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强自然垄断定价理论与中国电价规制制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强自然垄断行业由于其定价方面的两难困境 ,需要规制者对其产品定价进行规制以在厂商利润与社会福利之间进行权衡。边际成本定价原则并不适合于自然垄断厂商。本文在规制定价理论以及激励规制理论的基础上 ,对中国电力定价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电价改革的第一步应在发电环节中引入竞争的基础上 ,对不同效率类型的电力厂商设计不同激励强度的定价机制 ,另外本文尝试着对不同技术效率的电力厂商列出了不同激励强度的价格规制方案菜单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定价不宜自由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基于不确定性和沉淀成本角度质疑农产品自由市场定价,反对自由放任政策,提出解决农产品定价问题的政策处方,一方面允许农民自己主动采取减少沉淀成本和不确定性措施保证投资成本的回收,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介入制定合理的价格支持计划(最低农产品价格)重视沉淀成本的补偿。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和沉淀成本普遍存在,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农产品自由化不仅不能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水平,反而会严重削弱农民投资激励水平,因而完善农产品市场和资产市场,以及加大政府实施免税政策和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投资博弈模型表明,在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无法预知的条件下,只有给投资商预定的利润率才能吸引资本进入,而预定的利润率却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激励.基础设施供给厂商和规制者合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表明,预定的投资收益率管制并非激励相客机制,直接管制定价反映出城市公共服务产品产业的低效率、高成本、高价格状态,远远偏离于政府管制的消费者福利最优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4.
沈华  胡汉辉 《生产力研究》2008,(14):109-111
网络容量的定价不仅关系到基础设施产业的供给,而且影响对基础产业投资的激励。文章从使用拍卖作为价格信号的基本原理出发,讨论了发达国家在电力和铁路等产业中所进行的网络容量拍卖实践,并给出了对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拍卖机制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力市场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力市场风险的特点,包括客观必然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变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缺电风险,市场力风险,电力定价风险以及电网安全运行风险.最后针对这些风险,从区域电网建设,电力定价与市场监管,电力市场效率与供给方面,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时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7个碳市场试点已建立并运行,碳定价机制逐渐使控排企业意识到商业运营决策中管控碳排放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办法和体制机制正在完善之中。回顾碳市场运行以来影响机制设计有效性的因素,可有效发挥碳市场引导碳减排及促进低碳投资的功能。文章通过分析碳市场配额供需、边际减排成本与碳价间关系,探讨碳市场中碳价格对企业碳减排的影响机理,挖掘阻碍碳价传导不畅通的关键因素和问题,定性分析规制适用条件及范围,为碳交易市场价格的有效传导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信企业能否达到纵向市场圈定目的,与实施市场圈定的企业和被圈定企业在下游市场的成本差异有关。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电信企业基于价格行为的纵向市场圈定与接入规制问题。研究发现,当主导企业的下游附属企业具有成本优势时,则其通过实施价格策略性行为能够达到纵向市场圈定目的;当其处于成本劣势时,则不能通过价格行为实现纵向市场圈定。因此,规制机构在制定接入规制政策时,应根据下游市场两个企业的成本差异选择合理的接入规制方法。当新进入企业成本较低时,可采取有效成分接入定价法和由市场决定接入价格的两种接入规制方法;当两者成本相同时,可采取激励性接入规制方法;当新进入企业成本较高时,可对两者实行不对称接入规制。  相似文献   

8.
经济规制中定价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规制中,确定垄断性企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世界性难题,这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关系到规制机构目标的实现程度。全面而深入地分析边际成本定价、拉姆齐-布瓦德定价、资本投资回报率定价、成本加成定价、固定价格定价、价格上限定价、芬辛格-沃格尔桑动态定价、按比例调整的最优线性定价8种定价方式的利弊,揭示蕴涵在这些定价方式中的政策含义,可供我国的规制机构定价决策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碳成本传导问题是关系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微观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分析了碳成本传导至电价的基本原理,并构建古诺均衡模型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和电力市场需求特性情况下的碳成本传导率变化。结果表明:在电力需求弹性为等弹性的情况下,发电商数量越少且电力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碳成本传导率越大,反之,碳成本传导率越小。在电力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的情况下,碳成本传导率仅与电力市场中发电商数量成反比例关系,随着发电商数量的逐渐增多,碳成本传导率越来越小。最后,结合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碳成本传导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003—2013年电力碳强度数据,将环境规制细分为费用型环境规制与投资型环境规制,基于门限面板模型分别对其进行门限回归,探究两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电力碳强度的影响,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估计环境规制的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电力碳强度具有单门限效应,且在不同投资额度范围内呈现正负相反的效应;费用型环境规制对电力碳强度具有双门限效应,且在不同费用额度范围内都是正向效应,但效应强度不同。两种环境规制在空间上都具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随时间的演变增强。针对实证结果,建议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需要考虑不同环境规制及不同地区间效果的差异性,有所侧重地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1.
