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矿业发展带来机遇。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国矿业投资"走出去",将有效弥补中国资源环境不足的问题。"一带一路"区域是未来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合作区域,为我国和沿线各国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沿线国家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紧缺的铜、镉、镍等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等,是这些国家的优势资源。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企业在法律方面存在三大误区:一是以中国法律理解外国法律;二是虽然理解外国法律,但仍以"中国国情"处理事情;三是忽略法律操作风险,在法律的理解和执行方面存在疏忽。随着"一带一路"、"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设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并购活动将加速推进。在9日上海举行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国际化与跨境并购圆桌会议上,与会人士认为,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全球规则意识,在投资领域和制度层面做好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3.
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国际制造业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有着紧密联系。当今,东莞牢牢把握国家提倡"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借由在东莞召开海博会的机遇,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向东莞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为之努力。本文对"一带一路"概念内涵与东莞外贸与外贸企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分析,继而重点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东莞外贸企业的发展机遇,进而对莞企在"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政策红利下如何拓展企业经营范围、提升发展空间提供相应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7,(17)
"一带一路"是对国际合作及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一次新的探索,为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注入新能量,同时,也是我国"走出去"战略之一。但是,企业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扰,表现在财务上最为常见的是税务问题,例如重复征税、转让定价被调查等。为此,企业在"走出去"前,应当充分了解该国的税收制度,制定与优化纳税方案,减少国际税收风险;政府也应对"走出去"的跨国企业在法律上提供制度保护,在税收上提供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2019,(15)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纷纷"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海外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建筑企业在海外工程实施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难免会遇到各种财税风险,本文就海外建筑企业项目施工在会计准则差异和税务风险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其财税风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日臻成熟。合理完善的对外投资政策是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保障,政府应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建立对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的逐步实施,各方的支持政策开始不断发力,从中央到地方,从财税支持政策到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等等.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税收措施,而地方已经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例如,江苏省连云港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海交汇枢纽,当地财政部门早在去年就对“一带一路”交汇点的财税政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13项重大项目财政资金需求和争取国家级东中西经济合作示范区先行先试的24项税收政策、启运港退税政策等需求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是加强与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相关的法规建设。为支持境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外汇局一方面应加强与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配合,积极做好对境外投资相关法规的修订完善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快出台(《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我国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对外最靓丽、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名片,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企业“走出去”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本文着重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建设银行发展国际融资业务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机遇—实践—思考"为线索,围绕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推湖北企业"走出去"这一主题,用数据和实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潜力、湖北省对外投资和经贸合作发展态势以及工银集团配套金融服务的综合机遇;介绍了工行湖北分行内外联动、多管齐下的工作做法和阶段性成果;剖析了"走出去"金融服务的潜在风险和障碍。在此基础上,就提速自身经营转型展开思考,提出了完善全产品营销体系、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强"走出去"同业合作、延伸综合金融服务、注重各类风险管控等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际融资》2014,(12):21-23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资本会有一个更大的数量投向海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的对外投资有些历史形成的缺陷,又有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额外的阻力 20世纪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国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比起发达国家有着天生的弱势,因为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海外扩张、开拓殖民地和资源掠夺的过程,那些国家的企业很早以前就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求自己的生财之道,而那些落后国家也就是被殖民和被迫开放市场的落后国家的人们,虽然一直很努力地去学习和理解发达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但一直只是被局限在本土挟小的空间中寻求着自己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2.
谭姝 《国际融资》2010,(12):11-16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国企业开展“走出去”业务的瓶颈。作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贯彻国家“走出去”战略,鼎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对外投融资合作中实现了中国与合作国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16,(1):43-44
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距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对保险业的呼唤,中国保险业继续改革创新,融入到服务全球化经济之中,这也是对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在第七届外洽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融资与保险论坛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林先生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呈现四方面特点,一是农业的价值和农产品的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依然突出.二是在经历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全球差异化经营是中国农业"走出去"的发展机会.中国在农业既有领先的地方,也有相对落后的地方,这要根据所经营的范围而定.三是中国农业"走出去"仍处初级阶段,面临着非常强烈的本地化居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国际融资》2014,(9):50-52
2014年7月15日,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中国三一重工集团在美国的关联公司罗尔斯(Ralls)公司在起诉奥巴马政府和美国外资委员会一案中胜诉。中国企业此次海外并购案胜诉,称得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同时,外管局于7月14日下发37号文,较之前的75号文出现诸多重大调整,更加方便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  相似文献   

16.
井华 《国际融资》2013,(5):26-26
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一次记者见面会上,特别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发表看法。"中国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企业需要‘走出去’,要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共同合作,从而使我们整个世界的价值链的分布、产业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他说世界各地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是欢迎的。我这五年跑了100多个国家,和很多外国的部长甚至总理、总统有过接触,他们是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对中国企业走向国外,现在有一些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融资》携手中国投资协会、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联合主办的2012年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暨国际融资论坛上,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一种趋势,一个潮流。在这种趋势下,金融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要增强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8.
石洋 《国际融资》2007,(1):13-16
2006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5个年头了,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的经济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贸易规模、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商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需要看到的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纷繁复杂、难以把握的商务环境,其中,国家风险是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国家风险的漠视可能招致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对国家风险的过于畏惧又会让企业在机遇面前坐失良机.因此,对于已经和计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风险防范意识至关重要.采取何种风险防范措施,如何有效地规避各种对外投资风险,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井华 《国际融资》2013,(3):32-33
在观察家年会上,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认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应该做到:第一,自己不要狂妄自大。第二,要懂得尊重当地的劳工,尊重当地的制度,尊重当地的文化。第三,要保护环境。第四、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20.
艾亚  刘凯凯 《国际融资》2016,(12):44-45
在2016外洽会期间权亚律师事务所及“中国走出去”网站主办的“一带一路”风险防范论坛上,中国多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郑小平先生围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过程中要防范政策风险以及基础建设绿色金融认证等发表了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