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叶的采摘,对于茶叶品质的好坏起着直接的作用,把好采摘质量关是茶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要得到新鲜纯正、标准一致的鲜叶,采茶技术是关键。茶叶的采摘与茶树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采摘能促进茶树芽叶的萌发。这是因为通过采  相似文献   

2.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清明节前采摘上市的茶叫明前茶,明前茶一般在3月中下旬上市。而四川省宜宾市在2月份就能喝上新茶。2月的宜宾,还有几分寒意,可茶树枝头已萌发出绿绿的嫩芽,采茶姑娘们边唱着采茶歌,边娴熟地采茶。  相似文献   

3.
生活百科     
《光彩》2000,(12)
珍奇古怪的虫茶   虫茶是一种制法十分独特、富有民族特色的特种茶,主要产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五岭山区,是一种速溶性饮料。相传,在那里制作和饮用虫茶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茶饮起来馥郁甘洌、醇香宜人,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帮助消化的功能。常饮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脏病有一定作用。   制作虫茶的方法十分奇特。一般茶叶都是采摘鲜叶经过烘炒加工制成的,而虫茶都是先用茶叶喂养大米中常见的米蛀虫,让其吃了茶叶后,排出一粒粒比菜籽还小的虫屎,去掉杂质后,就成为令人称奇的虫茶。茶叶的采摘也颇有讲究。每年谷雨节…  相似文献   

4.
梁尧 《商场现代化》2010,(14):98-98
<正>茶叶质量的好坏,与采摘技术有很大关系,采摘技术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茶叶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还关系到茶树的生长发育和经济寿命的长短。而对无公害绿茶而言,茶叶采摘标准的确定涉及的因素较多,但总的说来,主要根据茶类加工对鲜叶的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并考虑茶树新梢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现将无公害绿茶采摘技术及加工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茶的申遗成功,标志着世界再一次承认中国文化的意义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3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指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发祥地,也是世界上饮茶、种茶、制茶最早的国家,直到唐代,才规范统称为茶,一直沿习至今。我国民间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树种植在当时已具相当规模。唐朝陆羽在《茶经》中,把当时我国茶叶产区划分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东、黔中、江南和岭南等8个茶区。到宋朝,据《宋史》记载,我国种茶和产茶地区已发展到66个州的242个县。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茶叶种植和生产有了很大发展,茶叶产区已扩大到17个省、自治区的  相似文献   

7.
商务礼品     
来自台湾的珍宝——冻顶茶 本茶叶产于阿里山沿道的石棹区,海拔t800公尺终年处于浓雾环绕中,气温低,所产之茶,吸取日、月、露之精华,因此香味独到特殊,香气四溢八口甘香,为其特殊之点,该茶以双手采摘,软嫩茶菁,独特方法培制而成,外观绿脆色,半球形,泡水成蜜绿色,怡心悦目,常饮此茶,  相似文献   

8.
茶叶生产的季节性很强.而选购一台称心如意的名优茶机.可大大提高制茶效益.是茶农致富的好帮手。那么,怎样选购茶叶机械呢?  相似文献   

9.
秀出真我     
在展会上,许多展商都会组织演出活动,目的无非是宣传企业产品信息,吸引观众目光,创造与专业观众接近的机会。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在组织演出活动时,就花费了一些心思。他们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展台秀节目,从采茶、制茶、倒茶与品茶,将演绎茶文化最为核心内容,观  相似文献   

10.
据说在古时候,有位经营茶叶的商人,在采茶时节赶到南方某地收购茶叶,但新采摘的茶叶早已被茶商订购一空。这位商人为自己的迟到而后悔不已。但他在散步时发现,当地包装茶叶的竹篓尚无人问津,于是他以极低的价格把这些竹篓全部收购下来。当其他茶商待茶农将茶叶制好,向外地运送时,发现市场上竟无一竹篓,只好找这位商人购买。于是这位商人大大赚了一笔钱,比他原先设想采购茶叶赚的钱要高出好几倍。无独有偶。在山东省临沂河东区陈家庄子有个“家家叮口当响,户户冒青烟”的小五金专业村,村里有一位农民,他在众乡亲生产斧子、锤子时…  相似文献   

