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最有效途径,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机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实施,更加肯定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地位,而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高校对产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广东高校近5年产学研现状梳理,对广东高校投入产出等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分析,针对目前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好  吴香 《江苏科技信息》2011,(12):48-50,55
产学研合作是由高校和研究机构将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从而为企业提供创新动能的合作方式,是提高国家整体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创新的动力源,是创造知识创新成果的主体,因此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具有可观的能动性。目前国内的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能动作用,与产业进行着优良的能动合作。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这仍需要高校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应对和解决,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是作为技术需求方的企业与技术供给方的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目的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方式逐渐从短期向长期、从松散向紧密,从技术单向转移向双向流动的趋势发展。本文结合山东省胶州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践,就这项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给出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产学研结合是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国家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最佳途径,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地方产学研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大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六部门认真组织和推动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战略联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今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战略联盟等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的一批团体会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1,(1):70-70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崭新形式,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之一。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把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作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点任务,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的推荐和指导下,14家在产业或学科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团体会员。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市长杨曹明的领导下,海门以建设江苏省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创新机制,着力打造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快建立一批拥有产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的重大产学研合作体,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杨曹明每年数次考察科技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海门先后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委员会、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以及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常州大学在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生物医药领域成果转化合作的难点,国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并已相对成熟,国内起步较晚,还在不断摸索与学习中。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现状,剖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瓶颈问题,指出在贯通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开发的产学研链条中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应当与战略资本和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园,帮助一批科学家实现产业化转型,为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2014,(12):40-40
<正>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是东莞市与上海高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产学研全面合作的唯一工作平台。产学研合作中心由东莞市科技局、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拨款资助并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共同组建,由上海高校校办产业协会承办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它是由政府搭台、项目支撑、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总部设在松山湖,上海的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相应的办事处。东莞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心的工作宗旨是:  相似文献   

10.
正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大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三大载体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和推动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战略联盟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把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共有21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的一批团体会员。  相似文献   

11.
6月7日,中国首个横跨医疗和IT两大行业的产学研联盟——中国肿瘤防治与云计算应用联盟在上海成立。联盟以长征医院为依托,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将不断强化肿瘤防治技术、数据应用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与实效,促进中国肿瘤防治和数据应用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军  许慧敏 《辽宁经济》2002,(11):27-28
一、产学研合作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主流力量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及科技院所之间的结合。具体说,就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间智力资源、生产资源、市场资源等创新资源的整合,使高新技术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现实生产力。很显然,产学研合作本身就是一个高新技术应用或产业化的过程,就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而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具有的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潜力,必然使“产”和“学研”双方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产学研实践存在各种困境,如:理念困境、能力困境、成果转化困境和机制困境等,只有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引导和评价考核,提升科研质量,增强高校服务地方和社会的能力,才能真正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文章重点研究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苏产学研合作现状,文章以提升高校创新力为视角,提出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强化产学研合作的协作创新机制,着力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园区平台,形成在规模特色的品牌溢出效应、改革高校创新力的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增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校要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石油工业面临挑战、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主动适应石油工业要求、改革创新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从实际出发论述了石油高校科技工作要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服务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能够有效整合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的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集中精力攻克产业战略高技术、超前技术以及共性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研发成本、分担研发风险、共享成果收益,形成长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能够为行业企业提供产业技术交流和研发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共同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五年来,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推动下,上海5所高校在广东的产学研合作,几年间,已经从单一的合作模式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协同创新发展。近日记者访问了参与这项工作的几位官员、高校企业负责人,对产学研工作的协同创新成果备受鼓舞和感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11,(2):101-101
“云浮石材产业产学研产业化基地”由山东大学、烟台大学、云浮市生产力促进协会共同组建。基地积极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相关科技成果在云浮转化,提升了云浮石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云浮石材特色产业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集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的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学研合作体的参与者及其扮演的角色入手,提出企业应在产学研合作体中居于主导地位,并针对陕西科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阐述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陕西省的特殊意义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我国大学与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服务的意识不足,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尚未建立起知识流动、人才流动、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产学研合作仍以短期合作、松散合作、项目合作为主,没有建立资源共享、风险或成本共担、要素多向流动、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方式。这也造成了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