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望、金乌、东洲等企业曾是众多浙江企业当中的佼佼者,他们的“落马”令人震惊,更令人院惜。“冬天来了”,不管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怎样帮助浙商企业“过冬”?2008年8月23日下午,《浙商》杂志与所属浙商理事会联合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举行“案例研讨会”,主旨在于剖析以上几家企业的失败原因,以供所有浙商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2.
“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观的发展及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企业公民”被用来描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回顾”企业公民”的发展历程,然后对”企业公民”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辨析,最后通过对”企业公民”理论当中不同的”企业公民”理解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公民”内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关键词: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辨析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当中,“企业公民”被用来描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这一术语将企业与“公民”结合起来,比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其他词汇如企业责任、商业伦理、企业治理等能更直接地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积极地描述。然而,术语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不同理解,使人们对于术语的内在含义难以达成共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公民”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内涵是什么?与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有何差异?本文力图对此做出阐述,以期有益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当中对”企业公民”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对中国企业的一种“困惑”,又是一种“诱惑”。说它是“困惑”,是因为它的缺失给企业、社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说它是“诱惑”,是因为企业一旦跨越了“门槛”,拿到了“门票”,就拥有了在市场上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强调企业的法人财产权,确立企业的法人性和自主经营地位,我们可以把这种趋势称为“实体化”波。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个企业又必须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因而企业又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自主权,我们把这一趋势称为“虚拟化”波。前者是企业要“确立自我”;后者是企业将“消失自我”。我们的企业正是处于这样两波叠加的历史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相同的机遇。国有企业是“老虎”,非公企业是“猴子”。“老虎”病了,“猴子”称大王;“老虎”下山了,“猴子”怎么办?非公有制企业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非公有制企业就一定熟悉市场经济。坦率...  相似文献   

6.
日前,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指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价值非凡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国际信用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资质性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和美国邓白氏集团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共同编制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评级标准”,并开展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展活动,联手将“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管理与企业发展有关,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提高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能力,因此,企业的有效管理必须从“头”开始,这里“头”指的是人们的观念和对“头”的理解,当然,也包括承担管理责任的“头头”。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从未消减。但很多企业只是将文化上了墙、上了报,组织员工学习、考试,这仅仅是做了企业文化的表面工作,基本停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没有将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实质的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就“营改增”的本质而言,是一项完善国家税制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因重复征税等问题为企业带来的诸多发展障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扩宽道路,达到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强化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深远发展的目的。但是,自“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与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不小的矛盾与碰撞,这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为企业谋利益的效果,无形中还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本文就以“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为出发点,简要探析“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面对目前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把企业改革、改制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增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1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基础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一般地说,基础管理定位于生产现场,近几年,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广泛推行,但企业管理却出现“滑坡”现象,原因是一些企业“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忽视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出现了“要了市场丢了现场”的不正常现象,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企业在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手段时的盲目性、赶时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假设研究,认为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存在着“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生产率阈值重叠”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进一步思考,在“生产率阈值重叠”区间内,生产率不是唯一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因素,必定有其他一些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知识偏好”的概念,认为在企业层面的国际化路径决策不仅是生产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企业知识偏好”也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黄建东 《大经贸》2008,(8):88-89
有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技术及品睥,超一流企业卖专利及标准”。也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专利的企业,才能制定标准,才有资格制定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的愿景.常呈现规律性变化。 起初是要“做大”.挤入世界500强成了不少企业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很多企业因此走上了多元化的快速膨胀之路。后来说,大不一定强,“做强”才是真功夫.这样很多企业又走上了行业内收购.包括跨国收购的整合之路。近年来,商业领袖讲得最多的则是“做久”,大家齐心协力向“百年老店”目标奋进。这并不奇怪。在经历了做大做强的大喜大悲之后,一个简单的“活下去”的要求,应该是最纯粹,最不容质疑的了。  相似文献   

14.
曹爱强  谢凡 《致富时代》2010,(11):114-115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企业”。和谐企业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中最基础的是维护企业内部员工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方针和指导原则。那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内涵是什么?影响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该文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进行了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当前遇到的挑战,其实是当商业环境趋于“正常化”,驱动企业成长的种种外力消失时,企业突然感受到了自己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这种挑战从企业建立之初就可能存在,只不过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把这种挑战恰到好处地掩盖了,而现在恰好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扶持外贸出口,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是检验检疫部门的“天职”。一直以来,广东检验检疫部门以解决关系企业利益的问题为“突破口”,推行积极的改革措施,为企业产品“走出去”发挥了关键作用。2005年6月20日~25日,记者走访了地处西江流域的数十家企业,聆听了来自基层工作人员和企业一线的声音,这声音再次印证了广东检验检疫人无槐于“企业贴心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镇江市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众多企业普遍感觉到了阵阵“寒”意。面对同样的恶劣“气候”,镇江市部分企业从容应对,以特有的“抗寒”能力,逆流勇进,活力四射;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感冒”,难以为继,有的甚至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对于企业的“贡献率”一路走高,人才资源成为企业诸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对人才资源的争夺已呈燎原之势。近年来,企业的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面对人才的高流失率,有的企业因为成功地实施了“留才”和“流才”战略,把企业需要的人才留住了,让不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流出,并及时补充了企业空缺的人才岗位,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良性互动。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那么,作为希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如何做好人才的管理工作,使人才成为企业最…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贸导刊》2004,(16):56-56
“长虹”认为,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指导原则是“应用技术有所创新”。作为国家首批六家技术创新企业之一,在多年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长虹”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的核心推动作用,在“应用技术有所创新”原则指导下,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立足应用技术,突破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