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     
500亿斤 “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负责人近日表示。  相似文献   

2.
时事围观     
我国每年粮食损失500亿斤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方式,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改善产地初加工条件,实现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目标。为详细了解补助项目的有关情况,近日记者专题采访了农业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正>为加快解决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浪费严重问题,2014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补助力度,资金规模从5亿元增加到6亿元,增幅20%。近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实施工作的通知》,为详细了解补助政策的有关情况,记者专题采访了农业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解决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的问题,实现减损增供、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的目标,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设施,大幅度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近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这是两部深入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5亿元,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定额补助标准,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制干等设施。农业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就补助项目的有关情况作了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但住产地初加工领域由于设施简陋、疗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品质下降。据专家洲算,我国农户储粮、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针对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环节设施简陋、损失严重现象,国家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稳定了市场供应。然而,由于贮藏和初加工能力仍与实际需求差距巨大,每年农产品产后损失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各地迫切希望加大支持力度,破解因贮藏加工能力不足造成的巨大浪费,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2013年国家推出多项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为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解决质量安全隐患,加强对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的扶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为解决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2012年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3000亿元近年来,针对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环节设施简陋、损失严重,由于贮藏和初加工能力仍与实际需求差距巨大,每年农产品产后损失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3.5 万个近日,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顾问》2011,(4):34-34
农产品贮运保障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长期以来,由于保鲜手段的不完善,我国农产品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果蔬花卉产后损失率为20%-30%,折算经济价值85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贮运保鲜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长期以来,由于保鲜手段的不完善,我刚农产品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果蔬花卉产后损失率为20%~30%,折算经济价值85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贮运保鲜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长期以来,由于保鲜手段的不完善,我国农产品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果蔬花卉产后损失率为20%-30%,折算经济价值85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制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环节的设施设备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导致了产后农产品的大量损失,不仅影响到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甚至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成为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广大科技人员为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一成,其中主要是农户家庭储粮损失,每年达1500—20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180—240亿元。粮食产后损失,数量触目惊心。据笔者  相似文献   

15.
论绿色壁垒     
一、绿色壁垒造成的损失 浙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省份之一,仅次于山东、广东,连续六年名列全国省区第三位。然而,近年来,浙江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次数呈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浙江农产品的外贸出口并由此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近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投资5亿元在14个省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种种措施,足以见得农产品加工业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的原因及损失量,针对相关粮食损失原因及状况,提出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节粮减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350亿公斤     
据国家粮食局调查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撒遗留、过度加工和粗放加工,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在350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是农财两部自2012年起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为研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政策实施成效,笔者选择陕西省白水县、三原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西吉县进行了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成效,指出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为解决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简陋、方法原始、产后损失严重等问题,农业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