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冬 《中外企业文化》2011,(9):I0023-I0025
1个网络热帖谁愿意和我奶奶“搭伙养老”?“爷爷刚去世,剩奶奶一个人在家,我们很不放心,想在小区找一户邻居,最好也是老人一个人住的,我奶奶可以照顾她,也互相做个伴。”搭伙养老,百科里诠释为:有些老人老伴去世后,由于孩子们都要工作,留老人一个人在家很不放心,于是有些网友在网上发帖想在同一个社区寻找老人,  相似文献   

2.
陈仙女是我的奶奶,今年八十五岁,她还是活得那样斤斤计较,犹如她六十岁的时候。她六十岁的时候,我也就是两岁左右,她极其不喜欢我,就因为我是个女孩。但这并不影响我喜爱她,尤其是在她八十岁之后。陈仙女不像其他老人——不爱走动,成天吃药,还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她往往是来者不拒,尤其喜欢喝雪碧。刚开始她不知道这种绿  相似文献   

3.
《东南置业》2007,(8):72-72
孙先生问:我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年初因意外双双去世,爷爷、外公、外婆此前已不在人世,现在剩我和奶奶一起生活。父母留下了两套房子.我因为心情不好一直没去办过户手续。最近想去办理,请问要如何办理,奶奶说她不要房子,只要我供养她终老就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辉 《政策与管理》2008,(1):101-101
我小时候干过许多凶残的事情。 我曾经在一个庙里杀过一只鸡,当时是为了配合我奶奶祈祷之用,她祈求大仙保佑我家六畜平安。所谓“六畜”,我自然也知道包括鸡在内,但当时以为已经不包括我手头这一只了。我那时大概七八岁,骨瘦如柴,正所谓“手无缚鸡之力”。刀一划,手一抖,鸡一挣扎,血花四溅,就飞走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一只鸡可以飞那么高。  相似文献   

5.
最美的嫁衣     
那一年我去辽西山区大山深处极贫困的一个小村子调查那里的教育情况,顺便在村里的学校上了一个月的课。学校只是一间摇摇欲坠的土房,学生也只有十几个。村上让我吃派饭,就是挨家挨户地吃。我去的第一家姓张,他们家孩子张梅在我代课的班上读书。吃饭的时候我发现张梅的妈妈和奶奶都穿着一身很怪的衣服,暗红的衣裤,上面不规则地点缀着一些各种颜色的绣花。见我在注意她们的衣服,张梅问我:“老师,我奶奶和我妈的衣服好看吗?”我点点头说:“真好看!”她们全笑了。吃过饭后,张梅送我回学校,路上她忽然问我:“你是不是对我妈和我奶奶的衣服感到很…  相似文献   

6.
张庆余 《乡镇论坛》2013,(33):37-37
小时候,家乡山东省嘉祥县农闲时,总会不断地演老戏。所谓老戏,就是古装戏。那时候的老戏,以山东梆子最多。奶奶是个戏迷,几乎是有戏必听。每次去听戏,她都是带着我一块儿前往。尽管我那时对老戏似懂非懂,但也总爱跟着去。  相似文献   

7.
桥墩鬼     
华凯 《乡镇论坛》2009,(11):36-36
每逢村里有人娶媳妇,奶奶就要躲开.在野外过一夜。第二天才回来。有一次,夜里下大雨.奶奶被淋得像个落汤鸡。我拉住奶奶的手.难过地说:“奶奶,全村人都高高兴兴的,为什么你要一个人独自躲开?”奶奶长叹说:“唉!奶奶是个桥墩鬼.不吉利。”我不解地问:“什么是桥墩鬼?”奶奶望着远处的大江.给我讲起一件令人伤心的往事。  相似文献   

8.
张素燕 《乡镇论坛》2014,(12):22-23
明天是奶奶生日.刚接到娘的电话,说她已在回家的路上.11点到。娘不容我多问,就挂断电话.她怕浪费电话费,,我心里“咯噔”一下,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娘是怎么回来的?她是怎么买的票?坐的什么车?我的心里像敲起了小鼓.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9.
我和丈夫原来都是牡丹江市民族服装厂的工人。1991年我们夫妻俩同时成了下岗职工。那一年我27岁。结婚后,我们一直养着丈夫的奶奶。1987年,儿子出生了。可以说,一家人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恩爱有加其乐融融。但我和丈夫的突然下岗,着实把我们击蒙了。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正当我和丈夫为未来的生活筹划时,屋漏偏遭连阴雨,奶奶和孩子又先后病倒了。住院,打针,治疗。可我哪有钱呢?一次,给儿子打针,还差l块5毛钱交不上,取不出药。看着儿子烧得发红的小脸,我急得失声痛哭。当一位好心人为我交上这仅仅够买一支雪糕的钱时,我给她跪下了。可是,眼泪冲不走贫困,从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拼一番。我就  相似文献   

