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和200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都显示,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节节攀升,增长迅速:2003年全球PC市场得到了全年出货量冠军的业绩;在IDC公司公布的2003年第4季度亚太地区PC市场研究报告中,戴尔中国服务器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24.1%;同时,戴尔在中国的PC出货量还以7.3%的总体份额位居中国PC市场第三,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在戴尔亚太乃至全球业务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
2003年和200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都显示.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节节攀升,增长迅速:2003年全球PC市场得到了全年出货量蔻军的业绩;在IDC公司公布的2003年第4季度亚太地区PC市场研究报告中,戴尔中国服务器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占24.1%;同时,戴尔在中国的PC  相似文献   

3.
戴尔:美国制造及派出“特种部队”戴尔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都聘用当地的人才做经理,假如需要,同时为他们配备从美国总公司派去的长期驻外主管人员。不过,戴尔还有一支“特种部队”,它由专业人员组成,常常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帮助那里的经理拓展戴尔在当地的市场。巴迪·格里芬就带领着这样一支队伍在世界各地“游荡”。“格里芬小队”先在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掌握设计戴尔生产线的要点,然后飞往爱尔兰、马来西  相似文献   

4.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寻找一种机制避免这种致命伤,对联想与戴尔一样,已经刻不容缓。(一) 接受媒体采访时,戴尔先生很自信地表示,戴尔公司在中国的增长速度高于联想3倍。言下之意,戴尔在中国要超过联想也就是2到3年的时间。即便是联想与IBM的惊天并购,也没能打消戴尔的自信。戴尔曾提醒媒体:“在电脑行业,上一次的成功并购发生在什么时候?”戴尔有其自信的依据。惠普与康柏的百亿美元合并案,都未能阻止戴尔全球称霸的步伐。戴尔的自信曾引起联想高管的强烈抵触。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香港接受访问时针锋相对地回答,“戴尔当年以直销起  相似文献   

5.
戴尔计算机公司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戴尔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直销商 ,跻身业内主要制造商之列。戴尔曾不止一次地宣称过他的“黄金三原则” :即“坚持直销”、“摒弃库存”、“与客户结盟”。坚持直销戴尔的模式习惯被称为直销 ,在美国一般称为“直接商业模式”(DirectBusinessModel)。所谓戴尔直销方式 ,就是由戴尔公司建立一套与客户联系的渠道 ,由客户直接向戴尔发订单 ,订单中可以详细列出所需的配置 ,然后由戴尔“按单生产”。戴尔的“直销模式”实质上就是简化、消灭中间商。由于戴尔只…  相似文献   

6.
DELL戴尔模式及其在中国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尔模式”习惯上被称为“直销模式”,在美国一般称为“直接商业模式”(Direct Business Model),所谓戴尔直销方式,就是由戴尔公司建立一套与客户联系的渠道,由客户直接向戴尔发订单,订单中可以详细列出所需的配置,然后由戴尔“按单生产”。戴尔所称的“直销模式”实际上是简化、消灭中间商。◆ 戴尔模式的特点和效益1、与顾客直接交流,满足个性化需求戴尔公司为直销建立了全球网站和800免费电话,借助于网络与顾客实现面对面的互动,持续不断地了解顾客的反应,及时获知他们对于产品、服务和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建议,并知道顾客希望能买到什…  相似文献   

7.
《英才》2012,(12):136
2012年对于戴尔中国来说,又是一个繁忙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迈克尔·戴尔两度访华,甚至还将戴尔全球董事局会议首次带到了美国以外的城市——中国上海;此外,戴尔服务地区总部大楼于厦门落成;同时,戴尔"成都制造"和"厦门制造"产品相继发货欧美市场;而"戴尔·激发无限"(The power to do more)全新品牌推广活动更是将中国作为了其全球第三、亚洲第一个启动市场。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6,(14):54-57
联想是依仗密布各地的分销网而天下无敌,同时又急欲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的“斗士”;戴尔是靠低价、高效的直销模式气贯武林,觊觎中国市场许久的“杀手”。在二者市场交锋对垒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既有的渠道模式都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美国,纽约。深冬的一个清晨,杨元庆这个刚刚“插队”美国不足一年的中国商人,在异域打了一个精心准备的喷嚏,再一次惊醒了大洋彼岸仍在熟睡的国人。这一次,联想换帅。送走IBM的遗老沃德,迎来戴尔的新贵阿梅里奥。杨元庆几乎用一转身的速度,完成了联想最高层的权力变更。柳传志在换帅后表示:联想并不甘于做全球PC厂商的老三。但问题是,联想凭什么剑指当今全球PC厂商的老大——戴尔?有人说,联想正离IBM越来越远,而与戴尔则是越来越像。事实上,在这句话的含义深处,隐藏着联想一个无间道式的惊天玄机:偷“师”戴尔,学习戴尔,干掉戴尔。而玄…  相似文献   

