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达76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而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却不高.企业绝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贸易或以贴牌为主的订单贸易.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进出口企业占全部进出口企业的比重还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更是寥寥无几.占全国出口1/3强的广东省的自主品牌出口额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上海市、浙江省自主品牌出口额也不足10%.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各类型企业出口情况在北京市的出口贸易结构中,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占绝对大的比重,二者的出口额合计占北京出口总额的90%以上,其中国有企业出口额占北京出口总额的比重最大,外商投资企业次之;私营企业出口额占比不足10%,占第三位;集体企业出口额占比1%左右;而个体工商户和其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现状。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2008年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5.36亿美元上升至3060.36亿美元(见图1),年均增长16.86%。其中出口额从25.12亿美元上  相似文献   

4.
经济大事记     
4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公布2004 年世界贸易统计,2004.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3,其中进出口和出口分别比2003年上升1位,进口继续保持世界第3的水平。我国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6.2%,其中出口上升到5.9%,均比2003年增加O.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国际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国际分工地位“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有所改善,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一)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提高。2005年,“长三角”两省一市进出口额达5216·7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6·7%。其中,出口额为2905·0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的38·1%,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9·7个和9·8个百分点(见表1)。2005年,江苏、上海、浙江出口额分别排在全国的第二、第三、第四位。2000~2005年间,“长三角”…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对外贸易额最大的国家。50年代,美国出口额常保持在150亿美元左右,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约1/6。进入60年代后,随着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美国开始失去了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80年代,贸易在世界上仍占相当大比重。1989年美国出口额共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11.8%,居世界首位。进入90年代,1991年进出口总额931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1993年出口额448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农业大国,66%的人口生活在农村,48%的劳动力依靠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希望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有所意义。一、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保持了40%-50%的份额。1980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按SITC统计,2000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6…  相似文献   

8.
陈立荣 《经济论坛》2004,(19):108-109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代表国际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和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据统计,1985~1993年间,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14.3%,比中低技术产业出口年增长速度高5~6个百分点(见表1)。在世界制造业出口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002年达到1/4,而中低技术产业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之间排除贸易和投资壁垒将意味着一个战略经济联盟和世界最大、最丰富的市场的诞生。 加墨两国是美国最主要客户,根据1992年前7个月情况,1992年美国向这两国的商品出口总额达到1340亿美元,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0%。美国向墨西哥的出口额大幅度上升,自1987年以来已增加了两倍,现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加拿大为第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1978年到198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惊人,出口增长303.1%,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出口增长速度90.4%;进出口总额居世界位次迅速前移,出口额从第32位前移到第14位,进出口总额从第28位前移到第12位。1987年,我国出口总值比上年增长27.8%,进出口总额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1.
黄苹  张亚斌 《经济经纬》2007,23(6):150-153
笔者运用中国和美元区、日元区、欧元区(以德国为例)、韩元区、东盟区(以新加坡为代表)等五大货币区1981年~2003年的年度数据,通过Panel Date 分析人民币实际双边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国别结构的影响,并就1994年前后人民币实际双边汇率对进出口国别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结构性诊断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日本、美国在华进口流向指标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与德国、新加坡在华进口流各指标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1994年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德国、新加坡在华进口流量指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美国、日本、韩国在华进口流量指标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扩张:威胁还是机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出口收入指数方法为基础构建出口收入份额指标,计算和分析了2001-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的相对贸易利益及其分行业状况。中国在世界平均出口收入指数中的相对份额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主要是在低技术行业依靠出口规模而获取贸易利益,在高技术行业中国获得的市场份额和贸易利益都很少。面板数据计量检验显示,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收入份额与技术投入、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比例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外资进入以及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欲摆脱以代工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而赚取低廉代工费的现实处境,须致力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技术合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曙光  陈才 《经济地理》2000,20(1):24-30
本文在比较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地区)间进行技术合作的有利因素与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地区)技术合作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为我国东北区在国际技术合作中进行项目选择与政策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进出口总量、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3个角度,应用对称性RCA指数、特化系数等指标,对于21世纪以来中、日、韩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需求急剧增长;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整体上比较优势弱,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分项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来看,中国位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低端,中国弱势行业多为2国强势行业,中国通讯贸易与韩国通讯贸易在出口上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16.
Germany and Italy are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producers in Europe and export over 70% of their products to OECD countries. While they share many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also diverse in term of specialization and destination markets. Italy has a productive structure largely based on labour intensive sectors, while Germany is mainly specialized in high-tech goods. We study whether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two countries vulnerable in different ways to the competitive pressure by emerging economies, especially China, which experienced the strongest increase in export market share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We discuss the impact of China on the export performance of Italy and Germany on OECD markets. Using data for the period 1995–2009, we implement a novel model to account for two important data characteristics: their hierarchical hidden structure (captured by a multilevel model)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export shares (captured by a quantile approach).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competition on Italy’s and Germany’s market shares differ by sectors, but, on average, Italy is not more vulnerable than Germany. These results are relevant for policy implications and for an ex-post analysis of the ‘best response’ to the Chinese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changes in trade‐related external exposure for Australian industry from 1990–91 to 2000–01, using primary and composite measures that capture the effects of exports, imports and imported inputs. The primary measures show that export market share for all exporting industries increased, but import market share increased at an equal or greater rate both overall and in most industries. Input value import shares also increased across virtually all industries. Two composite measures are calculated, the Index of Effective Exposure (IEE) and an extended IEE incorporating import market shares. The extended IEE shows that the net external exposure of Australian industry has been increasing over the decade, particularly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Mining Divisions. The net exposure of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lower than expected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but the ranking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each country are similar and becoming more so.  相似文献   

18.
王伶 《技术经济》2010,29(4):22-25
本文从技术含量角度,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对中日韩三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都有所优化;我国依然在中、低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韩国在中、高技术含量产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与日韩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9.
选取中国与主要对虾出口市场 2003-2017年的对虾贸易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出口市场的经济水平、中国的对虾产量以及 APEC成员对中国对虾的出口有着促进作用。中国与各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以及对虾疾病 EMS对对虾的出口有着较弱的阻碍作用。并根据引力模型测算了各出口市场的贸易潜力。其中美国等 12个国家和地区属于潜力再造型出口市场。加拿大属于潜力开拓型出口市场。日本、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属于潜力巨大型出口市场。根据分析及测算结果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对虾出口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输服务贸易作为传统的服务贸易项目之一,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贸易额快速增长、逆差显著、外资企业数量与投资额逐年上升、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美韩等发达国家、运输方式以海运为主等特征.然而,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运力不足、运输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对外开放度较高等因素也在制约着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应从多层面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政府层面为运输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国际航运贸易壁垒、全方位发展海陆空运输业;行业层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企业层面采取多种途径扩大运输企业规模效益、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健全企业服务网络等,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