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险市场监管通常包括费率监管、偿付能力监管、资金运用监管等多种行为。现有关于保险监管的研究多是针对单一监管行为的,较少分析多种监管行为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问题。事实上,严格的费率监管会导致保险人偿付能力的变化,资金运用监管亦会改变保险人的偿付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保险市场均衡模型,将费率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资金运用监管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中进行分析,对不同监管行为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中国保险市场监管的改进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险产品创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内保险产品将受到世界保险市场的产品发展变化的影响,在产品设计上、条款格式、费率厘定方面应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本文在研究保险产品特殊属性的基础上,依其特性提出创新思路,并根据国际保险市场产品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保险需求实际,探究我国保险产品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监会宣布,从2001年10月起在广东省进行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允许各保险公司自主制定车险费率.对此,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广东车险市场费率实行自主制标志着我国保险市场费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对促进我国保险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推动我国保险业与国际接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巨灾风险可保性研究一、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国外学者从保险精算、保险市场经济学等角度对巨灾风险是否可保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结论:一是巨灾风险不可保.Berliner(1982)认为巨灾风险不符合保险精算角度的判断标准;Kunreuther等(1993)和Browne等(2000)认为由于巨灾保险市场供需两方主体行为偏差导致巨灾风险无法在保险市场上有效分散,因而巨灾风险是不可保风险.二是巨灾风险可保.Courbage等(2002)从保险消费角度认为,只要能在保险市场中有效转移巨灾风险损失,则其就是可保风险;Freeman等(2003)则从保险人角度认为,如果保险人能够识别巨灾风险并能厘定费率,则其就是可保风险.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业风险的复杂程度要远大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物流保险成为物流企业转移风险、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法规、险种、理念等原因,我国物流保险市场发展较为滞后。必须规范物流市场环境、营造促进物流保险发展的软环境、加快物流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物流保险创新、建立物流风险预警系统,促进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巨灾造成的损失巨大,一次巨灾的发生,往往给所在地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单纯依靠传统保险和再保险已经难以承受巨灾带来的损失赔偿.而资本市场的资金量远远大于保险市场,其巨大的储备可以为巨灾风险的分散和转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如何将巨灾风险分散和转移到资本市场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侧挂车”是国际保险市场最新兴起的创新性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之一.作为对(再)保险和巨灾债权的有力补充,“侧挂车”的出现,为保险业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持,极大地拓宽了(再)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渠道,提高了(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车险市场不规范价格竞争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车险市场不规范价格竞争的突出问题 (一)恶性竞争造成保险费率持续走低 目前我国财产险市场价格和国际平均价格走势相背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保险市场的产险费率一直在上升,然而,国内的情况却与此相反。国内非车险保险市场在精算能力相对不足,产品同质,服务趋同的情况下,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各公司只能被迫一起降价,导致整个非车险市场的费率重心不断下移。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众所周知,放松政府对保险市场的监管,推动由保险企业自主确定产品条款和费率的产品市场化、自由化运动,正成为欧洲和亚洲新兴市场上的共同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以2001年10月在广东推行的车险费率浮动为起点,自2003年1月1日开始,中国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车险条款费率制度市场化改革,由此启动了我国保险产品市场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巨灾风险管理基金的重要作用 巨灾风险管理基金是以金融保险产品为载体,由政府、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用于分散风险与承担巨灾损失的专项资金。该基金作为巨灾风险市场化、社会化的资源整合平台,是一种巨灾发生前实施积累、发生后用于经济损失补偿的灾前融资新型制度,能够把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保险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概率论,就没有保险.保险费率也是根据大数法则测算出的损失率来确定的.在理论上,保险费率=损失率×(1+稳定系数)+附加费率.在市场竞争不太充分的情况下,保险市场费率可以等于或约等于理论费率,但在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情况下,保险费率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影响保险市场费率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对市场费率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人认为,财产保险费率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费率搏弈和成本(不考虑人为因素及人寿保险,因为财产保险损失的不确定性要大大高于人寿保险,这里暂不讨论人寿保险).  相似文献   

