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者防御程度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其中管理者年龄、管理者受教育水平、管理者薪酬和董事会独立性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管理者任期、管理者持股比例对业绩有负面影响,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呈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以来并未在上市公司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反而使原有的监事会被边缘化。为解决二者的冲突问题,首先,要对二者的职责合理定位,独立董事侧重于对经理层监督,监事侧重于对董事层监督,避免交叉重叠、效能弱化;其次,要强化独立董事、监事的独立性、胜任能力、诚信等素质,积极推进法制、激励约束机制、用人机制、保险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等配套措施建设,使企业内化的外部监督与内部的监督共生互动,重建公司治理的监督架构。  相似文献   

15.
刘伶  李延喜 《技术经济》2013,(8):107-112
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高管、董事、监事、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员工、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独立董事、供应商和股东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和债权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监事和分销商与盈余管理相关但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供应商、股东、高管和债权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将影响盈余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激励型、约束型和综合型三类,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峰  温军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110-116,128
本文在代理理论的框架内考察了公司治理之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并基于2004-2008年501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董事会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投入要显著高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3)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制度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两职分离的企业其技术创新投入要显著高于两职合一的企业;4)董事会股权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积极影响,董事会股权激励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但这种发现仅具有较低的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受教育水平与公司绩效关系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两市发行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将每股收益作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对全部上市公司高管层受教育程度和公司绩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仪电仪表与煤炭石油行业呈正相关外,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的受教育水平与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相关;再进一步对仪电仪表与煤炭石油板块高管层受教育水平与企业效益的关系通过典型性相关分析发现,在这两大具有垄断特征的行业中,高管层中的博士与硕士学历构成成为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董事、监事及高管团队对企业创新战略的方向、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变得必要和迫切。以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企业技术董事比例和股权激励(分为高管股权激励和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技术董事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对核心员工的股权激励授予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越高;然而,高管股权激励授予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并无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