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又是一年3·15。媒体上,照例一边是商家信誓旦旦的承诺:须臾不敢忘记顾客——我们的“上帝”!一边却是“上帝”们在痛诉:光明牛奶不“光明”,惠尔浦洗衣机爆炸,托普手机一个月修三次,还有冰箱着火、电视严重漏电……这样一个明媚柔润的春天,在中国,多少人的内心却是如此不平静。翻翻一年的记录,各路厂商那些让“上帝们”飘飘然的承诺又有几个真正兑现了?本刊联合315投诉网,推出了“黑榜315”,对那些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企业做了一次排名,并对投诉重灾区的十大行业企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我们的目的不是曝光被投诉的企业,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醒中国企业:企业要生存发展下去,取得顾客的信任和尊重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说,一个企业被投诉是因为质量或服务的缺陷,那么反复被投诉则意味着企业根本就没把顾客当回事。企业做的好坏,顾客心目中自有一杆秤,企业的产品如果被多次投诉,那么最终会在顾客的抱怨声中逐渐丧失市场、丧失公信力、最终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顾客是上帝”:有人说“消费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但是,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究竟又有多少发言权呢?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只能进行被动选择。而如果能实现参与营销.即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通过买卖双方的互动,既能提高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又能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换来他们真正的满意感和忠诚度。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苹果     
约翰死后去见上帝,上帝查看了一遍他的履历,很不高兴:“让你在人间活了六十年,怎么一点成绩也没取得?”约翰辩解说:“主啊,这也不能完全怪我,是您没给我机会呀。如果您让那个神奇的苹果砸在我头上,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就该是我啦。”上帝想了想,说好吧,我们不妨就试验一次。上帝手一挥,时光倒流回了三十年前的那个苹果园。上帝摇动果树,一只红苹果落下来,正好掉在约翰的头上。约翰捡起苹果扯衣襟擦了擦,没几口就把苹果给吃了。上帝又让一只更大的苹果落在约翰头上,约翰又把那只苹果给吃了。上帝叹口气:“可怜的人啊!”决心再给约翰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究》2010,(2):8-9
《商务周刊》推出了“年度想象”专题,拟就了关于2010的若干个关键词。2010年,这些想象有多少将成为事实,又有多少发生人们预想不到的戏剧性变异?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小幽默上帝的回答“一亿元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个人问上帝,“一分钱。”上帝回答。“那么一亿年对你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人又问道。“一秒钟。”上帝答。“噢,上帝,请你给我一分钱吧!”这个人哀求上帝。“请等一秒钟吧。”上帝说。记忆的诀窍“您这儿有没有名为《...  相似文献   

6.
常听商家说,只要是客户就都是上帝。仔细琢磨,那就没有上帝了,因为多则不为“帝”。又听商家说,服务客户要首先尊宠顶级客户。再琢磨,那就得罪了上帝,因为客户都是上帝,怎么能上帝之中又有上帝?其实客户不可能都是上帝,不能再给消费者冠以虚名,奉个尊称,高调营销,低调服务。现实中,客户是分为三教九流的,贡献不同,等级不同;等级不...  相似文献   

7.
《东南置业》2004,(1):88-89
2003年就这样过去了,对于红火的车市来说,这是收获的一年,多少家庭在与汽车厂商,经销商的价格心理战中最终爆发了自己的消费热情,实现了拥有轿车的梦想。对于2004年的车市,人们又有了更多的期待与猜想。  相似文献   

8.
“你最喜欢在哪个国家度假?”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上帝,你认为上帝会如何回答?“在那里度假,哪两样东西会让你依依不舍?”你想上帝又会如伺回答?  相似文献   

9.
决不妥协     
手里捏着超市的“1+1”赔偿款,有点欢喜有点忧。喜的是,因为我的坚持,讨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让这场并非势均力敌的较量有了一个公正的结果;忧的是,又有多少消费者在遭遇类似的情况时,出于种种考虑,缺失了这种“坚持”,而一次又一次地“支持”商家的霸道行径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没多少信上帝的,但“上帝”这词儿,出现率却颇高:顾客是商场的上帝,食客是酒楼的上帝,住客是宾馆的上帝,游客是旅行社的上帝。现在,病人似乎也成医院的上帝了。只要你舍得花钱,你就是上帝,大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把对方当回事。相反的,赚你钱者就是孙子,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心里想哭,脸上还得笑着,把你大爷服侍得从脚底舒服到头发尖。  相似文献   

