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正视汽车召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人瞩目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然而中国的汽车企业不敢轻言召回,原因有两个:召回汽车成本大;担心声誉受损。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的企业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对中国汽车工业的保护也将逐渐放宽,中国汽车企业只有正视汽车召回,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林劲榆 《市场周刊》2004,(47):27-27
本刊讯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发布信息透露,今年第四季度很多汽车生产企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亏损或到了亏损的边缘,估计全国处于亏损状态的汽车企业有1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占了相当数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已发展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但奠定了汽车消费的基础也促成了各级城市汽车市场流通和发展的格局。同时,汽车企业市场份额的竞争,品牌营销氛围的需求则推动了汽车市场各项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了汽车市场整体格局及交易规范化水平。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经过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不断地调整和充实,逐渐平稳地向良性机制循环发展,市场已出现向多元化功能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入世五年,中国汽车产业逐渐深入被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之为深海的WTO商战中。回首五年,本土汽车企业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销售数量方面似乎都驶上了快行道。无论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还是北京车展上本土汽车品牌高端产品的频频亮相,皆已显示出本土汽车企业似乎已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突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外资、合资企业品牌仍旧牢牢掌控利润相对丰厚的中高端市场。仍旧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本土汽车企业意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商海大战中取得最终胜利仍旧充满了诸多的陷阱和挑战。 本文聚焦汽车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品牌传播。检讨目前本土企业品牌传播活跃态势下隐藏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了国外本土汽车品牌、其它行业本土企业品牌成功崛起的案例。为本土汽车企业品牌传播助力本土汽车企业竞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市场》2010,(12):12-14,16-18,20-22,24,26,28-37
对于扎根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企业来说,每一届北京车展都是他们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本届车展则更是如此。在中国车市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之后,此次车展的规模、档次也得到了当然的跃升。  相似文献   

6.
对于国产车的纷纷出口,业内人士觉得是顺理成章的。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急剧升温,中国汽车产品向国际市场进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的汽车企业应该抓住时机,在中低档汽车方面打开一个缺口。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不长,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所以要想在欧美市场站住脚还很难。但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也有优势,可以造出2—3万元的汽车,这在发达国家是很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刘猛 《新财富》2004,(11):82-83
国内庞大的汽车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使轮胎行业这一化工制造业中的夕阳产业对各路资本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以国际轮胎企业三巨头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强势进入中国之后,本土企业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04,(29):28-28
最新统计表明,虽然受到中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等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销增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幅回落趋势。那么,今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叉会是什么样呢?业界出现了两种“声音”  相似文献   

9.
第八届北京国际车展结束了,为了参加此次展览,汽车厂商可谓不惜血本。目的是加深本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加之媒体大肆渲染,汽车行业一片繁荣热闹景象。然而,在车展前夕召开的首届中国零部件企业家年会上,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雨时先生的一席发言,拨开了汽车行业浮躁的泡沫,揭示了汽车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发人深  相似文献   

10.
上海扬浦区广中路565号,一小片朴实无华、规划井然、清洁工整的建筑物,其门前飘扬着三面旗子,中国、美国和公司旗帜。这就是中美合资的上海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中国目前最大的汽车冷却风扇总成企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吸引的不只是大众、通用、丰田这样的汽车巨头。在知名世界汽车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后,一向默默无闻的印度本土汽车企业塔塔汽车公司也在谋划撬开商机无限的中国市场大门,希望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切得一块蛋糕。日前,塔塔汽车公司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拟将塔塔汽车引进中国生产。预计在2005年3月底,塔塔将会得出最后的结果,以决定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还是通过华晨进行进口销售。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发展迅猛,市场环境急剧变化,使我国汽车产业面临重组和整合压力,企业利润不断下降。这就迫使汽车企业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来讲,现实的可行之路就是必须迎合市场需求变化、提高服务水平、建立自主品牌、选择适合的销售模式,才可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市场》2004,(11):38-39
在如今汽车设计日益趋同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将发动机作为了参考要素。而对于发动机专业知识的匮乏,使不少消费者在对发动机进行甄选时只是将一些技术参数进行简单的对比,有些消费者甚至在选购普及型汽车产品时,也将发动机的品牌作为了品质的保证。于是一些精明的厂家便抓住消费者这一心里,将一些在国外早已处于落后水平的发动机产品经过重新包装后引入国内,而某些国外企业也借机将在国外已处于换代阶段的产品拿到中国市场“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14.
《市场周刊》2004,(40):26-27
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期盼,又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后,理论界、消费者、商家都在问:中国汽车市场怎么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市场、消费有意义,对中国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来听听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汽车市场现状最真实的声音,从著名的合资公司、民营企业老总们.到对汽车市场颇有研究的研究和咨询领域专家,他们才是市场的“前沿兵”……  相似文献   

15.
王琳 《致富时代》2011,(5):103-103
为了扩大市场,保持竞争力,也是应对全球化形势下国外汽车品牌的步步紧逼的内在要求,中国汽车企业在成长的道路上从无到有,不断推进营销战略的改进与创新,造就了百花齐放的新的汽车营销传奇,该文结合具体案例阐述这方面的内容,展示一系列中国汽车企业营销制胜的当代风采。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首次推出“3.15特别专刊”报道,将关注点确定在汽车行业服务方面,旨在深度挖掘在汽车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让广大读者、汽车消费者了解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和创新,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够有让消费者信赖的服务品牌。在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和低迷之后,对于鏖战中国汽车市场的车企来说,2012年的“服务战”愈加关键。《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着眼于汽车服务领域,力求打造每年一度的汽车服务盘点盛事,形成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行业品牌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张毅 《市场周刊》2005,(15):34-34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汽车产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但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些因素依然存在,一是自主开发能力较弱,整车和汽车零部件都存在同样问题。二是汽车企业规模较小,汽车行业“散、乱、差”现象并未根本解决。三是产品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缺乏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杨力  谭小兵 《大经贸》2005,(7):66-69
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本田车热销中国之际,本田选择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合作, 进入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本田在中国建厂,在实现了长期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避开了中国高昂的汽车进口关税,可谓“一箭双雕”。企业如何觅得并把握住“一箭双雕”的机会呢?这或许就是探讨广州本田成功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轿车产销96万辆!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去年全年中国轿车的销量不过1.9万辆。有业内人士认为:照此趋势,10年左右中国的汽车销量就会超过1000万辆,与美国一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汽车业就真的步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呢?以笔者之见,这一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在中国汽车业的持续发展中还有一道道坎,其中一连串的问号足以使人从浮躁中冷静下来,转入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自去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出现了可喜局面,出口的品牌、品种和销往的国家均呈现大幅上升态势。最近,权威部门公布了汽车企业出口排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