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香港的工业,主要是指其制造加工业。香港制造业的发展条件先天不好,一无资源,二无广阔的内需市场,三是场地紧张。但是香港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却有很强的竞争力,如电子、制衣、钟表、塑料、玩具等制品的出口量和值名列世界前茅。制造业的成功使香港成为远东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并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为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并晋升为国际著名的经济大都市立下了汗马功劳。制造业的竞争力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以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香港的本地科学技术研究基础比较薄弱,而在引进和实际应用外国科技方面却有很大的优势,也有很好的表现。同其他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比较起来,香港的工业化道路可以说是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2.
3.
香港制造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思考香港华闽公司许卓松制造业曾在香港的经济发展中辉煌十载,成为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至八十年代初,随着香港经济结构的转型制造业大举北迁内地,从此风光不在,但对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重大作用,并仍是香港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正>香港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微不足道。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香港利用国际机遇,制造业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步形成以纺织、成衣、塑胶、电子、钟表为主的制造业。这些机遇包括: 战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轻纺工业品的需求相当迫切,而当时新加坡、韩国、台湾在发展工业战略问题上举棋不定,使香港产品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打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相似文献
5.
6.
九十年代对于香港来说,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十年间,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而经济在未来的十年中表现如何,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作为香港经济骨干行业的制造业,一向在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正常运作中居显要地位,其在九十年代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集中反映了未来十年间香港经济的面貌,值得深入进行探讨。一、区外环境面临挑战香港经济是高度国际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离开了区外国际经济环境的依托和影响,香港经济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而战后香港经济的发展经验表明,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是息息相关。作为香港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在八十年代间总的表现尽管仍令人满意,但进入九十年代后,香港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区外经济环境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一、香港制造业的现实困境制造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财富的最后环节,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技术进步的源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在《MADEIN AMERICA》中写道:制造业几乎囊括了美国产业进行的所有研究和开发,对远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多数技术进步的根基都可以追溯到制造业基础中去。香港曾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但这个地区已经由于制造业向内地、向澳门、向其他国家转移而衰落。从80年代初至今,随着制造业纷纷内迁和金融、商贸等服务业的迅速扩张,制造业在香港经济中…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基于新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要素主导地位的替代,以商品形成过程的三个元素为逻辑起点,我们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横向产业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探讨了横向产业空间选择、集聚的基本动因和内在机理,并结合香港工业北移现象对横向产业的空间集聚进行了初步研究,归纳出横向产业空间集聚的两种模式。根据研究结论,现代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核心优势元素,寻找优势空间,做好商品形成过程的其中一个模块;区域或国家则应细分商品形成元素、细分生产要素,去劣取优,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并持续为横向产业元素的空间集聚提供相应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13.
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存在协同共生关系,制造业不断升级和发展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良好则为制造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辽西北地区综合环境来看,制造业与物流业基础良好、各自发展,两个产业未能实现集群联动,存在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物流业货运量不足等诸多问题。研究上述问题为促进两业集群联动发展、推动两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韩国入关后的经济对策及其经验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开放式的贸易保护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扶持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对某些幼稚工业和敏感部门进行特殊保护等方面,论述了韩国为减弱入关冲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经济对策,并总结和揭示了其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对香港经济转型中制造业发展路向的探讨蔡秀玲(福建师大经济研究所讲师,福州350007)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经济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结构转型。据资料显示,香港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1984年的24.3%降至1995年的... 相似文献
16.
<正> 80年代初以来,香港经济一直处于由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过程中。香港经济转型中最突出、最令人关注的变化,是数万家厂商把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和生产线以及上千亿的工业投资陆续潮水般地迁移和倾泻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中国地区,而其自身的制造业则逐渐走向萎缩和衰落。1994年与1980年比较,香港的工厂数目从近5万家减为3万多家,制造业雇员从近90万减为40多万,制造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从23.7%降为约10%。尤其进入90年代后,不仅增长停滞和相对下降,还出现了绝对下降,若剔除价格因素,制造业生产总额和本地产品出口值实际上连年都是负增长。 香港工业的起飞和成为世界级的轻纺产品加工制造中心,曾经为东方之珠增添无限的荣耀。而今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则不能不引起香港社会各界的震动,由此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讨论。讨论的问题可归结为二:一是香港还要不要制造业?是让它衰落下去,还是积极寻求其发展新途径?二是如何发展香港制造业?是走高增值之路,还是走高科技之路? 一、旧工业模式的衰落不等于工业发展无路可走 不论持有何种看法或观点,都不能不面对香港制造业萎缩和衰落的现实,都不能不承认原有的生产厂家在香港高成本环境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7.
香港零售业是高度外向型的,不仅企业的投资是国际化的,其市场也是国际化的。近年来,亚洲金融风暴和9·11事件的出现,整个香港的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零售业首当其冲,经历了衰退、复苏、衰退的起伏。在整个经济的大环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传统的百货业还要面对各种新兴业态的强有力竞争。香港……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