11.
诚信与效益     
据报载,山东济阳县积极实施“信誉农业”,让西瓜贴上信誉卡再出售,并郑重承诺:发现生瓜,凭卡包换,从而让“信誉西瓜”走到哪里俏销到哪里,实现了农民多年来“遍地生金”的梦想。顾客是“上帝”,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口号。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像“信誉西瓜”这样服务“上帝”的不是很多。“信誉西瓜”之所以走俏,可以说是发了诚信的“财”。农产品如此,工业产品又何尝不是呢?当前,有许多企业面临困境,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在于缺少诚信。在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中,顾客的眼光会越来越挑剔。但顾客又最易知足,这…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月8日,李书福公然把一款吉利自由舰轿车弄到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美国底特律车展上。这是该车展举办98年来首次出现的中国汽车。李书福竟敢到美国汽车“三巨头”门口班门弄斧,这种狂妄之举让国内外汽车大腕们着实吃惊不小。有些人纳闷:这个“疯子”是不是又犯病了?然而,李书福有自己的想法:把汽车卖到外国去,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汽车跑遍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多少失意的文人骚客曾故作豪迈地说:此生唯寂寞懂我。又有多少才子名士受不了寂寞的苦而被茫茫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寂寞是一段无人相伴的行程,是一方没有星光的夜空,甚至是一段没有声响的时光。它就像海市蜃楼一般,美得那么真实,可是却永远让人触摸不到。绵延了几千年的历史,敢说自己读懂了“寂寞”二字的,又有几个人?  相似文献   

14.
公明 《企业文化》2009,(9):85-85
看央视2台的“非常6+1”节目,我记住了主持人李咏说的一句话,那就是:“谁都会有机会!”这让我想起了西方的一句名言:“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所以咬得深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笑口常开     
等一分钟吧新千年到了,有个人问上帝:“伟大的上帝,在你的眼睛里,一千年时间意味着什么?”上帝回答道:“只意味着一分钟罢了。”万能的上帝呀,在你的眼睛里一万个金币又意味着什么呢?”“仅仅意味着一个小钱罢了。”“慈悲的上帝呀,那就请你恩赐给我一个小钱吧!”“好,可怜的人,就请你稍等一分钟吧!”误导老汉的儿子到南方去找工作,忘了带学历证,于是打电话让老汉赶紧邮寄。老汉来到邮局,问:“邮寄东西什么最快?”答:“特快专递。”邮局职工还打了个比方:“比如你住在十层楼,从十楼走下来,这是普通邮寄;从十楼跳 下来,这…  相似文献   

16.
12月是车市一年中仅次于国庆节的最火爆的月份,各大汽车厂商又在酝酿新一轮的降价风暴,以期获最大的利益。刚刚迈入12月的门槛,北京车市已有近百款车型加入到降价的行列。然而,这些漫天飞的降价,又有多少是真正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呢?买车,摆在台面上的价格并不可怕,而台面下的一些东西却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这些隐性的东西太多,买车无异于买气受。所以,如果您要买车,千万小心“降价”后面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司机朋友向我倒苦经:“汽车坏了不敢修。越修毛病越多,越修毛病越大。有一次车轮胎要充气,可维修站说轮胎快不行了,该换了。可我跑了半年都没坏。”的确,汽车维修着实“毛病”不少。最近,中国汽车检测技术中心北京研究所,作了一次试验。他们在小车上设置了一个小故障,来到广州广东保得汽车维修中心,让其维修。一个自称“高级技工”的修理工花了一个多小时,把驾驶座都拆了,都没查到故障在哪里。原来那个“高级技工”根本没考级,是个“门外汉。”接着他们又开车来到广州本田汽车保修店。修理工找到线路的故障,却又违章将…  相似文献   

18.
朱丽 《中外管理》2013,(11):56-57
1O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谁又能说清今天我们还有多少“没想到”?又有多少机遇“没看清”呢?“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比尔·盖茨的话足以让传统企业警醒。10年前,很少人会想到上网卖珠宝;但是在今天,别说是珠光宝气的饰品,即便在传统商场和专卖店里经常观者寥寥的家纺、厨电,被搬到网上去卖后,也一改低迷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王瑞红 《人力资源》2006,(4S):78-78
传说有一个穷人,一心想成为一个人见人羡的大富翁,几经努力没有实现心愿,绝望之下找到上帝,要求上帝赐给他财富,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上帝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便给了他一袋子品德。那个人见状,失望地朝上帝嚷嚷:我要的是能让我变成富翁的金钱啊!上帝说:没错呀。我给你的是品德。但品德能帮你创造得到金钱的机遇啊!带着些许的疑惑,这个人背着那袋品德回到人间,广泛散布上帝给他的东西,若干年后,他终于成了一个富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笑口常开     
感谢上帝牧师对买他的马和马车的农夫说:“这匹马只听得懂教会的语言,说‘感谢上帝’它就跑,说‘赞美上帝’它才停下。”买了马的农夫将信将疑,他试着说了一声“感谢上帝”,那马立即飞奔起来,越跑越快。一直跑到了悬崖边上,惊恐万分的农夫才想起让它停下的口令是“赞美上帝”。死里逃生的农夫长长地嘘了一口气:“感谢上帝……”把车停在银行一个商人要到伦敦去,去之前,他把劳斯莱斯轿车开到纽约市中心的一家银行,用车做抵押向银行贷款5000美元。借贷处职员接受了这笔业务,让人把那辆汽车开到银行的地下室里去保存起来,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