10.
奶奶的一生     
周平平 《乡镇论坛》2011,(18):41-41
我家里故去的几个老人,都是在过了九十岁之后走的。第一个走的是奶奶,她大爷爷三岁,正好比爷爷早走三年。亲戚说,她是先下去,替爷爷收拾屋子去了。  相似文献   

11.
<正>我出生在湖北黄冈乡下,小时侯,家里很穷。穷则思 变,我的生意头脑可能是生活逼出来的。 记忆很深的是,奶奶在家乡开了一个染布作坊,纺纱 织布拿到周围村子去卖,最远甚至去过河南的郑州、信阳 卖布,每次卖布回家,奶奶都会给亲戚朋友的小孩子带回 来一些糖果。我小的时候,很佩服奶奶,就想长大了也要 像奶奶那样做生意,挣大钱。  相似文献   

12.
老父92岁,行动不便,请了一位50多岁的马大姐照顾父亲。 马大姐和男人都没工作,没文化,也没技术,自然也就没钱,两个儿子因此恨她,不仅娶进来的媳妇不喊她,就连3岁的孙子也不喊她奶奶,儿子更是当没有她这个人。  相似文献   

13.
“酸三色”     
石平平 《数据》2013,(12):8-8
2011年4月初的一天,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信息公开室来了一位刘奶奶,她是咱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老三佘村的居民。早些年间因为工伤,刘奶奶的两个膝盖骨都换成了人工的,现在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因为要办理工伤赔偿的手续,她天不亮就从村里出来,一路辗转,到统计部门查询理赔标准。  相似文献   

14.
凤姐是《红楼梦》中表现十分突出的、由‘一花独秀’走上‘英雄末路’的大起大落者。她的胜与败,是贾府兴衰的一个缩影。风姐是贾府巾帼中协理内政的佼佼者。她最得意之作是主持秦可卿的治丧一事。当她一接手,如同高明的医生,对宁国府现状,先望闻问切,理出头绪,诊断出宁国府人财物管理上的五大弊病,条条都说在了点子上。然后约法三章,颁布施政纲领。她先给部下来个下马威:“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一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置”。她给127名部属下达指令,一一明确具体的任务、分工、责任、时限、核查与奖惩。次日上班,果然查  相似文献   

15.
<正>这就是我在普罗旺斯迷路的故事。她的美和我的脆弱与贫乏,让我迷失普罗旺斯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梦想之地。阳光、薰衣草、玫瑰红酒是普罗旺斯的主题词;梵高、高更、塞尚等印象派大师,还有彼得·梅尔等作家的渲染,让很多人,包括我怀着梦想和希冀来到了这里。朋友安排了一次自行车之旅,路线设计得非常好,穿过普罗旺斯最精华的腹地,有平地,也有山路,总共一百多公里。  相似文献   

16.
田惠 《活力》2010,(10):150-150
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是我的一个家教,但是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他是一个特殊群体子女.他是经过别人介绍让我辅导英语的.听说是为了出国,他奶奶领他来了,大约有十五六岁,穿着十分时尚,长得也很帅气.开始来的时候.他很不认真。可以说心不在学习上,他奶奶给他的学习费,都让他拿去打游戏了,我也不想再教他了.但是有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在家乡桂西北福禄山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出来闯荡多年的我,却差点把它淡忘了。要是奶奶还在世,我一定会被她骂个体无完肤。今天偶然翻开办公桌上的台历,才发现我差点犯了数典忘祖而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故乡的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的生日和“还家”的日子,奶奶常说:“天上玉帝大,山中土地阔”。我怎么能说忘记就忘记了呢?  相似文献   

18.
姑姑:你好!让我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奶奶学会唱歌了,是那首《好日子》!别看奶奶牙齿掉了不少,唱起歌来歌词含糊不清,可调子却是有板有眼的。现在从早到晚,奶奶总是曲不离口,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你想知道奶奶为什么和从前不一样了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19.
麦浪的故事     
韩浩月 《乡镇论坛》2008,(21):25-25
在我十几岁的一个清晨里,天还没亮,我就在屋内听到院子里奶奶磨镰刀的声音。她一边在磨镰刀,一边在埋怨镰刀锈了:“才一年没用,怎么锈得这么厉害?”她还埋怨我和妹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起床,麦子该割了,雨水刚下过,太阳太毒,再不割麦子就要熟掉头了。”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听奶奶说人人头上都有一盏灯。每做一件好事,那灯的亮度就会增加一分,反之,则灯的亮度会一分一分地减弱。如果头顶的灯没了亮光,那就意味着人的生命即将结束。虽然看不见自己头顶的那盏灯,但我看同龄小伙伴的脑袋也没有亮光,因而对奶奶的话半信半疑。奶奶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