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人信息法律属性的所有权客体说、隐私权客体说、人格权客体说等学说均不足以准确概括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当今社会,个人信息已经彻底演变成一种特殊的权利客体,即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客体.应当克服传统民法理论障碍,当个人信息发挥实现主体人格尊严和财产利益的价值或功能时,就应该给予其人格权和财产权的双重保护.  相似文献   

2.
股权性质问题在学界并未达成共识,这一问题如不能较好地解决,将影响民法理论甚至<民法典>权利体系的合理构架.股权实质上兼具财产权和人身权的特性,因此,勉强将其划入任一权利范畴都不妥当,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民事权利体系并将股权予以单列(划归"其他权利")成为必要,相应地,民事权利应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单位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专用权,也就是对其智力创造性活动的成果所享有的专用权利。知识产权既是一种人身权,又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各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法律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这些法律是调整有关创作、发明、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国家通过这些法律授予知识产权所有人以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确认和保护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发明和商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支配、转让、继承等权利。在德国,专利是受《专利法案》(Patents Act)(1936年颁布,1980年修正)保护的;商标是受《商标法案》(Trademark Act)(1936年颂布,1979年修正)保护的;著作权是受1965年9月颁布的《版权法》保护的,该法规也于1974年被重新修正。这些就构成了德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的实质及制度前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一个新的理论命题所谓“金融”一般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指资金的借贷活动或资金的融通活动,这已是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的观点。但人们似乎没有深刻地认识到:金融的实质其实并不是资金的借贷,而实际上是财产(Property)①的借贷或财产的跨时(Intertem...  相似文献   

5.
财产权理论在洛克的政治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一切物品都为全人类共同所有,正是劳动的因素导致了财产由"公有"转化为"私有"。同时,基于其天赋权利的学说,洛克倡导一种权利本位,从而成为财产个人主义、所有权绝对思想的基石;其劳动价值学说更是为财产权找到了合法性基础。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对后世在建构财产权理论基础、解释传统财产权的合理性方面依旧具有重大的价值。研究洛克的财产思想对理解其整个政治学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权不应包括各种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把产权理解为包含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是西方产权学者认识过程发生误解的结果。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有权权能分解理论对产权作出抽象,所谓“产权”就是指一般财产权,具体是指在所有权权能发生分离条件下,由所有权及其派生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诸权能发生重新组合而形成的多种财产权形式的共性的抽象。  相似文献   

