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以大量的中国古代,社会案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的实施情况,是学习中国法制史以及中国法律制度的入门必读书目之一.本文主要从瞿老先生本书的第一章出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法律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有"抑商"的法律传统,该传统深受儒家义利观的影响;统治阶级只是对古代商事活动采取了一些遏制措施,细加分析发现中国古代依然有契约权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刘先兵 《商》2014,(32):232+180-232
我国古代社会为身份社会,其法律的特征亦带有伦理、身份、阶级的属性。家国同构,忠孝一体的思想文化成为我国古代法律的滋生土壤,构建了古代专制法律的正当性。本文试图从家国同构的社会文化结构角度来透视古代法律,探讨古代法律国家强制力权利的来源和具体法律的实施和绝对遵从,旨在证明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接受性,进而阐释中国古代法律暴力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王强 《中国市场》2010,(48):197-199
在中国的古代社会,城墙伴随了传统城市发展的始终,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还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并且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其不仅是我国传统社会城市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特征。城墙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已不再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物,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处都蕴涵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本文就通过相关的资料对中国古代城墙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杨翠艳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314-315
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是中国礼仪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因为它既是对死者的尊重与悼念,也是对于生者的一种慰藉。而我们除了要对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了解的背后,还要更为深入地探究其背后的法律文化,因为这种法律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根。而这种寻根溯源无论是对历史还是未来,都是一种应有的交代。立足于中国传统丧葬仪式的过程和具体的礼仪要求,在回顾古代丧葬仪式的前提下,对于丧葬礼仪背后的法律文化进行剖析。从中得出的法律文化才是我们真正所要探寻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商》2016,(7)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中国古代法制思维中的一个重要刑事法律原则,对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西方法治比较健全的国家法律中也同样存在着该原则的身影,最为明显的就是西方证据规则中的特免权制度,例如夫妻特免权,这一权利内在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礼法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设立是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形成的一整套体系和制度,在传统社会中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过境迁,其主要内容大多都与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不相符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传统法律文化要全盘否定,我们应当秉持"扬弃"的态度,积极发扬传统法律文化体系中与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相符合的内容,丢弃传统法律文化中陈旧的、过时的、与当代社会不相符合的观念。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的改变,赋予其新的时代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相似文献   

8.
《商》2016,(15)
中国从秦朝大一统,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结构和法律规则开始,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法律文化。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包括三个主要特点:社会本位、男权思想、父权至上,这三个特点延续了千百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传统的法律文化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否适合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政治形态呢?我们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传承下来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廖峻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203-204
在近代以前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中庸理论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这一传统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多元混合社会秩序和二元法律文化结构的总体性法律文化背景,这一法律文化背景中包含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等诸多矛盾关系,运用中庸理论这一传统智慧的结晶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法律文化的矛盾,使之达致和谐,对于构建我国法治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仁爱"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范畴,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以家庭为本位,古代家训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仁爱"观念,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概括起来,家训仁爱教化大致包含"仁民"、"爱物"两个部分。传统家训拓展了儒家"仁民爱物"伦理思想社会教化的视角和领域,促进了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仁爱学说的社会化过程,对我们今天促进人心向善、道德昌明、社会和谐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法律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一,没有专门的经济类法规。农本思想入法制约经济发展,君主立法的传统降低了法律的地位,当代中国具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可以明确地规范经济市场行为。法律的开放性极大地促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类法律建立的重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比较中国古今法律,应完善对经济类法律的建立和制定,加快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强法律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已经实行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无论是从静态方面还是动态方面来看,这种土地所有权制度都呈现出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特征,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无法形成类似西方的土地所有权神圣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3.
胡江 《华商》2008,(18):184-185
法治信仰是公众内心对法律的一种真诚、自愿地信服和尊崇。在中国古代社会,封建统治的高度集权与专制统治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普遍忽视对社会公众权利的保障,缺乏法治社会应有的人文精神。儒家文化已经深入地影响到普通民众的居家生活、日常琐事,要形成所谓的法治信仰也就几乎成为不可能。在现阶段,所谓的法治信仰依旧是无数学者所憧憬的一个目标,在培育法治信仰的过程中,依旧充斥着这样那样的不和谐因素。因此,要重视和加强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坚持公正执法、严格依法办事,继续在全社会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产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15.
浅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公权力和私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鲁杰  熊姝丹 《中国市场》2011,(31):165-166,176
中国古代法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系列的法律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体现出明显的公法文化特征。这种公法文化具有重公权力轻私权利的特点,这与现代社会生活极其不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焦学强 《中国市场》2010,(10):55-55,57
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美德,在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并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麟茜  林驰 《现代商业》2007,(27):282-282,281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制现代化革命,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这片土壤培育出来的文化产物,是中国法律观念的历史沉淀。因此,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其有用的优秀成分加以继承利用,对于不适合社会法制现代化的部分坚决地予以批判,甚至抛弃。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6)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就已经形成,他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代代相传,更成为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政治家们治国理政的一项指导原则,在中国社会政治实践中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历史变迁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阐释,讲述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回归当代社会分析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在社会建设中对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阐述德治与法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程衡 《商》2014,(25):180-180
儒家法律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其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过程,并形成了适应中国专制集权需要和特定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政治文化环境,分析了儒家法律思想产生、变迁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气象博大、学派众多,其中,儒、墨、道、法、兵、释、阴阳、纵横等众多文化竞相发展,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定.多种思想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和渗入,使得我国古代法律自成一体,独具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华法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