11.
周海 《中国保险》2002,(11):34-37
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车险条款费率将全部放开,实行市场化.应该认识到,为了应对我国加入WTO,全面开放保险市场、对车险费率进行改革,有利于车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市场培育,能够进一步促进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和优质服务,也顺应了国际惯例,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陈小萍 《时代金融》2013,(9):249-251
随着保险/再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逐渐融合发展,两个领域的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彼此的业务。金融中介机构积极涉猎可保风险和保险市场业务,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则例行地参与金融风险相关活动。这种融合为巨灾风险管理带来了非传统解决方案:巨灾证券化和巨灾衍生品。文章通过对中国实施资本市场非传统巨灾风险管理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分析,试图对中国建立巨灾风险管理和融资机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伟雄 《上海保险》2004,(10):56-58,55
有一句话大家非常熟悉--风险无处不在。正是因为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对产品责任保险的迫切需求,才推动保险市场越来越关注这一领域的风险与保险,因此,研究、分析产品责任保险的潜在风险,包括分析制造商生产  相似文献   

14.
安扬 《时代金融》2012,(36):263-264
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多国家建立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但是,保险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委托代理、市场效率与社会福利降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险保障制度造成的负面效应和国际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确定合理的风险费率及补偿额度,以完善我国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5.
梁子君 《上海保险》2005,(12):57-58,63
传统上将只转移承保风险的再保险称为一般再保险,而将转移一部分承保风险和一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即是时间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和费用风险)的再保险称为财务再保险或称为非传统再保险。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再保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非寿险市场,对于目前的财务再保险,可  相似文献   

16.
保险费率是指保险公司向投保人收取的每单位保险金额的保险费,也就是保险消费者为摆脱风险而支付的价格。研究保险费率的决定机制就是寻找投保人为转移风险而付费的合理定价方式。在不同监管体制下,保险费率的形成途径是不同的。在严格管制体制下,保险费率实际上是由保险监管当局决定的,保险市场供求关系对费率形成基本不产生影响,这种费率可称为管制费  相似文献   

17.
何念如 《上海保险》2011,(8):9-11,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保险市场。理论研究认为,保险作为一种市场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在本质上与构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一、保险市场失灵 针对保障型保险,主流保险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逆选择、道德风险和损失外部化问题.行为保险学则认为,保障型保险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由消费者的非理性特征,包括低估风险、风险喜好和消费层次性导致的忽略小概率风险或购买意愿缺失,使得保障型保险市场交易量远低于新古典经济学的预测,使保障型保险市场严重偏离有效率的市场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保险风险证券化的涵义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金融证券化和保险金融化的世界潮流中,于九十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西方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保险经纪人都在积极研究保险风险证券化,专注于设计开发包括保险债券、保险衍生产品等在内的风险转移工具来挑战传统的效率低下的保险业,以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到1998年9月止,投资者通过巨灾风险证券化工具投向保险业的资金已达27亿美元.实践表明保险风险证券化是一个通过资本市场转移保险风险的有效方式,它对保险业乃至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高科技经济泡沫的破裂和“9.11”事件的发生,美联储为改变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自2001年以来,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降低联邦基准利率。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房贷需求的膨胀.催生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发展。同时.持续的低利率增加了金融市场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发展。这样就以消费者次贷为基础资产.在消费者、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之间形成了收益、风险转移和资金供给的链条,极大地提高了这些机构的杠杆比率.降低了风险承受能力.也造成了次贷的过度膨胀,产生了信用泡沫。2004年下半年.美联储开始提高基准利率.次贷消费者还款压力增大.同时市场流动性降低,房地产价格开始下跌.造成了次贷违约率急剧上升.以此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金融产品价值也急剧缩水,美国金融市场在宽松货币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充足条件下形成的收益、风险转移和资金供给链条断开.维持高杠杆比率的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2007年4月,美国次贷行业的第二大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倒闭.次贷危机开始.并逐渐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