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企业用电中对电流互感器变化的检查试验是很经常的事,其检查试验方法的选择很重要,这直接影响成本。电流互感器变比的准确度应由制造部门保证,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场试验时偶而也能检查出错误(大多是抽头引错)。因此现场变比检查试验成为重要试验项目。  相似文献   

2.
文章先通过公式的推导及图表,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二次负载阻抗对电流互感器误差的影响,后通过一实例对工作现场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案。虽然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载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考虑周全,不放过任何带有疑问的参数,就能减小电流互感器的传变误差。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入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通过构建电流互感器在不同负荷不同状态下的等效电路模型,同时根据电工原理及计量回路中电流的基波和谐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一款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入状态在线监测装置,结果表明: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对不同负荷下互感器的正常连接、开路、短路和回路整流状态的准确识别;装置通过串口通信将识别的状态定时发送给终端设备,最后信息汇聚到后台主站,主站会对异常接入状态的电流互感器进行报警。可见此装置可以达到规范用户用电行为、防止窃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是准确、可靠地测量电力系统的参数, 其中,电流的测量是电力系统参数测 量的基础之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电力系统向高电压、大容量和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系统的测量和保护 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电磁式电 流互感器由于本身的缺陷,很难满足 电力系统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急 需研究新型高精度电流互感器,有源 型光电式电流互感器便是其中重要的 研 究方向,因为它容易实现高 精度、 性能稳定、实用化的工业产品。但是, 由于它属于有源式,高压侧电子及光 电子器件的供能问题就成了要解决的 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介绍了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法,并阐述了电流互感器极性接错的后果.文章针对电流互感器极性离线检测法,分别从电磁感应原理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定性计算,以及MATLAB仿真验证3个角度证明了该方法检测电流互感器极性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以下 简称 T V)的二次电压回路,是指从 T V 二次绕组端子经一段长度从几米 到几百米的电缆线到电能表电压输入 端的整个电压回路。对于现有的电能 计量装置而言,这条回路的电缆线径 往往太细,其阻抗不可忽视,许多还 串有熔丝、空气开关等容易引起电阻 的部件,有的末 端还接有测量仪表、 继电器等额外负载。因此,电流经过 回路时必然在线路上引起电压降,造 成 T V 二次绕组端子电压和电能表实 际输入电压的幅值和相位都 不一样, 带来计量误差。  相似文献   

7.
在发电厂和变电所,通常将电气设备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直接生产、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如: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母线、输电线路等属于一次设备。由这些设备相互连接构成的电路称为一次接线。此外,为了保证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和操作管理的方便,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电气设备,如测量、控制、信号、继保装置、直流装置、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这些设备通常是由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蓄电池或厂用低压电源供电,表明它们互相连接关系的电路称为二次接线。二次接线范围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刀闸控制、操作及五防闭锁回路;TA、T V 连接继电保护装置、自动化装置等交直流回路;蓄电池系统的直流回路;所用电系统的二次回路;综合自动化接口回路。现结合本人在变电检修、试验、设计等方面的实践,针对变电站隔离开关、断路器控制回路中所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类、分析、改进。  相似文献   

8.
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选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智能化电站的发展中,各种电子式互感器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电站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其与以往不同的优势使其代替了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成为了智能电子的重要保护设备。在电子式互感器的型号选择中,应根据变电站的电压等级选择相应的互感器型号,并且进行规范的设备配置,这样才能保证互感器的功能实现,保证变电站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沈阳互感器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机械局定点生产互感器的专业公司,也是指定为大型发电机组配套的在电流互感器重点生产企业(产品获国家专利),并列入星火计划。公司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实施了“以人为本、科技先导、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发展战略。这家公司可生产10V-220KV油浸式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带暂态保护特性的大电流互感器,以及生产0.5kV-3.5kV户内、户外各种干式浇注电流、电压互感器。这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达12个系列245个品种1800多个规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且大批出口日本、南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多种产品曾获国家…  相似文献   

10.
刘丽 《魅力中国》2013,(29):306-306
35kV主变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要保护手段,基本原理是反应被保护变压器各端流入和流出电流的差,在保护区内故障,差动回路中的电流值大于整定值,差动保护瞬时动作,而在保护区外故障,主变差动保护则不应动作。当变压器内部或变压器引出线套管(在差动保护范围内)发生严重故障时,由于TA饱和二次电流的波形将发生严重畸变,其中含有大量的谐波分量,使涌流判别元件误判成励磁涌流引起的差流,使差动保护拒动或延缓动作,严重损坏变压器。受变压器励磁电流、接线方式、电流互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差动回路中产生不平衡电流,而不平衡电流中励磁涌流的存在,常可导致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给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实现带来困难,因此采用措施减少不平衡电流及其对保护的影响是实现主变差动保护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如何降低互感器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的误差、提高互感器的计量准确性,论述了互感器的变化、二次负荷、二次功率因数的合理设计、配置、选型原则,强调应全面开展互感器二次负荷现场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三相组合式互感器(高压计量箱),三相五柱电压互感器,已大量的推广运用,而该类设备大多安装于大用户和专用台变作关口计量用,其质量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部门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进行各项试验保证其质量和准确性。本文对三相互感器同测的作用、三相互感器同测的原理、各单元实现的方案和系统的扩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6?66kV 的配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由于在单相接地时允许短时间内带故障运行,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但随着电缆出线的增多,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急剧增加,单相接地后流经故障点的电流较大,电弧不易熄灭,容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同时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心饱和容易产生谐振过电压,导致事故跳闸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供对于普通低压配电网主电源侧短路电流计算的公式,对两种特殊情况下主电源下侧短路电流的计算进行分析形成表格。此计算公式可为低压配电网下断路器、隔离开关、熔断器、电缆、母排等短路的参数选择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择的体验     
当客户说需要更多的选择时,他们实际上多半是想要获得更好的选择体验。在选择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感到自信,他们需要信任和享受而不是质疑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兰 《新西部(上)》2007,(3X):199-200,223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变电所内高压设备的主要保护,但由于其二次接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往往会导致有关保护的误动;正确分析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的差动保护原理,测量变压器差动电流保护二次接线中各参数相量,从中找出规律,便可以校核实际接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关于不需要换向器的直流电机新结构。该结构由两个被隔离的互斥的磁场,以及在该磁场中的螺线管线圈组成。在该线圈中通入直流电流,螺线管将产生与磁场、电流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形成一种不需要换向器的直流电动机,反之,当螺线管按与磁场垂直方向运动时,螺线管中产生直流电压,连接线圈二端,即可产生直流电流输出。通过结构参数的调整电机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生 《发展》2007,(3):98-98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线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不同(仍对称),而且系统的绝缘又是按线电压设计的,因此允许短时间运行而不立即切除故障,待接地故障运行时间,一般10kV、35kV线路允许接地运行不超过2小时,这主要是受电压互感器和消弧线圈带接地允许运行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在配电站中,由于电压互感器的非线性电感与线路对地电容的匹配而引起铁磁谐振过电压,直接威胁电力系统的运行,如不采取有效的消除措施,会引起电压互感器(PT)的本体烧毁,严重时会引起爆炸并诱发母线短路故障,造成事故,这种情况在10?35kV 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并不少见。铁磁谐振是电力系统自激振荡的一种形式,是由于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铁磁电感的饱和作用引起的持续性、高幅值谐振过电压现象。其主要特点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对电能计量的影响,分析了造成综合误差过大的原因,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保险的改造事例,说明了提高计量装置准确度的可行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