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日本企业的技术赶上和超过美国,美国大公司加强了对日技术封锁,限制输出那些会导致日本扩大对美国出口的技术。近年来日本企业要从美国进口尖端技术日见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对策。首先,日本加强了自己的科研,但其困难是国内科研在人才、信息量、开发速度等方面受限制。日本也没有办法通过非正式途径获取先进技术,正如去年美国揭露出日立等公司的「产业间谍案」所表现出来的那样,现美国已严加防范,日本所获有限,日本各大公司还扩大对美国投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如何打入美国市场群山,杨金凤在现代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企业可谓是成功的受益者。日本企业遍及世界各地,其产品已销往全球。研究日本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进出口贸易额最多的国家(约占全世界贸易总额的1/1...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2009,(2):134-135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很多国际大公司都因为资金困难、销售下降,用裁员来缩小公司规模并减少开支。美国飞机制造业巨头波音公司近日宣布,由于经济不景气,公司决定今年减少1万个工作岗位。美国咖啡连锁企业星巴克公司日前也宣布,公司将裁员6700人并关闭500家分店,以应对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据统计,美国2008年已经裁员百万,而2009年第一个月,已创下了26年来裁员人数新高。各国政府为此积极提供就业机会,上班族保住饭碗已成了一种“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4.
日本模式的公司治理机制一直是企业界和经济学界所关心的内容。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出于内部和外部的压力,日本企业不得不对其治理机制进行改革,董事会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企业董事会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的缩减、外部董事的启用等。然而日本企业推动的董事会改革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环球视点     
UBS进军美证券业瑞士联合银行(UBS)日前宣布,将以108亿美元的现款和股票购并美国第四大证券经纪公司(PW)。这是最近宣布的国际重量级金融服务公司的合并项目,也是历年来最大规模的欧洲公司购并美国经纪公司项目。总部位于纽约的PW公司拥有8500名经纪人,他们并以拥有庞大数量的富有投资者而驰名,PW公司将使UBS在美国获得坚固的立足点。日美两大旅游巨头宣布结盟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最大旅游机构日本旅游局同美国旅游业巨头(Garlson Wagonlit)宣布结盟。日本旅游局在国内拥有700个办事处,还在2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50个分支…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随着世界新一轮企业兼并浪潮的不断兴起,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企业兼并活动日益活跃。一、国际、国内的情况回顾从国际上看,据美国专业服务公司———毕马威公司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2003年财富评出的全球企业500强中,索尼以其613.34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32位。作为世界家电业的一面旗帜,索尼一直长盛不衰。近几年在世界家电业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索尼却能振衰起敝、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其领导人及时进行的战略转型,这也是从传统日式企业思维向"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一国际企业界公认价值转向后的必然结果。索尼是战后新兴企业,成长道路与松下等日本企业有所不同。索尼是先在国外开拓的市场获得成功,再回到日本的市场。所以,索尼的国际化战略显得非常突出:它是大企业中最早将名字西化的(目前日立等大公司的名字还是日化的),也是日本第一家在美国发行美国预托证券(ADR)的企业。索尼进入娱乐业与金融服务业,更是选择了与大多数日本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事实也证  相似文献   