刘振  黄丹华  刘博 《技术经济》2021,40(1):128-137
基于政府规制理论、投资战略理论和价值创造理论,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财政激励、投资战略与公司价值之间的路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高管薪酬激励在“财政激励→投资战略→公司价值”路径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①财政激励能够同时促进企业创新投资和规模投资,创新投资对公司价值具有创造作用,而规模投资对公司价值具有毁损作用;②高管货币薪酬激励能够增强财政激励对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进而增强对企业价值的“创造效应”;高管股权薪酬激励能够遏制财政激励对规模投资的促进作用,进而削弱对企业价值的毁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开征碳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所在,也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取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本文明确了碳税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作为碳定价政策的“减碳”功能定位,并从与碳交易市场的对比分析中进一步明确了开征碳税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碳税税制设定的基本理论,税率设定问题形成了边际社会损害成本和动态税率定价理论,税制设定问题则形成了污染者付费定价原则;讨论了碳税的双重红利效果,并明确了实现双重红利既需要依靠绿色税制的变迁,又需要绿色财政政策配合;提出开征碳税的策略选择,结合各国碳税征管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以开征碳税为契机,构建并完善碳定价机制、碳减排复合机制和绿色财政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普遍服务义务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非对称信息模型,分析发展中国家特定的普遍服务问题。在模型中,政府与垄断企业的非对称信息产生于在农村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最优普遍服务政策可以用两种规制手段即资费和网络投资来实现。本文对区别定价和统一定价两种情形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实施区别定价时,与完全信息相比,不完全信息将提高农村地区的资费水平,并且减小相应的网络覆盖面积;而在实施统一定价时,农村地区的定价可能降低,但这是以网络覆盖面积的减小为代价。模型结果还表明,合谋的成胁会弱化企业的激励。有意思的是,在这两种定价机制下,企业和纳税人这两种不同的利益集团均有同规制者合谋的动机。实际上,纳税人利益集团的存在,强化了规制者和企业之间的防止合谋约束,并且为了减少规制者同纳税人利益集团的合谋收益,即使规制者具有高成本信息,也会使配置结果扭曲。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进入方式规制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战琪 《财经研究》2006,32(9):123-133
跨国公司采取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有两种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具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但现有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规制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没有区分这两种进入方式。文章认为,东道国政府在制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规制政策时,要综合权衡各种进入方式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制定适宜的规制政策,从而在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利益。文章还对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规制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国有电力企业垄断经营、政府高度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到集资办电、多家竞争、以电力政企分开和引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面对电力行业垄断的多元化、公有制为主的所有权结构、电力市场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落后等现状,政府应研究如何把握规制与放松规制“度”的范围及政策取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进一步改革电力企业产权结构,建立激励性规制制度,完善相关法规,从法律基础上规制电力行业,完善我国电力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政府环境规制是社会性规制的形式之一,由于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着市场失灵,政府在制定减排政策、选择减排工具方面需承担重要责任。因此,研究环境规制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索经济增长与环保相容的均衡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与政府环境规制的内涵,对比分析了不同环境规制政策的特点,梳理了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的实践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魏立佳  彭妍 《经济学报》2024,(2):409-446
中国经常利用市场化手段向社会生产提供生产要素,其供给模式对社会生产效率有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以生产要素的单边供给模式、定价偏差与效率损失为主题,对比研究了生产要素单边供给不同模式下的定价区别,并以要素存量、价格预期和市场经验来解释这些区别。本文的研究发现生产要素的固定数量供给和逐渐缩量供给模式都会造成生产要素的定价偏差、分配不均和效率损失,但逐渐缩量供给模式的问题更为严重。其中,要素存量和价格预期是理解生产要素价格波动的两个关键变量。通过提供跨期平滑的弹性供给、增加市场经验能够显著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波动、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收益递增(固定成本)分析边际成本定价悖论及市场神话的破灭,反思自由放任和私有化政策的局限性,为政府管制提供理论依据。由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固定资本和沉淀成本显著,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会因边际成本定价而遭受亏损,甚至破产,很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因此,从沉淀成本角度提出治理市场失灵的政策处方,在于有效地避免大型国有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加大国有企业重组力度,补偿投资成本,同时又要避免出现完全垄断,理性解决市场竞争和政府管制问题,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22,(3)
我国已经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双碳"目标的下一步体制机制建设的关键内容就是完善碳市场,其核心是有效合理的碳定价.碳市场的完善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金融市场可能发生的错误定价与过度投机等行为,以及政府政策对于碳市场建设的内生影响.在金融支持碳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