11.
《致富天地》2007,(12):12-13
深秋时节,记者来到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一个茶叶专业村——光山村。这里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光山不光,茶叶飘香。虽然今年夏秋茶的采摘已近尾声,但绵延起伏的茶山上,层层叠叠的茶树依然翻着绿波。目前,全村共有茶地面积4700亩,投采3500多亩,其中无性系良种面积2200多亩,人均拥有茶园3.5亩,预计今年茶叶总收入可达1500万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在西双版纳勐海县曼糯山寨,简单的茶叶初制厂门口,卢华英动作温柔、神情淡定地在泡一壶茶,几分钟后,茗盛号普洱茶的清香味就在这个安静而美丽的曼糯寨子弥漫开来……曼糯是一个古茶树包围的阳光充足、雨水丰沛、透着清新空气的寨子。这  相似文献   

13.
茶,又称茗,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花茶起源于宋朝,成于清朝。茶以花名,花以茶胜。而质优、量大的茉莉花茶,是绿茶经多次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是茶中珍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茶有二十三个属,三百八十多种。作为茶叶行业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张一元,固然因其久远的文化传承而颇具魅力,张一元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不断壮大,已经适应了新的市场环境,把握了市场行情。张一元茶叶公司成立之后,不断创新经营,不仅把握市场的现在,更重要的是逐渐掌握消费结构的发展方向,引导中国茶市场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上海商业》2012,(8):83-91
茶我国很早就有了,盛唐以后茶更为普及,南方和两京已形成"比屋之饮的趋势,几乎家家户户都饮茶。尤其是在陆羽《茶经》问世之后,饮茶很快成为无论贫富阶层都盛行的一种风尚。《茶经》集唐以后茶学之大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追本寻源,首先谈及茶的历史名称,茶树的种植方法及茶叶的性味等,还列举了唐时分辨茶叶优劣的一些基本标准。唐代以野生茶叶为上品,而以园圃种植者稍次;野生茶又以向阳山坡  相似文献   

15.
一、原料准备1.采摘标准。红茶原料要求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春茶采摘标准为1芽2叶或1芽3叶初展,夏秋茶为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2.采摘时间。应选择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天中的采摘时间因季节而不同,一般春茶上午9~10点钟采摘的早青,制茶品质比晚青好;夏秋茶以下午3点后采摘的晚青制茶品质好。3.储运要求。在采摘、运送、贮放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应使用清洁、透气性良好的茶篮和竹筐装运,尽量保持  相似文献   

16.
湘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茶祖神农文化、茶禅文化、黑茶文化在国内外影响深远。湖南气候生态条件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茶叶区域规划中的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特别是北纬30度左右的武陵、雪峰、南岭、南岳山区和环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佳.是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黑茶产业中心”和“中国黄茶之乡”。湖南具有种质资源丰富,茶类产品多样的独特优势。全省有适制绿茶、红茶以及红绿茶兼制的茶树品种,为推进全省无性系良种化,实现多茶类、多品种,不同区域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黄家寨古茶树群茶园的入口处,立着一块"古茶树保护碑"。这里栽种着4000余棵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每一棵古茶树都经过了"挂牌"登记,标牌上详细标明了茶树的归属信息,比如某某古树茶叶专业合作社、某某古树茶厂等等。"对古茶树群立碑、‘挂牌’登记,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树资源,杜绝随意采摘,倡导合理开发利用。"漭水镇人大主席杨华春告诉记者。据  相似文献   

18.
凡人茶斋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记录。在网站中不仅介绍了我国的茶历史,还详述了世界各国种茶饮茶的起源。据证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国内,也有关  相似文献   

19.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而茶叶的种植问题直接影响到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种植方与种植密度可以促进茶树的个体生育和群体的发展,对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以及早期成园,高稳产、优质、高效益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茶树种植的一些要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做出了部分数据分析,并归纳总结了一些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20.
幼龄茶园管理是茶叶生产中最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幼龄茶园进行科学管理,使茶树具有坚强的树体骨架,为茶叶高产稳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将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补苗新植茶园,一般均有少量的茶苗死亡导致缺株,必须抓紧时间于第二年6~7月采用同龄的生长一致的壮苗将缺株补齐。2.茶园施肥茶园施肥主要是不断补充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以促进茶树的健壮生长。每年的4~10月,结合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