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5,(33):50-52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三大政策并用,是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稳定经济增长与治理通货膨胀。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这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影响了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购房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造成经济的泡沫化。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而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度高,如果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式不合理,势必会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本文针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单一性,提出构建针对不同地区、多环节、多层次的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 2009年是我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回升的一年,是我国宏观调控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长8%以上,基本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仍未结束,那么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经济预测报告,2007年中国的经济将稳中趋稳,其GDP增长为9.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因此,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稳中偏紧,并继续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为核心,进一步巩固2006年宏观调控的成果。如果宏观调控能够把握住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之主线,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就目前经济形势来看,房地产市场仍然是国内宏观调控关键所在。市场走向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房地产市场由于其特殊性,政策影响的力量应该会更大一些。近几年来,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持续不断。特别是2006更是房地产市场宏观政策出台最多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调控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从多目标决策视角进行分析,当前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总量增加,但失业率逐年攀升;物价总体水平较低,但近期CPI增长较高;内需增长不足,但外需增长迅速,应当注重宏观调控时机的前瞻性、调控政策的组合性和调控手段的多样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很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两种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  相似文献   

8.
在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慢等因素作用下,下半年经济增长适当放缓已成必然,国内外各种风险因素集聚,使得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结构调整仍是全年政策目标,但下半年调控将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抑制价格过快上涨,新刺激政策年内不宜出台。  相似文献   

9.
美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旨在稳定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换言之,政府克服经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货币杠杆和财政杠杆来影响总需求的增长.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和人们对宏观调控认识的深化,美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多少?背景:宏观调控政策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分析预测:由于经济运行的惯性作用较强和宏观调控措施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今年经济将呈现"前快后缓"的高位增长态势。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较第一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逐季放缓,并有可能减至9%以下。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约在9%到10%之间。投资增幅是否进一步回落?背景:上半年,钢铁和水泥等过热行业投资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在50%以上。分析预测:钢铁和水泥是这次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探讨如何合理调节货币政策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如何与其他政策措施相配合,实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贯穿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已经初步抑制了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但也面临着更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解决。 宏观调控政策主要解决宏观的、周期性的、短期的经济问题,难以解决深层次的、长期的制度性问题和产业的全面重整。宏观调控政策不能代替体制改革政策和产业政策,中国房地产业亟待实现战略转变。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更多地发挥导向作用,为房地产业实现战略的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政策须警惕"内忧外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一阶段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慢等因素作用下,下半年经济增长适当放缓已成必然,国内外各种风险因素集聚,使得我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结构调整仍是全年政策目标,但下半年调控将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抑制价格过快上涨,新刺激政策年内不宜出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价总水平的ARMA(p,q)模型及宏观调控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九五”时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抑制通胀。我国宏观经济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1997年又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宏观调控的方式与目标如何针对这一新的格局而调整,使对通胀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从理论和政策制订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1978年到1992年,中国宏观经济思想完成了从“综合平衡”到“宏观调控”范式的转换,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治理三次经济过热的实践。1993年到199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思想基本形成,并成功运用于经济“软着陆”。1998年到2012年,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充分展现,突出表现为应对两次外部经济冲击。2013年至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宏观调控的新亮点。中国的“宏观调控”这一概念,在内涵上远大于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管理政策”。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也都被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当中,这是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最典型的特征。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有利的一面在于,当面临外部冲击时,政府可以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政策工具,将外部冲击导致的总需求下滑迅速调整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甚至超过潜在增长率水平;不利的一面在于,以牺牲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长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王阳辉 《企业经济》2005,(10):12-13
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首先必须明确所需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般来说,常见的宏观经济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还包括资源最优配置、收入均等化、环境保护等。不同的经济政策工具有着不同的传导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适度从紧,也可以适度从松,依情况而变化,是有松有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仍呈下滑态势,但政策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回稳迹象,已接近或达到本轮经济下行的低点。但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回升的力度将有限。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物价涨幅回落到3%左右。在当前外部市场疲软、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的态势下,宏观调控要加强政策的微调预调。同时,要留有余地,形成更加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一、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由于受内外需增长放缓、企业  相似文献   

18.
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世界》2004,(7):19-19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陈东琪研究员认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任务十分艰巨,应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速度进行调控,限制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加速势头,但仍不能全面紧缩,在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均衡增长仍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主题。具体说,有以下几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若干次由热到冷的周期性波动。1984年和1985年经济超常高增长,导致了1986年的“双紧”政策;1988年耐用消费品工业遍地开花,抢购风潮席卷全国,使中央从1989年开始“治理整顿”;1992年房地产投资热再度导致经济过热,因此在1993年国家出台了“软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到1996年我国经济增长9.7%,物价上涨6.l%,经济权威部门称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高增长和物价低涨幅,完成了此轮宏观调控。按照以往惯例,接下来经济增长似乎应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时期。有人预计1997年在宏观环境趋好、十五大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