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经营的农民,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利益,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松江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03年在叶榭镇试点,并于2004年下半年全面铺开。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的踊跃参与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06年9月,全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3家,其中粮食合作社33家,蔬菜合作社10家,果业合作社7家,花卉、苗木合作社2家,畜牧业合作社2家,水产业合作社5家,农产品营销配送合作社1家,其他专业协会3家。另有25家粮食合作社正在筹备中。目前合作社人社社员有5632户,农田生产规模82025亩,合作社年农产品销售值超过5亿元,占全区农产品销售总产值的15%。  相似文献   

2.
方永磊 《农村经营管理》2009,(8):F0002-F0002
今年7月4日是联合国第15个国际合作社日,也是农业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确定的我国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宣传日。为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7月4日,农业部经管司、经管总站在京召开“2009合作社产品北京推介会暨首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论坛”,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超对接”。来自全国14个省市的约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11家大型连锁超市代表参加了推介会。  相似文献   

3.
对农产品合作社一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提出了“农产品合作社”这一称谓 ,认为目前的合作社立法应为《农产品合作社促进法》而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本文还认为 ,我国农产品合作社经历了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发展农业产业化应与发展农产品合作社结合起来 ;合作社作为经济组织 ,其原则应由它的组织结构、经营机制以及成员的经济利益所决定 ,决非是一种政治理念 ;对合作社的发展应采取促进的方针 ,应把立足点放在最广泛的合作和联合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省西昌市鑫源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例,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互助机制及其内在运行机理。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而这种效应源于合作社内部分配制度的设计、重复博弈的组织结构、外部的生存环境和政策引导;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社会服务功能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基于此,提出了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性合作社、改进合作社的政策补贴方式、落实合作社内部奖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不仅给工业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机会,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将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高效手段与平台。通过信息的交互以及一系列的交易保障手段,构建一个商务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价值链的各方共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相较于普通消费品而言,还比较缓慢,随着信息爆发式增长与大数据、云计算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在农产品交易领域如何快速响应消费市场的需求,及时、合理的调整农业生产,如何促进农产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流转速度,是目前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乃至推动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对于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的监控与追溯、交易的安全与诚信机制的建立都是在新时期我国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应当协同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1844年产生于英国的罗奇代尔公平先锋社揭开了世界现代合作社发展的序幕,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合作社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发展。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实行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较理想的发展形态。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农业合作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加剧,以及经济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机组织分散农户参与市场竞争,不仅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组织保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的作用,科学评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的现状、差距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品牌建设是合作社立身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着力加强合作社品牌化建设,任务已十分紧迫。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标准的承诺、信誉的保证、文化的凝结及个性的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合作社成员的素质,提升合作社竞争力。在农产品市场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强化合作社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9.
《江苏农村经济》2005,(4):22-22
常州市立华养鸡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依托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成长型龙头企业———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按照“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经营模式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专门从事无公害农产品“雪山草鸡”的养殖,现有社员350人,年养殖规模1000万羽,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0.
交易费用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交易费用视角出发,综合应用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费用”的理论和西方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从农户作为农副产品供给者和农业投入品需求者两个角度建立相关耦合模型,对比分析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中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博弈问题,结果表明,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降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交易费用,而且能够使农户获得更多的交易收益,与“公司+农户”模式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收的一种较好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1.
消费合作社在世界大型合作社中占有重要比例,在零售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许多国家都支持消费社发展,甚至为之专门立法.我国发展消费社将创新性推动农产品销售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发展消费合作社必须厘清消费社的业务领域范围、参加者与组社规模、消费合作社的交易对象与市场公平竞争维持等六个方面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营管理》2007,(6):40-43
四十二、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分配盈余?可分配盈余应当如何分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可分配盈余的计算方法和分配办法. 1、合作社经营所产生的剩余,《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称之为盈余.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家农产品销售合作社,将成员的农产品(假设共3000公斤)按11元/公斤卖给市场,为了弥补在销售农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人工等费用,合作社会首先按10元/公斤付钱给农民,同时按每公斤1元留在合作社3000元钱.  相似文献   

13.
品牌战略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显得愈来愈重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应对市场挑战、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合作社品牌建设要把握以下几点: 1、树立现代农产品品牌战略意识.合作社理事长和成员都要树立农产品现代品牌战略意识,重视品牌的创建工作.合作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靠的是自己生产的农产品闯市场,只有创响品牌,产品才有好的销路,合作社才有发展前途,职工才能致富.要看到品牌是经济效益,品牌是合作社的宝贵财富,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民合作社已由数量发展进入质量提升的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农民合作社应当意识到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是维护合作社成员物质利益、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建账是合作社财务管理的基础,许多农民合作社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没有账簿或记流水账到启用山东省农业厅专门印制的农民合作社账套,建立成员账户,实现年末按交易量或交易额进行盈余分配。下面笔者以农机服务合作社为例进行初始建账,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西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主要生产无公害苹果、油桃、杏等特色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6.
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我国农产品反倾销中的作用,研究我国农产品反倾销的联动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包括:可以更为有效地体现农产品反倾销的特殊性,规避国外对我国农产品的反倾销,开展对国外农产品倾销的认定工作,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化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保护我国农民、龙头企业的利益,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代化进程,弥补我国政府职能的市场缺陷。  相似文献   

17.
陈文标 《农村经济》2014,(2):115-118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家庭农场兴起的背景下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推动合作社实现转型升级,构建一个以合作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群,家庭农场联合生产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本文根据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理论,构建出一个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框架,阐述其发挥合作社的培育区域核心品牌、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等核心引领作用,从而推动合作社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现代经营方式转变的产物,劳动力返乡能够解决合作社现行发展的许多问题,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归纳“合作社+农户”“政府组织+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种模式;从人才、农产品附加值、运营机制及参与意愿四个层面分析合作社存在的障碍及原因;从重视返乡劳动力创业、改善返乡劳动力创业环境、提供返乡劳动力创业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快速推进的农村产业化和逐步形成的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发展,市场化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益分配机制作为合作社发展和治理的主要问题,其是否能够公平分配对农民合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关于利益分配机制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对利益分配的原则进行分析,并针对利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