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合法 《国际融资》2008,(10):45-46
当一张保单覆盖买方的全部或主要上游供应商,一方面,可以对买方进行更加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买方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必然存在,买方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比卖方获得的多,尤其是某项产品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过程中,更多的信息倾向于买方,从而使买方获得更大的交易收益和更小的交易风险。比如金融业务,尤其是货币信贷业务,首先它是一项典型的从以前的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LETTRE OF CREDIT)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结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买卖双方的贸易风险,尤其是卖方。同时也明确买方在信用证使用的过程中,因银行不过问“单货是否一致”而容易致使买方受到损失,忽视了买方也能从信用证结算中规避一定风险,本文对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出口型生产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回避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婧 《国际融资》2010,112(2):48-49
中国国内A公司向买方出运五票摩托车散件,买方承兑后仅支付第一笔货款,余款拖欠。A公司随后向中国信保通报可损,同时委托中国信保进行海外追讨,这场拖欠风波源于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5.
毛勤晶 《国际融资》2008,97(11):40-42
在美国次贷危机浮出水面的时候,美国企业的破产案正有逐步上升趋势,如何利用买方的公开信息,解读买方的破产信号,并且做到及时的主动风险防范,成为中国出口企业的重要课题。且看中国信保专业人士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1年,对于中国进出口银行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这年,我国推出了第一笔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它一破土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政治、外交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进出口行出口信贷部买方信贷二处处长李勇,带领全处同志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成为积极推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业务的“排头兵”。四年来,李勇和他的同事们在各级领导的直接支持、指导下,克服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7.
陈慧珍 《中国外资》2010,(22):116-1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而掌握主动权的买方为了牟取更多的利益,设法降低成本,将应由其承担的仓库成本转嫁给卖方:处于劣势的卖方为了保证销量,只能租用买方的仓库,将生产的产品发往在买方租用的仓库,等买方领用仓库的产品后再通知卖方开票。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企业很难依据“产品出厂、客户接受”的原则实现即时销售。这很容易造成从卖方企业产品发出到开发票挂账这一环节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一般需要几个月。如此以来,卖方企业的发出商品管理就成为一个问题。有些企业因为管理不善,造成了资产流失,存货潜亏,造成存货中发出商品账实不符。  相似文献   

8.
王伟 《国际融资》2016,(3):62-64
应对德国买方破产案件时应关注的主体 公司原经营管理人员 买方的采购人员、部门管理人员或者买方高层,是出口商在生意中主要接触的人员.出口商习惯且善于与买方的经营管理人员打交道,多年的合作也自然会形成信任.因此,在买方破产风险发生后,出口商在信息来源、决策评估等方面主要依赖买方原经营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9.
一、交换、媒介与信用的关系 交换是物质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人类社会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交换过程中,商品从卖方流向买方形成物流,相应地,货币从买方流向卖方形成资金流。因而,交换行为是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南欧地区企业存在通过非破产路径退出市场的情况。一般表现为企业停业及负责人失踪逃匿。这一类案件由于无法与买方建立联系,可追性较差,给出口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在处理此类案件过程中进行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尝试。其中,针对买方仍有继续经营愿望或仍持有部分资产的案件,申请买方破产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请看中国信保专家对一宗案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