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油田井下作业生产中,通常情况下,进行油水井的修井作业实施,需要先进行压井操作,再进行修井作业,以保证油田井下作业中井控的安全性。而在低压漏失油水井的修井实施中,应用先压井、后作业的修井方式,不仅容易造成压井液大量漏失,形成油田开采生产作业中成本与资源的浪费,并且压井液的流失不仅会造成一定的污染,还会导致油水井的维修恢复比较困难,甚至影响油井开采与生产产量,对于油井开采生产效益产生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低压漏失井修井作业中提出了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本文将对于该技术方法以及作用意义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固提高以及油田开采事业的飞速发展,油水井修理工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基于当前油水井修理过程我们发现,油水井修理工作在修井工艺和修井设备两方面依旧存在较大问题,仍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因此,文章结合当前油水井大修面临的主要问题,详细阐述了具体的对策方法,旨在给予广大油水井修井人员可行的帮助,并最终促进我国油田开采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套管的损坏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工程问题,不仅会影响油田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促进油田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就油水井套管的损坏根源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关治理体系的构建措施,促进相关油田开发单位,结合油田类型对地层、油水井套材质、施工质量等方面提高预防措施,降低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井套损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随着塞160油藏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关停数量逐年增加,井筒管杆、套管老化严重,实际生产中关停的油水井如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治理,会造成油田资产浪费,并产生一定的安全环保风险;同时,采油井的关停造成塞160油藏储量动用变差。长关井潜力挖潜在可增产的同时能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老油田稳产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塞160油藏油井长关现状分类调查,根据油井长关原因,通过油井侧钻、注采调整、注水井调剖、补孔复产等技术手段,使长关井复产增油,提高油井利用率及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井下作业油水井大修作业期间,完善油水井出现的问题,选用最合适的大修作业技术方法,提升大修作业施工的质量,从而符合预计的修井作业规范,解决油水井的卡钻还有井下落物这些问题,保障油水井稳定运行,文章通过对井下作业油水井大修作业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井下作业油水井大修作业技术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在油田的作业生产中,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导致油井出现井下事故或者一些井下故障,这会对油井的产量产生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油井停产,如果发生重大的事故还会损坏油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总结油、水井检修作业的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大修井的一些相关检修工艺,并且参考实际大修作业中的检修经验,论述了一些大修井作业操作中的相关技术,并对这些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现场大修作业有一定的引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油田油水井的套管损坏通常简称为套损,是指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遭受外力作用和腐蚀,釆油井及注入井的套管发生塑性变形、破裂或腐蚀减薄至穿孔破裂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的很多油水井都存在严重的套管损坏现象,并且有的非常严重,使得油田产量下降甚至直接导致油水井报废。对目前常用套损井治理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套损井治理的作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不论是油田还是油水井,都是石油开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和油水井的日常管理,对整个石油开采工程来说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倘若由于管理的疏忽,而使得油田与油水井出了意料之外的状况,或者是发生了威胁人身安全的紧急事故,那么其后果都是非常严重,不堪设想的。故而对油田以及油水井进行精细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就有关油田以及油水井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做一个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萨中开发区作为大庆油田的主力采油区块,开采至今已经累计为大庆油田贡献了五亿吨的产油量,为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保持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在油水井数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情况下,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节能管理、优化生产运行、加大节能措施投入力度,有效控制了能耗增长速度,能耗指标保持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近些年来,国家对油田的开采工作在技术上和管理模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长远来看,在油田开采过程中,由于老油田套管破损井的数量逐年上升,对于套损井的治理技术和管理手段不革新,油田的开采工作就难以长期进行,油田产量就难以提升。基于此,文章从油田开采的长远意义着手,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阶段国内老油田套管损坏的原因以及机理。随后笔者探讨了老油田套损井治理的思路以及对策。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范鹏 《化工管理》2022,(18):149-152
油田油水井是油田开采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行油田油水井的精细化管理是油田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对油田开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油田油水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讨论了油田油水井在油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套损工程因素造成原井或附近剩余油无法开采,区块精细描述后、重新认识有增产潜力等,打加密井或更新井开采富集油会使采油成本大幅上升。利用原井套管和已有的地面设施开窗侧钻可以降低成本近50%,保证油田稳产、增产。侧钻井由于自身结构问题,PDC钻头存在寿命短、机械钻速慢等问题,可通过改进钻头提高进尺和机速。  相似文献   

13.
申超 《化工管理》2013,(16):123
目前,国内外在开采油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套损的问题。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影响油水井套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腐蚀占有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研究油水井套损防腐技术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将油水井套损管与井下挂片相互结合,并且根据油田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设计并且实施了油水井套损防腐技术,而且在油水井的套管内添加了缓蚀剂以及有机涂层,这也是成功研制油水井套损防腐技术的关键,从而在整个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形成了防腐技术的完整网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也随之急速增加,石油作为主要的能源资源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大规模的开采后继续开采的难度就会被加大,而且出现大量的低产低效井及长停井,致使生产成本被迫增加。本文将以吉林油田乾安采油厂作为分析的对象,通过对其现状进行综述,试图找到其低产低效井及长停井转向捞油筛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很多油田的开发都已经进入到高含水阶段甚至特高含水阶段,这也使油田的开采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石油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并提高现有油田资源的可利用率,已然成为众多油田开采企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特高含水期长关井的治理技术,关乎油田的开采和原油的采收率,因此,加强特高含水期长关井治理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拟分析特高含水期长关井治理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油田开采率和原油采收率,减轻原油开采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开发是油田上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虽然水平井的产量高,综合效益好,但因其井眼轨迹的特殊性,给固井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增大了施工风险,使水平井的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直接影响了油水井的寿命.通过对影响水平井固井质量的因素分析,结合实例,探讨了确保水平井固井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应用效果.指出,通过对固井质量的有效控制,能有效提高固井质量,使油井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7.
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加强对注水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注水井的运行效率,保证注水的压力和注水量达到油田配注的要求。实现水驱的开发效果,促使油水井之间形成水线,提高储层的动用程度,进而提高油井的产能,满足油田开发的经济性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杜家台稀油层系开发后期,地层压力低、井网不完善、采用天然能量下开采达不到标定采收率的的开发矛盾,通过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网部署、优选完井工艺等手段,利用注水井网调整,部署加密井8口,取得较好效果,对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的开发,大修井遇到的复杂情况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井筒受到腐蚀的情况下进行钢丝落物打捞,出现复杂情况的可能性非常大,轻则导致工期加长,重则导致井筒报废.提出了一种大修井作业中处理落井钢丝的新工艺方法:穿过落井钢丝到井筒深处进行机械切割,实现分段打捞落井钢丝及油管的目的,降低大修井作业难度,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在渤海油...  相似文献   

20.
强化井下作业管理提高井下作业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下作业是提高油水井单井产量及维持油水井正常生产 ,保持油田稳产的重要及必备的手段。而要抓好井下作业的核心工作则是如何搞好井下作业的管理工作。要实现长庆陇东油田长期的稳产、高产 ,一方面要依赖产能建设 ,另一方面要依赖井下作业 ,进行油水井的正常维修和老井挖潜 ,而随着陇东油田的不断开发 ,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因素越来越多。首先因地层的非均质性 ,造成驱油效率的下降 ;其次因套损井的存在造成隔采生产状况逐渐变差 ;三是因油水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 ,由于诸多的原因造成的地层堵塞 ;四是由于队伍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 ,不能使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