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自然的市场发展规律。企业经过洗牌突围,产品得以更新换代,行业走向产业升级,打破低价竞争、鱼龙混珠的局面自然是好事,也是必然。  相似文献   

2.
饶霞飞 《新财经》2013,(4):77-79
李书福表示,用5年时间,吉利一定可以给大家带来惊喜,将来不会亚于同档次的日韩汽车。吉利汽车正在撕去"低质廉价"的标签,向"品质吉利"蜕变。自主品牌汽车遭遇销售困境,如何突围是摆在自主品牌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的观点是,"这完全取决于企业是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还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3.
《浙江工商》2008,(7):45
吉利正在酝酿一场”人才的革命”,这场变革源自一个被称之为”大雁计划”的人才培养计划。大雁计划是吉利人力资源系统配合集团2015年战略目标制定的企业长期新人培育计划,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的目的就是为吉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而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是吉利的一种尝试也是吉利的创新。吉利准备通过这种独特的内生型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新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获得法兰克福车展的参展资格,对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来说,并非仅仅是一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亮相的机会,而是把吉利推向国际市场的跳板…  相似文献   

5.
吉利在收购沃尔沃时,李书福有协议承诺:要遵循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原则。吉利必须与沃尔沃完全切割,这也使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未来自身价值的提升受到了条款限制,有人大胆预测:如果吉利收购萨博,吉利未来的技术和产品开发,完全可以部分使用萨博平台技术,对吉利品牌提升有帮助,同时也做到了吉利与沃尔沃完全切割。  相似文献   

6.
龚晓 《浙江工商》2006,(5):22-24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2005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甚至用这样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那么,中国汽车界的这一“脊梁”是如何挺立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7.
龚晓 《科学决策》2006,(6):10-11
2005年10月,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这样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  相似文献   

8.
褒扬观点:吉利是中国轿车死水潭中的鲇鱼;华晨是民族汽车的未来。贬斥言论:吉利是原始的剥削资本家;华晨是不择手段的神秘客。现在,仰融、书福已经淡出,隆隆的收编鼓声日近。吉利聘来华晨高层是惺惺相惜还是另有所图。在吉利宁波总部举行的优利欧新车下线仪式上,记者们见到了刚从华晨公司挖来的吉利汽车CEO柏杨。柏杨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系硕士,她的履历是:参与并主持沈阳金杯客车制造公司十年规划及改造计划的项目;参与华晨金杯项目的具体操作及中华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在进入吉利之前,她在一家美资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担…  相似文献   

9.
尹航  夏凡 《中国经贸》2011,(16):9-10
本文深入分析了并购给吉利集团带来的变化,指出吉利并购沃尔沃是实现其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从吉利产品的价格趋势与其技术实力得出吉利由低成本战略向技术创新战略转变;对比吉利并购前后生产规模变化结合汽车产业行业自身规律,得出吉利集团正在向规模化战略转型;分析吉利集团在国际市场品牌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产品辐射范围的扩大以及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得到其正在由单一市场战略向国际化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0.
米银奎 《中国经贸》2012,(14):275-276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观条件下,施工企业通常通过低价中标来获取市场份额,这就决定了施工企业盈利甚微的命运,二次经营是企业经营效益的再补偿,为项目能实现盈利提供了一种新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二次经营的重要性,二次经营不理想的原因及怎样做好二次经营  相似文献   

11.
凭什么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吉利人很清楚,就是自主创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形成顽强的生命力,才能走遍全世界!企业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生命力的成长是用金钱买不来的。只有创新才能孕育企业的生命力。这好像一个孩子,家长再有钱,也无法直接用金钱购买孩子本身的能力。只有依靠自己勤学苦练才能掌握真本领,才能长大成才。吉利就是坚持这样一个基本理念,不断苦练基本功。不断健康成长。在目前中国十大轿车制造企业中。吉利是唯一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几家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本土汽车企业当中,我们的起步和发展都更为艰难: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过去也没涉足汽车行业,初始资金有限,从进入汽车工业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我们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注定我们要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灵魂。吉利是一个执于技术创新的企业.一个致力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企业。一个拥有从技术、企业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高级人才团队的企业。吉利的成长过程,凝结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吉利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从大变强的无比艰辛,吉利的壮大过程,必将为中国百姓带来更多的福音。[编按]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28日,被誉为“寒冬里一抹亮色”的吉利汽车又一全新品牌——“帝豪”在宁波生产基地隆重发布,其旗下首款B级新车EC718也同时下线。现代化的帝豪EC718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线,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中首个定位于中高端的汽车品牌,也是继“全球鹰”、“上海英伦”品牌之后,备受业界关注的吉利战略转型“代表作”。在经历了数年潜心磨练之后,“帝豪”品牌让吉利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拉开了吉利打造中国汽车新形象的道路。以“帝豪”为标志的“新吉利”将以崭新面貌书写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虎年新春佳节前后,吉利收购沃尔沃又有新进展,吉利“掌门”人李书福离他的汽车王国梦又近了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越来越感受到人力资源瓶颈的制约作用。实现“资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的突围、“小家文化”向“大家文化”的突围、“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突围、“奉献文化”向“贡献文化”的突围,是民营企业突破人力资源瓶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内驱力。  相似文献   

15.
丁士 《中国招标》2010,(11):3-5
中国脱硫产业发展迅速,但低价中标、低价竞争一直与脱硫产业相伴相随。一位企业老总用“今天的中标价是明天的最高价”来形容脱硫市场低价中标的状况。而由低价中标带来的工程质量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目前,我国在役火电脱硫机组中约1/3的脱硫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正常运转的脱硫设施也难免会出现石膏结垢、设备腐蚀等问题。低价到底怎样侵蚀了这个行业?是什么造成了低价?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周刊》2014,(11):66-67
正奇瑞长城吉利等多厂家图谋海外突围2014年对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情况似乎一点也不比2013年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2月自主品牌继1月之后市场份额再次下降,这也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除法系车增速略低之外,其他外国乘用车品牌都呈较快增长趋势,其中德、日、美系增速均超过20%,唯独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一切都在吉利的掌握之中。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最终完成,一个全新的沃尔沃正式诞生。 当所有人都在将目光盯向吉利如何整合沃尔沃的时候,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在牵扯着吉利的未来:长安的沃尔沃代工厂。  相似文献   

18.
一切都在吉利的掌握之中。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最终完成,一个全新的沃尔沃正式诞生。 当所有人都在将目光盯向吉利如何整合沃尔沃的时候,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在牵扯着吉利的未来:长安的沃尔沃代工厂。  相似文献   

19.
在消费领域,寻求吉利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这种独特的非理性消费现象目前正成为消费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关注点和重要主题。本文从吉利消费的概念和类型、吉利信念对消费行为的作用方式、吉利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吉利信念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刚  龚炯 《新财经》2010,(3):84-85
吉利最终拿下沃尔沃似乎已无太大悬念,但吉利能否借合并沃尔沃实现超常规发展,关键还要看并购之后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