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市公司终身制亟待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厚明 《经济论坛》2000,(17):29-29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了 10年的发展,筹集资金和配置资源等市场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以《公司法》、《证券法》为主体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市场的不成熟特征仍十分明显,其中上市公司缺乏退出通道或退出受阻现象尤为显著。以 1999年为例,沪深两市 974家上市公司中亏损公司达 77家,其中有 48家被 ST, 7家被 PT, 12家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令人深思的是,由于各方的“关爱”,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能上不能下”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1.退出机制的缺位极易引起“柠檬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2.
退市机制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深两市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有8家,资不抵债的公司有12家,它们在理论上都具备了退市的可能。上市公司连续亏损队伍的进一步扩大,正在严重侵蚀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扭曲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损害广大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相似文献   

3.
直面上市公司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祥 《资本市场》2002,(11):18-20
<正>▲截至2002年8月31日,沪深两市120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半年度报告,在今年上半年暂停上市的12家公司中,ST银山、ST九州、ST海洋、ST宏业、ST鞍一工等五家公司上半年出现了亏损。根据有关规定,这些ST公司都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悲惨命运。▲9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生效实施,该《规定》扩大了破产案件受理范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2002年年度深、沪两市共有115家ST公司。其中由于亏损而导致其股票被特殊处理的有70家。在这70家公司中,首次亏损的有6家;连续三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有11家。这11家共同表现是严重的资不抵债。以下笔者将针对ST公司的亏损原因及其避免亏损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1年10月31日,深沪股市共129家公司公布季报,占1252家上市公司总数的10.3%。其中44家ST公司、16家PT公司是按规定公布季报,而另外69家非T类公司也自愿公布了季报。从季报数据看,已公布季报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不过,这主要是因为“T”公司为保壳资源而加快重组后亏损额大幅下降所致。因此,要分析年报变化,应重点分析非“T”类公司的季报情况。  相似文献   

6.
从财务困境的界定、样本的设计、变量的选择、实证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系统的回顾了相关的主要成果和问题。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4年到2006年深沪股市A股市场43家ST公司和43家非ST公司为样本,56家上市公司为检验样本。以被ST的前3年为限,9个财务指标作为判别变量,应用判别分析法建立模型。并用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7.
缪雄 《经济论坛》2006,(15):115-11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因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而引发的会计监管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尤其在我国,上市公司比其它非上市公司有着更多会计造假的利益冲动,如为了增发新股,取得配股资格,避免戴ST、PT帽子等。伴随着资本市场短短的十多年发展进程,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频频发生,仅在1994~2000年的7年间,中国证监会就发布了226个处罚公告,涉及相关上市公司的346项违反证券法规行为。1998~2002年间,有25家上市公司因严重会计违规造假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典型的有1998年的“红光事件”,1999年的“蓝田事件”,2000年的“活力28事件”,2001年的“郑百文事件”,  相似文献   

