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2011,31(11):1897-1900,1879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镇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源型城镇--攀枝花市盐边县为例,基于城镇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资源型城镇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深入剖析各压力指标、支持力指标的状态,从而得出盐边县生态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支持力指标安全程度略大于压力指标安全程度,因此,盐边县的综合生态承载力为0.58,处于一定的弹性生态盈余状态.生态承载力承载度为0.68,生态承载力各系统间协调性增强,生态承载力的协调度达到0.62.处于较安全状态.但资源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研究所运用的评价方法较客观地反映了盐边县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研究结果为盐边县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以期为其他地区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css)-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遵循适用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24个指标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宣威市2004~2008年城市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宣威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得分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指标的活力-组织-恢复力模型,以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开展了黑河中游水资源系统健康状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年,系统健康状态良好。2002~2012年,从整体来看,系统健康程度处于快速下降状态,从很健康跌至不健康状态。2007年系统健康程度呈波动趋势,水资源系统处于临界健康状态。但随后,系统再次进入不健康状态。这主要与黑河分水后中游所获水量锐减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和服务。很多国家把发展人工湿地作为净化城市污水的一种途径。文章以临沂市武河湿地为例,根据国内人工湿地的建设目标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重新划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建立了评价各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发现,武河湿地不仅实现了净化城市污水、改善当地居民健康、发展湿地旅游等设计目标,还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增加等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8.
《技术经济》2015,(8):52-57
针对低碳经济综合评价问题,基于综合评价的经典过程,提出了一种为各被评价对象选取标杆学习对象的方法,即通过构建"状态相似矩阵"和"状态差异矩阵"得到被评价对象的"标杆学习矩阵"。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思想,在"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构建了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12个省市的低碳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各省市的低碳经济运行状况综合评价值和标杆学习矩阵。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施加压力,水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而社会根据环境调节状况做出响应,以维持水环境系统的健康稳定状态。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构建了一个"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北京市2003~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际评价后发现,北京市水环境压力呈现逐渐加大的态势,水环境状态基本稳定,全社会对水环境压力的响应稳步向好。总的来看,近十年来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在快速提升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类型全,资源十分丰富,但正面临着人类不当开发与过度利用的威胁.湿地的生境恶化主要包括湿地污染加剧、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淤积、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递减等主要生境问题.本论文针对湿地生境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湿地生境修复技术的原则,提出实地修复技术的措施.提出加强立法执法,湿地健康评价,生物修复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开展湿地生态游等保护湿地生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原始湿地生态环境之一。本文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分析,通过对社区的入户调查.探讨该地区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并针对目前的湿地生态旅游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湿地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系统评估体系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我国现行湿地生态系统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三种可行的修正方法,并指出人们在进行估价方法的选择时,应当按照被估价对象的性质及特点,根据估价所运用的信息状况选择最合适的估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持,对灞柳生态湿地公园进行了规划和评价,总结了其功能分区、景观格局、交通系统等设计构造,介绍了土方工程量的计算、调配和项目系统照明设施的设计方案,分析评价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期对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湿地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洋淀湿地总价值为2171.80亿元,其中非使用价值远大于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在开发、利用和保护白洋淀湿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间接使用价值,使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谐起来.由于湿地资源功能独特,发展特色农业可以实现湿地价值的充分利用.白洋淀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可以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来利用湿地的直接使用价值、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业来利用湿地的间接使用价值,从而实现"保护与开发" 并举的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景观结构与生态工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碟形盆地圈带状景观结构控制下,洞庭湖区形成了以浅水湿地、过水湿地和渍水湿地为主的我国最大的湖泊地区湿地景观。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近年来出现了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衰退、资源过度利用与闲置并存等问题。为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综合管理,稳定湿地面积,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以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洲滩湿地——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通过生态适宜性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并综合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定量的描述基地景观特性。在尊重场地特性和现状的基础上,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六个功能区:洲滩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示范区、湿地森林探险区、湿地科教博览区、田园观光体验区和湿地休闲活动区,并阐述了相应功能区具体的景观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7.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验旅游是应时而生的新型旅游,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而具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生态体验旅游内涵探讨、生态资源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价值估算与开发条件ASEB栅格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认为西洞庭湖湿地具有开发生态体验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2)设计可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形式;(3)生态体验与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4)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5)保持湿地的原生态体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和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湿地保护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完善政策法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我国湿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策略.本文认为,合理的湿地产业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湿地产业发展纳入湿地保护工作中可进一步提高我国湿地保护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了湿地保护区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湿地保护区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指出社会化管理使社区成为保护区工作的共同合作伙伴,将湿地保护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社会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湿地管理模式,值得在湿地自然保护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