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和社会重点关注的焦点话题,为了全面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所情况,全面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农业经济管理含义,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发现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当前新形势下,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坚持科技优先、大农业经济、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等原则,注意解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敖丽红 《江苏商论》2008,(1):160-16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对缩小我国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尤其对具有优势农业资源的县域经济来说,更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凤琴 《商场现代化》2007,25(22):368-369
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只有采用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才能彻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12,(25):13-1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农民,农业等"三农"问题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因为当前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税费改革解决的是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则解决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农业问题,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前提,体制建设是基础。本文论述了农村的行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问题,以此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玥颖 《消费导刊》2009,(6):106-10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着力破解"三农"问题,是当前农业农村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支农资金作为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物质保障,如何管  相似文献   

9.
陈明 《商场现代化》2008,(2):377-378
解决"三农"问题,迈向农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历史性重大课题。文章着力探讨四条发展农村经济的可行路径:稳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取消农民义务工实行佣工制,扩大就业机会;免除农民税赋;支付农业补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农民和市场矛盾的产生,农村经济合作方式则是解决该矛盾的有效途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能够全面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探索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洁 《商场现代化》2007,(28):220-221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我们只有立足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政策、科学和投入三大要素在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才能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尤其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缩小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是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其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致富问题,更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农业现代化的含义及其特点,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构建了衡量我国进入21世纪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经济和社会系统发展迅速,而农业环境和资源系统发展缓慢,农业现代化步伐低于经济增速。  相似文献   

14.
涉农物流服务体系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农产品的保值增值,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进而推进农业和加工业、流通业的密切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不利地位,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涉农物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杨淑香 《中国市场》2014,(29):168-170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特别是在面对中国深化改革的今天,解决农业问题更是重点问题。而土地问题的解决关乎着农业发展的根本,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关乎我国深化改革,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理想选择。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土地去向、过程监管、相关政策、价格、农民权利保护等,这些问题关系到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浅谈现在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根本目的、立足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包括构建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工业旅游产品模式、湘江水景旅游产品模式和红色旅游产品模式.文章认为,建立"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最根本目的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立足长株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把社会建设目标内化为企业目标.文章提出,以开发旅游产品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两型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旅游,这是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17.
外向型农业是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目标的有效途径。因而在现阶段,研究凤城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对于提高凤城市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2016,(8):141-142
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农业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同时,农业收入的增加对于拉动消费,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以往数据的收集,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农村的发展和金融支持之间的关系,我国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并不十分发达,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为了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必须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作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引领河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建设"两型农业"对洞庭湖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发展,在理清洞庭湖区的农业发展现状,明晰"两型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洞庭湖区"两型农业"建设的生态经济意义,探索建设洞庭湖区"两型农业"生态效益路径,实现洞庭湖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中国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的高效解决。只有保证"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促使中国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进一步建设。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产生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过程,而农村金融支撑力的降低使得"三农"问题解决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文章围绕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和特点展开分析,进而探讨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措施推动"三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