8.
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前来青海商洽投资合作的外国及香港地区的客商纷至沓来。据悉,从今年元月以来,来青海的外商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等十多个国家,其中阿根廷、巴基斯坦、印尼等外商前来青海尚属首次。在这些国家中大公司、大企业的客商所占比例较大。例如美国AES公司、日本日商岩井株式会社,还有奥地利的爱克诺姆斯公司及香港九洲,均是国际上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企业及跨国公司。外商洽谈项目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和城市道路,集中供热、水电、天然气发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岩金开采、机械制造等优资源。目前与…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开始,美国现代化发展中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福特汽车生产线的推广。从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作为汽车王国垄断了世界的大半个世纪,其后遭遇日本等发达国家新型汽车的强烈挑战、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以及公司难以承受雇员的高昂福利待遇保护等压力,美国的汽车工业面临困境,而美国汽车王国的辉煌与困境又与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兴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天津神界漫画公司是国内经营规模、签约漫画作者、年创作规模最大的专业漫画公司,也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原创性职业漫画公司。目前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漫画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及代理机制,目前,其投资创作的漫画作品主要销往欧洲、日本、韩国等国际漫画市场……陈维东作为中国著名漫画公司“天津神界漫画公司”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1.
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对日本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日本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均遭受重创,以往建立的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被阻断,传统优势的匠人技术也面临很大风险。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提出必须加强企业灵活应对环境急剧变化的自我变革能力即动态能力,重建一个"高效+经济安全"的韧性供应链体系,而数字技术对增强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突出的作用,为此,日本政府实施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针对现实困境,日本政府采取强化工程链的设计力、制造现场活用5G等通信技术和加强数字化人力资源保障三大策略,力图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链和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搭建全新的生产模式,保持和提升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日本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可为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Foreign companies have shown a great interest in penetrating the Japanese market through the means of the acquisition of a Japanese firm. However, as of yet the number and size of deals remain very limited. A number of residual regulatory obstacles can partially explain the situation, but it seems that the main obstacle comes from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apanese environment (i.e., the labor market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general societal organizing principles). Japanese business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dramatic changes and there is a level of convergence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with the West. Therefore, an increase in foreign acquisition activities can be expected in the forthcoming years. Nevertheless, if the overall business environment will be reformed and offer more opportunities, it is unlikely that those developments will follow the exact same patterns as in Wester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与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动相继呈现出服务化、信息化趋势,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变化。在这轮以服务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明显落后于美国.围绕日本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在与美国对比的基础上,分析这一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效果,得出结论是:日本经济摆脱萧条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障碍,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樊勇明 《世界经济研究》2012,(8):75-80,86,89
2011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出现历史性转变,贸易收支和服务收支均为赤字,所得收支成为经常收支盈余的主体。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已经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不相上下,海外净资产连续22年据世界首位。日本经济正经历着从"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的战略转型。日本海外资产增速快,净资产多,但是结构不合理。同欧美"枢纽式"海外资产结构相比,"单行道"式的海外资产结构表明日本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还不高、国内创新能力不足。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行为变化和政府政策从不同角度推动着日本经济的转型,但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自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财政赤字危机日渐严重,虽然2006年稍事好转,却于全球金融危机中,再次深陷财政危机的泥沼。2011年,日本政府为东海岸地震而额外增加的财政支出又使日本雪上加霜。日本陷入财政危机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景气、人口老龄化、制度因素、欧美反衬因素、公共投资乘数下降以及维持庞大公共支出规模等6个方面。文末预测日本在今后的几年中,仍无法阻止国债余额的增长,赤字财政危机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战后赶超期日本通过"温和"的金融约束实现了金融深化,但金融约束政策在应该放松甚至退出的时机没有放松或退出阻碍了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金融自由化以来日本通过市场增进--体系重建与改进监管并进的路径实现了金融深化.日本的经验证明金融部门的深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其效果视不同经济体的发展阶段而不同,不同经济体应视各自经济体的情况选择金融深化的手段.日本金融深化过程中金融制度"创新"与"监管"并举的做法对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It seems to me likely that entrepreneurship will take a different path in Japan than it has in the U.S. Given the prominence of large organizations in key areas of Japan's economy and the emphasis its society places on lifetim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many of the “startups” of the sort that transformed the American business are more likely to happen within existing firms rather than as new enterprises. Such development, called “intrapreneurship” in the U.S. requires new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rewards. Such changes will not come easily, because they run against the grain of Japanese society and business culture, yet I believe that success will come to those who can execute such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8.
Using historical, firm-level data,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and U.S. integrated steel producers. In recent decades Japanese producers have demonstrated higher labor productivity than their U.S. counterparts, due largely to higher investment. Calculations of multi-factor productivity suggest that the American firms, nevertheless, maintain a small advantage in overall efficiency. One implication is that steel producers in Japan may have invested too heavily in capital equipment, while American companies invested too little. In both countries,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 among integrated steel producers appear small relative to those found among auto manufacturers.  相似文献   

19.
日本原有的公司治理模式是高效率的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其弊端初显端倪。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日本对其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适应性调整 ,正在从“日本式的资本主义”转向“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了解日本企业的治理现状和进一步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都有十  相似文献   

20.
It seems to me likely that entrepreneurship will take a different path in Japan than it has in the U.S. Given the prominence of large organizations in key areas of Japan's economy and the emphasis its society places on lifetim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many of the “startups” of the sort that transformed the American business are more likely to happen within existing firms rather than as new enterprises. Such development, called “intrapreneurship” in the U.S. requires new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rewards. Such changes will not come easily, because they run against the grain of Japanese society and business culture, yet I believe that success will come to those who can execute such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