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陶堰镇是浙江绍兴县青虾养殖重镇之一,养殖历史悠久。2003年,为进一步提高青虾品质和养殖产量,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空间,绍兴县陶堰镇青虾养殖基地养殖户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利用稻田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鳖虾,使稻田内水资源、杂草、水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昆虫及其他物质和能量充分地被鳖虾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鳖虾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通过该种养模式可达到亩产特色水产品100-150kg;亩产优质稻谷450kg以上,亩纯收益可达8000元以上。现将鳖虾稻生态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和县作为安徽省试点县之一,已开展稻田综种养工作三年多,在取得较好成效的情况下,2014年仍作为全省稻田养殖区的试点县之一。我们在总结往年实战成果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都在技术集成和工作经验上取得突破,确保示范工作顺利进行。现将近年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供各地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小龙虾的身价节节攀升,于是各地不断发展和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我县一养殖户利用低洼稻田开展虾稻连作种养技术示范,即在冬闲时间养殖小龙虾,次年5-6月起捕后,种植一季单晚稻,年获一季虾一季稻,经济效益较单一种稻提高2-3.5倍。2016年,该养殖户在总面积为255亩的低洼田里进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稻田种养有悠久的历史。据1700多年以前的《魏武四时食制》记载,那个时候稻田养鱼在汉中、成都等地就已普遍存在。但建国前稻田养鱼发展缓慢,建国后,稻田养鱼有所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稻鱼共生理论的提出和水产部门的倡导,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种方式的大面积稻田养鱼,呈现蓬勃发展之势。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6.
<正>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连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0-100亩的田块。沿稻田四周开挖深1.5m、宽3-4m的稻田环沟;面积超过50亩的稻田,还应在田块中间开挖深1m、宽2m的"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环沟、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稻田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100kg/亩带水20cm对环沟、田间沟进行消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进稻虾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当前稻虾综合种养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种养户参考:1.稻田工程首次开展稻虾综合种养农户一般应在2月底之前完成稻田工程改造。2.水草管理新开挖稻田应在3月上旬之前完成伊乐藻移栽工作,水草种植株距3m左右,行距8-10m,适当  相似文献   

8.
<正>进一步推动青虾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安徽省芜湖县青虾养殖协会从2005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稻虾轮作养殖技术研究试验示范”。两年来,年平均获得亩产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和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通过多次试验研究出蟹稻复合种养的方式,主要是将螃蟹和水稻放置到一起进行种养,此种种养方式不仅促进了螃蟹的成长,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水稻的绿色化生长。本文关于蟹稻复合种养效益的研究,主要体现为实践性研究意义,在此种复合  相似文献   

10.
<正>稻虾种养技术是近年来湖北省水产十大主推技术之一,老河口市于2009年开始试验,效果较好。2011年,在湖北省、襄阳市水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大力推广该项技术,推广面积约1000余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虾共作是将植物栽培和水生动物养殖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实现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大幅提高生产效益,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低碳、绿色、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一、小龙虾生活习性1.掘穴习性。小龙虾有一对相对发达的螯足,有掘洞之习惯,且善于掘洞。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浙江大学、中国水稻所深水稻选育成功,为鱼塘开展水稻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浙江省海宁市于2013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塘种稻试验,并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现将虾稻共生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一、养殖池塘环境条件(一)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源水质及养殖用水应符合GB 11607和NY5051的规定。(二)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3~10亩  相似文献   

13.
正稻虾综合种养是利用水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套养小龙虾的一种模式,具有稳定粮食生产、改善稻田土壤质量、促进水产品稳产保供的作用。通过水稻、水产两大优势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收、一举多赢,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商品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传统的稻虾种养模式是占用农田10%左右的种植面积来进行开环沟处理,这种模式适用于地势平坦、田块较大的湖北江苏等地区。针对川南浅丘地区田块较小、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宜城市稻虾轮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市水务局紧紧围绕"完善技术、改善品质、增加供给,提升效益"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多样的消费市场,采取引导、政策扶持、带头示范、技术帮助、市场驱动、龙头培育"等措施,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一是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市、乡  相似文献   

15.
正稻虾综合种养"稻虾互促,绿色生态",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发挥了"稳粮增收"的双重作用,受到农民青睐,政府推广,得到快速发展。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既要抓好生产管理营销,也要搞好财务决策分析,做好防范财务风险工作。现运用量本利方法,对稻虾综合种养财务决策作一分析。一、稻虾综合种养量本利分  相似文献   

16.
<正>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它是淡水螯虾(Freshwatercrayfish)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而不是龙虾(lobster)。目前是我县养殖产量最大的淡水螯虾,小龙虾的主产区分布在我县大渡口、胜利、东流三个乡镇。一、稻虾综合种养发展情况东至县稻渔综合种养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巢湖市为探索新型养殖模式,推动绿色农业发展,2019年在巢湖市烔炀镇某养殖企业,尝试将稻虾养殖和循环流水养殖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形成稻渔虾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挖掘环沟,沟中建流水槽进行鱼类养殖,现将该企业综合种养案例浅析如下:1基础建设1.1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稻虾种养模式就是通过对稻田进行必要的田间工程改造,在水稻栽培前,构建好小龙虾生长繁育的基本环境,实行"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减肥减药",实现水产绿色健康和高效种养殖双目标。为了指导更多农民朋友掌握稻虾共生种养技术,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渔业生产实践,总结永康市富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鱼米香家庭农场的做法,形  相似文献   

19.
<正>土是农业的基础,水是农业的命脉。土壤之所以成为农业生产基本资料,是因为土壤具有肥力。土壤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整体,它们是不断变化的物质组成。水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都是通过土壤供给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下新三湾社区地处国家级龙感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边,是黄梅县最大的渔业村(社区)。社区3000多人大多靠自然捕捞为生,人多田少是主要矛盾。在社区当支部书记时,我就时常琢磨,随着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湖区渔民的出路在哪里,如何转捕为养,充分利用湖区资源,极大地提高社区现有田地的效益?前年底社区支部换届退休下来后,我还在琢磨这个问题,现在退下来了,更有时间和精力来实践自己常琢磨的问题,只是没有好的思路。当书记时听县水产局技术人员讲虾稻连作效益好,于是2012年我把承租的18亩低湖田,由原来的单纯种一季中稻改为虾稻连作,利用中稻田的空闲时间寄养一茬小龙虾,以提高田地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