8.
任远果 《经济月刊》2001,(12):58-58
截至2001年10月31日.深沪股市共129家公司公布季报.占1252家上市公司总数的10.3%。其中44家ST公司。16家PT公司是按规定公布季报,而另外69家非T类公司也自愿公布了季报。从季报数据看.已公布季报公司业绩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不过.这主要是因为“T”公司为保壳资源而加快重组后亏损额大幅下降所致。园此.要分析年报变化.应重点分析非“T”类公司的季报情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2年首次成为ST的8家公司和对应的8家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KMV模型研究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过程中,文章根据我国林业公司特点研究确定KMV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在不同违约点下各个样本的违约距离,主要结论:财务危机前非ST公司与ST公司的违约距离表现出显著差异,运用KMV模型能够有效识别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我国林业上市公司的违约点应设定为短期负债加上50%长期负债;在研究连续两年违约距离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林业上市公司两级信用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据了解,科龙电器受调查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股东格林柯尔可能挪 用上市公司资金以收购位于内地上市的三家公司——美菱电器 (000521,200521)、*ST亚星(600213)和襄阳轴承(000678)。 如今的顾雏军,被称为中国的“并购皇帝”似乎都不为过。在不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股市中“ST”“PT”阵容不断扩大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巧荣 《经济师》2000,(5):39-40
我国股市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发展之迅速举世瞩目 ,但发展中累积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其外在表现之一就是“ST”、“PT”股票数量的迅速扩大。“ST”是对面临摘牌股票的一种警示 ,“PT”则是针对本应摘牌却无法摘牌的股票而言 ,这两种股票都可以绩劣股概括之。绩劣股各国股市都有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商业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优胜劣汰规律作用的自然结果。所不同的是 ,我国股市中的绩劣股被冠之以“ST”或“PT”,时不时风光活跃一阵 ,股价居高不下 ,而且其数量增长迅速 ,成为股市中一道“风景线”。 1998年年报后 ,深沪两…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年沪深股市除ST、PT外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公司治理是否及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首次将上市公司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度分为5种股权结构类型,考察不同股权结构类型下的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显著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适度制衡的股权结构下公司治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余凯 《经济导刊》2003,(7):68-71
中国证监会规定,深沪交易所于“五·一”节后对58家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股票交易实行“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ST华信便是其中之一。 *ST华信的前身“六渡桥”为原武汉5家商业上市公司之一,其主要经营场所六渡桥百货商场(简称“六门”)位于武汉市闹市街区中山大道与三民路的交汇处,与武汉国民政府旧址近在咫尺。但凡老武汉,肯定都对六渡桥有  相似文献   

14.
谢黎  马立平 《时代经贸》2009,(8):98-98,103
本文以2006—2007年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年报信息为基础,选取18家ST公司以及配对的正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了一个评价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模型,并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列为特别处理公司(ST公司)作为界定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从公司治理和经济原因的角度研究财务困境,尤其考察了大股东"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寻找利用公开的财务数据预测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和变量。文章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测出81.25%的在下一年进入ST板块的公司,模型表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PT水仙首开十年股市上市公司退市之记录,但是,退市的大潮并未如期而至,原因是退市阀门一开即关。最近,相继公布了巨亏年报的PT农商社、PT网点、PT双鹿、PT红光和新PT郑百文提出的宽限期申请均获上海证交所批准,将分别有6个月和12个月的时间得以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17.
黄学军 《资本市场》2011,(10):40-43
2009年前非房地产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纷纷涉足地产行业,从"X"转型为"X+房地产"。2009年"X+房地产"上市公司共有161家,而2000年仅98家。  相似文献   

18.
周敏玲 《经济论坛》2001,(22):51-51
针对上市公司中通过少提坏账准备而增加利润的包装行为,财政部于1999年10月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财会字犤1999犦35号文件,以下简称“补充规定”),借此期望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更趋稳健,减少随意的利润调节。但由于该文件表述的比较原则,使得上市公司有空可钻,不但没有更好地“挤干水分”,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调节利润的新手段。不少上市公司为了防止戴“ST”帽,或为了摘“ST”、“PT”帽,或为了争取到配股、发行新股的资格,有利用坏账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以沪…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手法可谓五花八门。传统的方法主要有虚构交易事实、债务重组或资产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利用具有调剂损益的会计科目等。随着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陆续发布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遏制,但是善于钻营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面临退市的ST、PT公司和为了达到配股标准的上市公司决不会就此收手,他们或是想出了新的对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2003年中国的股票市场还有什么可以掀起阵阵热潮,那只能是频频发生的针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交易。2003年2月,全兴股份公布信托融资收购事项;10月初,TCL集团并合TCL通讯;11月初,上工股份定向增发B股;同时,2003年也出现了ST石化、ST原宜、蜀都A等大量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被收购的现象。据国内一家专业从事并购服务的投资顾问公司不完全统计,2003年初至2003年12月中旬,国内资本市场共发生了160家引发上市公司控股权变化的交易,而此间发生的小规模并购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