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80年代后半期起到2000年,国际石油需求总体上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各国各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经合组织原油需求增长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原苏联及东欧地区呈先大幅度减产,到90年代后半期有所回升的变化过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将以年增长率6%的速度递增。从原油供应情况看,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将因美国和原苏联地区减产而在较低水平徘徊,世界对欧佩克尤其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将增加。总的看来,90年代世界石油供需将大致平衡。亚太地区由于主要低硫原油生产国产量增加不多或减少,加上内需量增加,使低硫原油的出口余力减小,导致90年代亚太地区低硫原油的供应趋紧;作为亚太地区低硫原油主要消费国的日本面临着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内原油资源总量不足,进口量逐年增加,而国际市场上不同原渍的价格波动快慢、幅度各不相同,蕴藏着无限商机。对于企业来讲,在生产中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燃油装置结构选择合适的原油加工结构,并挑选合适的时机购买原油,对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从长远看。国家建立原油战略储备,既是对国家安全的保证,也是增加财政收入,降低行业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原油资源是炼化工业的发展之基、效益之源。世界范围内原油的储量、产量情况关系到炼油工业的发展潜力,原油的品质和价格又对炼油工艺技术和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原油价格又直接受到原油供需形势的影响。因此,关注世界原油供需形势,分析未来原油供应的数量、品质和价格与需求,对于研究炼油工业宏观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原油贸易交接计量系统误差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油贸易交接直接影响交接双方的经济效益从影响系统误差的各个因素分析了计量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控制计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受页岩油气革命的带动,近年来美国原油产量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美国石油需求增长有限,本国炼厂对新增轻质原油产量消化不及,美国国内出现了结构性供应过剩的局面,从而引发各界对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是否放开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美国原油出口禁令一旦放开,势必会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石油市场供需形势、国际油价、原油贸易流向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原油供需体系开始发生结构性变化,新一轮全球原油贸易格局开始演变。截至2022年底,以苏伊士运河为分界线的东西两大原油贸易板块分离愈发明显,全球原油贸易流向由“逆时针”转为“顺时针”,彻底开启原油贸易新格局。2023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僵持、地缘政治矛盾加剧、经济全球化逆流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局势进入动荡期。本文在2022年底原油贸易体系的基础上,以2023年初为时间节点,分别分析了俄罗斯、亚洲、欧洲、中东4个地区的原油贸易变化,从原油出口、原油进口、贸易流向、原油价格及国际原油价格体系五个方面入手,研究了国际动荡局势下新型原油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面对当前的原油贸易新格局,中国可以通过发展多边贸易、提升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发挥上海原油期货(SC)金融避险功能和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来应对。  相似文献   

7.
目前 ,我国商品原油贸易交接的油量结算通常采用容重法。其查表、计算、填写各类报表有十多个步骤 ,既繁琐又容易出错。某油田集输站因为体积压力修正系数计算繁琐 ,给岗位定了个常数参与油量计算 ,少算了 0 .0 5 %左右 ,该集输站由于这一项计算错误造成年损失达十多万元。在本系统中 ,操作员只需输入基本的计算参数 ,全部查表、计算过程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不仅计算数据准确 ,同时还可以打印出美观规范的结算单据 (还可在印刷版的电脑复写纸多联单据上套打印 ) ,统计日报、台帐等都可以很方便地关联生成 ,也为网络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9.
世界石油贸易状况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世界石油消费减少,并直接导致世界石油贸易总量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下降。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地区消费量与产量差距不断扩大,以及地区间的供需不平衡促使世界石油贸易活动不断发展。近年来,中东地区石油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前苏联和非洲地区石油出口增长较快,石油贸易地位大幅提高。中东地区的石油大部分出口至亚太地区,前苏联和北非地区石油主要流向欧洲,西非地区石油则主要流入美国。目前世界石油贸易仍以原油为主,但油品贸易量在世界石油贸易总量中的比例逐年增加。未来,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地区的供应缺口将不断扩大并推动世界石油贸易快速发展;石油消费国对产油国的依赖程度将日益加深,消费国面临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原油供应和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影响当前世界石油需求,但不会改变未来石油需求增长的趋势。未来世界石油供应结构和质量将会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常规原油在液体原料供应总量中的比例将下降;不同地区原油的API度和硫含量变化和差别较大。这意味着未来炼厂不仅要提高原油加工量以满足需求的增长,还要应对原油质量的变化。与此同时,世界石油产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柴油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汽油。这意味着需要改变炼厂的装置结构,使炼厂在增加原油蒸馏能力的同时,提高增产中质馏分产品的转化能力(尤其是加氢裂化能力)。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应该在掌握世界原油资源和供需情况的基础上,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  相似文献   

11.
12.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禁止进口购买俄罗斯原油和超过限价的原油,全球原油贸易流向重构,原油海运距离有较大幅度增长,原油油轮运力供不应求,叠加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新规出台等因素,全球原油运输成本和运输风险大幅提高。全球海运形势的变化影响中国能源安全局势,本文分析了中国远洋原油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有运力无法满足原油进口需求,自有航运保险难以提供有力保障,洲际运输占比大导致运输成本和风险大等。建议加强中国远洋原油油轮能力建设,提高自主承运能力和船队装备水平,提升“国油国运”比例;大力发展海运船舶运输保险业务,增强保赔保险领域反制裁能力,提高“国运国保”能力;增加周边国家原油进口量和陆上进口能力,降低对远洋原油船舶运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原油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储量变化倍受关注。本文收集有关历史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2047年后世界原油产量将大于新增储量,原油储量将逐渐减少,2145年后面临枯竭。由此得出中国应将石油进口比例提高到50%-60%的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并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7月18日公布了《原油、成品油、化肥国营贸易进口经营管理试行办法》,此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天后实施。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条为规范原油、成品油、化肥的进口经营管理,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对原油、成品油、化肥进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亦水涨船高。用人民币结算原油贸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受到削弱,但其"世界货币"的角色并未随着体系的瓦解而消失。时至今日,在全球重要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依旧是主要的计价货币,尤其是在原油贸易领域。美元充当原油贸易计价货币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也与美国是全球石油生产大国和最  相似文献   

17.
70年代油价暴涨,80年代油价暴跌,在此以后,世界石油市场一直处于需求增长缓慢,供大于求,价格疲软的状态。1990年至1993年世界石油消费一直维持在31亿t/a左右(BP能源统计),这一水平仅与1979年的世界石油消费31.25亿t/a相当。预计到2000年左右,若没有特殊情况发生,世界石油市场的上述格局将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到2010年左右,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将向供需平衡,价格升幅增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到2010~2012年.潜在的炼油生产能力供过于求将不仅是亚洲需要解决的难题,而且将对全球市场带来冲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三年世界经济将全面增长,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年均5.9%),相应地,其能源需求增长速度(13.2%)远远大于世界平均水平(7.1%),石油需求增速(12.3%)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0%)。世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速度(8.2%)快于石油,而发展中国家天然气需求增长更快(18.0%)。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上升0.2个百分点。世界石油生产能力将以年均7.4%的速度递增,但欧佩克的生产能力上升较快(14.1%),其石油产量的增速(12.9%)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6.9%)。随着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加,预计未来三年世界油价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20.
1994年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在石油需求量上升而欧佩克冻结其石油生产配额的情况下,石油市场仍供过于求,石油价格低位徘徊,欧佩克控制油价的能力进一步减弱,其原因主要是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的石油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的相继复苏和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世界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量较有较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欧佩克已作出战略调整,将继续冻结其生产限额,而非欧佩克的增产幅度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