7.
浅谈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娟娟 《经济论坛》2006,(14):115-116
在民事权利制度体系中,知识产权之所以与传统的财产所有权相区别而存在,是由于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一种知识产品。而客体的非物质性或无形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也是该项权利与财产所有权的最根本的区别。有人甚至认为“,知识产权惟一的特征是其客体的无形性。”知识产权这种无形财产,与其他有形财产比,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专有性。专有性也称垄断性或独占性,是指知识产权专属权利人所有的对其权利客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产品为权利人所…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出售过程中,由于对出售行为客体的法律界定不清,从而导致企业的财产权主体不明,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就随之难以确定。从分析出售行为客体入手,重点阐述企业出售行为与企业处分财产行为的关系以及企业出售之后的债务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祥松 《经济经纬》2000,46(4):15-18
马克思产以理论是一个寒带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产权的含义和本质:认为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笥的关系或权利,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产权的权能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产权的权能结构既可以是统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书信并不一定都享有著作权,但具有独创性的书信作品的作者应享有著作权。而书信的所有权应由收信人所有。如果书信所有人在发信人明确要求保密时,应注意对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商业秘密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制度往往是对一种(或一套、一系列)安排或者规则的统称.土地制度的内含和类型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土地制度按其不同的内含,可以分为土地的财产权制度、使用制度和流转制度.(一)土地的财产权制度土地的财产权制度,可以简称为土地的产权制度.产权作为一种权力,产生于财产(property),财产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排他性的(exclusive)权力,“当个人拥有对另外的人特权去控制某一事物时,这就是财产权”,产权(property rights)的排他性并不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到任何限制,它的作用是在人与人之间确定一个边界,以保证他们之间在互惠的条件下共存.“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社会的一个工具,它的意义来自于这个事实:它能够帮助一个人在与他人交易中形成一个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谁拥有产权,他人就允许他以某种方式行事”.按照科斯的观点,假如交易费用——包括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对策成本——等于零,那么,产权的确立就是不必要的.由上可见,产权就是通过法律界定和维护人们对财产的权利,通过权利的给予和限制,保证人们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交易,或者说,降低经济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2.
财产权(利)、产权、所有权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 《经济师》1998,(3):10-11
财产权(利)、产权、所有权新论●李怀财产权(利)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背景下,主体对客体所实施的控制及其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里的主体是指生活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的人们,他们享有法定的人身自由与财产控制自由,从而保证他们拥有主体应具备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西方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的泛滥以及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现实,文章论述了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指出马克思关于法权关系是财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财产权是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组合等观点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论对著作权合理使用的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法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对作者权利的一种限制。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规定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词义过于笼统,定性多而定量少,还有部分条款的内容不够全面,因而,无法有效地保护作者的合法权利。本文借鉴其它国家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对修改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国有资产信托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书印 《经济师》2002,(2):259-260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要真正解决在国有资产终极所有权不可转让的条件下实现“政企分开”和国有产权的“人格化”等问题 ,就必须将“信托”———信托财产的法律财产权 (或其特定支配权 )相对转移而最终所有权并没有根本转让———这一特殊的财产制度引入国有资产管理中来 ,构建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世纪英国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家极力宣扬本阶级的财产观,试图建立本阶级的财产理论。这一理论建树工作最终是由洛克完成的。财产观在洛克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洛克的财产观,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公民财产权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引导好私有财产权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土地出让金的产权性质财产权制度是任何经济中最重要的制度。在交易费用世界里,产权规则与资源配置效率密切相关(科斯第二定理),一套科学的、明晰的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有效运转的基础和前提。产权作为设立于财产之上的关于财产的归属、占有、处置、使用、享益等方面的一组权利,是人们围绕财产的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及相应的经济关系。一般而言,产权由归属权(狭义上的所有权,即财产的最终归属)、占有权(对财产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控制)、使用权(利用财产的权利)、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做最…  相似文献   

18.
股东资格灭失,并不消灭与股东资格相应的财产权,而是导致了相应财产权的转移或变化,其实质是财产价值形态的转化,是相关主体财产运作的体现.作者基于这一理念,分析了股东资格灭失时股东财产权保护的原则及基本措施,阐述了公司终止时股东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向淑清 《经济论坛》1994,(11):24-25
对于“国有民营”(包括“公有私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同志,都有褒有贬。人们之所以对“国有民营”有不同看法,往往是因为对“国有民营”的理解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对“国有民营”进行科学界定。 一、“国有民营”的内涵。“国有民营”最根本的特点当是以下两条:一是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整体的国有属性。法人企业的财产有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之分,终极所有权属于出资者,法人财产权属于企业法人。“国有民营”的“国有”,当指企业终极所有权属于国有,只有“国有国营”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才可能属于“国有”。同时,“国有民营”的“国有”应当覆盖企业财产的全部,否则就不能称“国有”。比如,假定一企业整个财产中我方国有资  相似文献   

20.
邱登辉 《发展研究》1998,(10):47-48
一项既古老又年青的业务。 信托这一词,顾名思义是信任委托的意思。所谓“信”,指的是守信用,忠实可靠;“托”,指的是嘱托或委托。“信托”意指信任委托,它是以信任为基础,以财产所有权为前提,由受托人依照契约的规定,为某一特定的目的,将财产的权利转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谨慎的原则占有、管理和使用信托财产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