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12月5日,湖北省潜江市召开"虾稻共生"模式推广暨"以机代牛"工作结账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刘冰出席会议并讲话。"虾稻共生"模式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发展而来,"虾稻共生"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延长了小龙虾在稻田的生长期,实现了一季双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殖产量和效益。此外,"虾稻共生"模式还有很大延伸发展空间,如"虾鳖稻"、"虾蟹稻"、"虾鳅稻"等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产出,而且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是一种更先进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的 分析比较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阐明其运作机制,为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优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访谈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宏、中、微观层面探究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主要做法、经验及问题。结果 (1)总结出湖北“虾稻共作”的 3种典型发展模式,分别为“家庭农场”模式、“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和“全产业链”模式;(2)剖析出“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双导”推动、产业链利益共享的建立和各主体要素互补的形成;(3)阐明了政策扶持、品牌创建和宣传、全产业链经营、技术研发与虾稻共作标准、可追溯体系建立是虾稻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经验。结论 针对虾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全省共创虾稻品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衔接机制和延伸虾稻产业链条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正>近日,具有农事指导意义的《虾稻共作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在湖北潜江通过专家组评审。5月7日,潜江市政府联合中国渔业协会召开潜江龙虾虾稻共作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评审会,经过来自全国各地的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山西柳林县有个村叫前元庄,是吕梁山深处有名的穷村,祖祖辈辈躬耕在这块贫瘠土地上的农民,一年到头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十几年前,这里还穷得叮当响,真叫个一穷二白。现在可变了模样,全村人不仅摆脱贫困,摘掉多少年贫穷的帽子,走上了在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下致富的道路,而且开始稳步向小康迈进。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一道"潜江油焖小龙虾",是风靡武汉餐桌的一记"重磅",大有"红"遍全国之势。需求增长之猛让小龙虾身价倍增。作为"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美誉的湖北省潜江市,不断探索小龙虾生态养殖新模式,实现"虾稻共作",走出一条全国领先的小龙虾绿色生态养殖标准化之路。4月的潜江乡村,广袤的田野间随处可见农民在忙碌着春耕春种。4月26日,在关庙办事处的一片水田边,熊建良看着流向稻田里的涓涓清水,脸上满是憧憬。去年底,在北京做餐饮生意、年收入数十万元的他来 相似文献
16.
17.
<正>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是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复合种养模式。不仅能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能提高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不仅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而且生态效益显著。陈正江现有“虾稻田”106亩,其中,一个25亩的“虾稻田”今年已经养殖结束,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龚德明,是公安县斑竹垱镇人,经营着明利种养殖家庭农场,稻田养虾面积150亩,这2年来连续每年纯收入过100万元,每年从3月初至4月中旬卖虾苗,规格(120~240尾/kg)1.5万多kg,60万元,从5月中旬至6月底卖成虾,规格(34尾左右/kg)1万kg,49万元,从7月份至10月中旬卖成虾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