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14,(17):10-10
8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层面的全面推动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传统媒体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是传统媒体必须面临的改革之路。新时代背景下,济南市的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样面临不可扭转的融合趋势。探究两者融合的具体策略,需要在政府部门引领下,整合现有优势资源,分析未来媒体发展规律和趋势,探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关系,为转型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本文以济南市媒体融合为例,分析了转型融合所面临困难,阐述了融合发展策略,并对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和模式提出建议,对如何执行《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张莹 《黑河学刊》2015,(2):34-35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文中强调,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必须顺应形势,提高自身素质,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进程中,精确而全面地传播改革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4.
王庆 《老区建设》2023,(12):65-73
文化进步与媒体发展相辅相成、双向互动。从文化构成的三个层面,厘清制度文化与媒体融合的管理优化、物质文化与媒体融合的技术创新以及精神文化与媒体融合的传播重构之间的关系,论证媒体融合与新时代文化进步同频共振。在管理优化方面,需要坚持党性原则、强化人民性目标、健全“移动优先”机制,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为采编流程再造和媒体产业链刷新提供保障。在传播重构方面,需要转变语态、丰富样态、升级生态,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总之,媒体融合应依从文化进步与媒体发展的双向互动关系,以组织为保障、以技术为引领、以传播为目标,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媒体微信公众号分析,可以发现相对于传统媒体,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的传播特色有:以标题为入口,标题具有很强的吸引为、内容推送频率灵活,时间不固定、传播形式更加多样,用户获得更多选择权、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弥补传统媒体之不足等.同时,目前媒体微信公众号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订而不阅、侵犯著作权等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6.
张颖 《天津经济》2015,(10):48-50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跨媒体深度融合给主流媒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巨大的考验。新兴媒体来势凶猛,传统媒体压力倍增已成为当前主流媒体党建工作不可回避的工作环境。当更多的人群选择新媒体社交软件而不是传统媒体渠道进行信息和意见传播时,传统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如何在文化多元化、受众变身用户、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成为传统媒体人必须思考的课题。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局,从"理念、手段、基层工作"三个方面的加大创新力度,善于用新思路更新老办法,让老办法焕发新活力;同时突破习惯套路,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切实搞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非遗传播对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要,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以及文化科技融合的逐步深入,当前非遗传播面临着困境与机遇共存的新局面。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国家级非遗海宁皮影戏的传播为例,探索四种新型传播模式,整合新旧媒体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装备资源,实现资源、内容、渠道和受众等方面融合,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传播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面临转型的问题,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应适应融媒体时代要求,掌握融媒体传播特点和传播技能。文章认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仍然需要,需在此基础上适应融媒体的传播特点,学会从海量繁杂、内容多样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新闻信息,掌握融合新闻H5、动画和短视频等多媒体报道方式,要善于从网络信息中发现议题、设置议题,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9.
部娜 《发展》2021,(1):73-75
融媒体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热门话题;不断发展的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媒体的整合与发展和媒体融合共存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融媒体发展现状为前提展开思考并探讨解决媒体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有益适应媒体发展战略的服务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一、市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困境和出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产业的腾飞,传统媒体特别是市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  相似文献   

11.
赵淼 《魅力中国》2014,(15):289-289
全媒体是当前世界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标志,其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媒体。在当今社会,数字媒体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传播,传统媒体怎样向新媒体转型,新媒体未来发展等,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睿渊  李炯 《浙江经济》2017,(24):50-51
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之成效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使温州文化产业价值导向更鲜明,"互联网+"行动思维更清晰,发展方式转变更坚定,传播品质提升,经营绩效改善,综合实力增强。传媒资讯形态转型,媒体主流地位提升。温州主流媒体集团改变传统媒体形态,树立全面融合新兴媒体技术、渠道、平台、管理、经营理念及方式新型主流媒体形象。2014年2月,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3年中国报刊移动传播指数报告》,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提出了严峻挑战,怎样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了每个媒体人必须面对的难题.对地市一级的 媒体来说,不断吸取传统媒体的精华,并结合各种新兴媒体技术,探索其融合发展,应以重视. 一、媒体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媒体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手段,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成为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媒体文化是生态文化与媒体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是媒体在生态时代承担起自身社会职责和角色定位的具体体现。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传播生态信息、进行生态教育和教化、引导生态化的社会消费行为、促使人们生态价值观更新等功能。就媒体自身而言,它的运营也存在生态化的问题,包括媒体管理的生态化、媒体产业的生态化和媒体技术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公认的软实力,文化传播是展示形象、寻求发展的重要方式。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是文化传播的传统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传播环境已经形成。传统媒体要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就需要通过传播角色的微调、微型传播产品的开发、传播方式的附着化及传播渠道的微扩来建构新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是强化互联网思维、最新的现代化传播体系。作为最先接触新兴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媒体融合新技术的发展已深刻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如何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实现育人效果合力的最大化,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媒体面临着如何融合的问题。媒体融合,从新闻实务层面,就是分工协作,做好前期采访获得新闻素材、后期将新闻素材加工为各种新闻产品的工作。因此,对全媒体时代的高校媒体而言,处理新闻素材是重要课题,有四个策略可加以运用:寻求最佳的"第一落点",以最合适的"方式"加工,借"二次传播"扩大影响,超越有限的"时空"范畴。  相似文献   

18.
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支持着个性化自媒体时期冲击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占据越来越多的传播渠道,在人们更多地看到传统媒体发展的窘境时,作为广播媒体人应该积极地借助新兴媒体方式拓展广播的受众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王乙杰 《魅力中国》2014,(22):285-285
现代各种高科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传统官方媒体在新兴民间媒体崛起之初受到了冲击,这点已是不可否认,传统官方媒体亦是采取了许多方式来挽回观众,无奈新兴媒体的发展势如破竹、不可阻挡,甚至新兴媒体有覆盖传统媒体的趋势。在传统官方媒体不得不接受新兴媒体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传统官方媒体和新兴民间媒体之间已经相互渗透和影响,彼此需要又彼此互补,出现了媒体互动现象。  相似文献   

20.
强化思想引领为抓手增强文化自信,是黑龙江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实现这一要求,首先要切实抓好思想武装,积极加强"五个思维"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次要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