10.
1984年,迈克尔·戴尔创立DELL(戴尔)计算机公司,第二年便推出首台自行设计的个人电脑Turbo;1987年成为首家提DELL供下一工作日上门产品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公司,同时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开始拓展国际市场;1988年公司正式上市;1991年推出首部戴尔笔记本电脑;1992年首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行列(2000年列210位、2001年122位);1993年成为全球五大计算机系统制造商之一;1997年第1000万台戴尔电脑下线;2000年第100万台戴尔PowerEdge服务器下线;2001年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计算机厂商;2002年售出第200万台PowerConnect网络交换机,美国客户选择戴尔为他们首选的计算机系统供应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市场,戴尔原本无比娴熟、所向披靡的直销模式似乎多处受阻。现实不得不让其反思:在华市场上,戴尔的直销模式究竟该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2.
从“换芯门”、“电池门”再到“跳槽门”,戴尔最近在中国可谓麻烦不断。近日,焦头烂额的戴尔公司又不得不面对不断升温的“报价门”事件。“报价门”事件发生在8月7日。当天,戴尔中国网站上显示,价值8000余元的双核服务器,通过消费者自选配置以976.56元的价格即可以买到。戴尔中国网站短短3小时内收到  相似文献   

13.
批发商作为市场发展的流通环节,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即使在全社会都在喊“要压缩渠道,降低流通成本”的今天,他们的存在对整个零售业态的发展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自己特色的多层次复杂市场中更是如此。然而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不得不承  相似文献   

14.
从创立至今仅仅17年的戴尔计算机公司在全球信息技术类公司中名列前茅。在创业过程中,戴尔和他的计算机公司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戴尔模式”也应运而生。世人往往把戴尔公司的高增长归结为“戴尔模式”的充分应用。那么何谓“戴尔模式”?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5.
商业箴言     
《中国新时代》2005,(8):16-16
“这些年,我在系统研究了中国企业的失败案例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十大陷阱,包括:造名陷阱、做大陷阱、多元化陷阱、多地化陷阱、负债陷阱、两权分离陷阱、国际化陷阱、资本运营陷阱等等。”一个企业掉进上述任何一个陷阱,就很难逃生。而德隆则几乎同时掉进了上述大部分陷阱,失败自然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6.
陈婧 《中国新时代》2010,(12):81-83
杨超档案 2007年10月,加入戴尔公司,担任戴尔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消费者业务总经理,全面负责消费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开拓。2010年11月,出任戴尔大中华区总裁  相似文献   

17.
戴尔计算机公司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仅用了15年时间,戴尔公司的收益就达到了270亿美元,成为全球名列第二、增长最快的计算机公司。戴尔公司的成功就在于戴尔本人曾不止一次地宣称过他的“黄金三原则”,即“坚持直销”、“摒弃库存”、“与客户结盟”。坚持直销戴尔公司的直销原则得益于创始人戴尔的创业模式。戴尔进入得克萨斯大学后,仔细研究了当时的PC市场,发现:一方面,顾客希望能以最低的价格买到配置最好的PC;另一方面与此相应的是,由于PC业的特殊性(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电脑经销商那里经常性地积压了大量的过时的PC。戴尔决定…  相似文献   

18.
杰克·韦尔奇曾说:“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英国管理学者克里斯多夫(MartinChristopher)更进一步强调供应链的重要性,他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2005年11月底,权威市场调研公司A M R发布了“供应链25强”,A M R把供应链称为“捕食者的刀锋”,名列榜首的正是戴尔公司。先看看戴尔在市场上的表现吧:1996年,戴尔的销售额只有25亿美金,到了2005年,戴尔的年收入达到542亿美金,已经连续数年在全球计算机厂商中名列第一。在中…  相似文献   

19.
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在世界各地分公司都聘用当地的人才做经理,假如需要,现时为他们配备从美国总公司派去的长期驻外经理主管人员,不过,戴尔还有一支“特种部队”,它由专业人员组成,常常从一个市场到另一个市场,帮助那里的经理拓展戴尔在当地的业务。巴迪.格里芬就带领着这样一支队伍在世界各地“游荡”,“格里芬小队”先在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掌握设计戴尔生产线的要点,然后飞往爱尔兰,马来西亚,中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那里建立戴尔的新生产线。  相似文献   

20.
张辰 《中外管理》2005,(4):58-59
过去多年,在全球PC.尤其是中国的“白领”市场,IBM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去年年底,中国的联想公司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想借此冲击全球电脑阵营。可两个月来,戴尔、惠普的反击非常严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