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萨马阁茫茫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群活泼可爱的精灵——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兰猴。它们终年生活在雪线  相似文献   

2.
谢员  唐微  梁翚 《当代经济》2018,(1):126-128
本研究以288名银保理财顾问为样本,探讨了工作—生活冲突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以及工作—生活满意度和前瞻性人格分别起到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银保理财顾问的工作—生活冲突能正向预测其离职意向;工作—生活满意度在工作—生活冲突与离职意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工作—生活冲突与其工作—生活满意度负相关;工作—生活冲突与工作—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受到前瞻性人格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有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够长期延续的生活,在这三个维度上积累,形成传统。生活世界外生的或内生的变动,也依这三个维度分解为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变动。与传统相冲突的变动,只要足够强烈就可使传统持续演变。转型期社会的特征,是变动与传统的持续冲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最显著的变动,可表述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小世界"网络结构的扩展过程。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机会、财富和权力在人群当中的"幂律"分布,从而引发普遍的正义诉求——表现为大众对"公平"的迫切需求,这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初级形式。在精神生活的不发达阶段,大众在社会生活维度上的正义诉求不能转化为精神生活维度上的自我满足。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平面之内满足正义诉求的基本途径,是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消除或缓解权力的幂律分布,从而要求生活世界的网络结构从效率主导的演变为情感主导的。物质生活的效率原则与情感生活的心性原则之间的冲突,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包括生产性、生活性和保障性三大类农村公共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00—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3年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整体上呈增长态势,其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农田水利等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较高,而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的供给水平较低;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与国家政策有关,反映了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上的行为偏好。  相似文献   

5.
用水效率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指标。基于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研究引入Super-SBM模型来评价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的生活用水效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自相关程度和局部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生活用水效率总体波动下降,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西部用水效率变化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H-H集聚区为北京、江苏和浙江;L-L集聚区为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H-L集聚区为广东,发挥局部空间溢出效应。(3)中国生活用水在用水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正相关,区域间仍存在差异较大的平衡缺口。研究为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估计了不同收入水平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分析了现行的阶梯电价政策对不同收入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和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电需求的价格弹性在-0.239~-0.660之间,收入弹性在0.343~0.577之间;2007—2011年,收入水平为0~1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50千瓦时以下,收入水平为10%~100%的城镇居民家庭的月均生活用电量在189~240千瓦时之间。指出中国现行的阶梯电价方案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用电特性和价格弹性,提出新的阶梯电价方案。该方案既可提高低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福利,又可减少高收入城镇居民家庭的超额用电需求,并降低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用电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部分省份1998—2010年的人均生活二氧化硫排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通过建立省级面板模型,分析了中国生活二氧化硫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以北京、浙江等省份和地区为代表的生活二氧化硫排放处于下降区间,而以安徽、云南为代表的不发达地区的生活二氧化硫排量仍处于上升区间。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实现了质的飞跃。结合消费演进规律,应用"制度—行为—结构"的分析框架,全景与重点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新中国70年居民消费生活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概述居民消费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日益成为主流条件下的居民消费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环境质量公报看中国环境大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就是生活质量”,甚至“环境就是生产力”,这些提法在2005年的中国几乎要被归到“陈词”系列。但与这种世界领先水平的认识不相匹配的是,中国的环境大势不仅不领先,甚至“前途叵测”—迄今为止,事实总在颠覆各种“计划”、“规划”。当前环境态势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04  相似文献   

10.
基于省域2006—2014年保费收入,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潜力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发展类型;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保费收入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保险业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两极化特征;随着保险市场日益成熟,中国保险业市场发展出现三个高值区:北京—上海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极化现象也在逐渐弱化。(2)各省份之间的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其中,保险业市场发展潜力明显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中部以及新疆、四川等地。(3)保险业市场发展处于"低水平—高潜力"的省份空间分布较分散,且多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而处于"高水平—低潜力"的省份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4)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金融业发展水平等对保险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人民生活水平和金融业发展水平等对保险业发展潜力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8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显著减少。1988—1995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但此后基本保持稳定。分析收入和贫困决定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教育、性别和中共党员等特征扩大了收入差异。来自政府反贫困措施的生活困难救助对减少城镇贫困影响很小。城镇贫困的缓解几乎完全归因于经济增长而非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12.
7月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同时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前往格尔木市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7月3~5日中国—冰岛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结束中国—冰岛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第二次会议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在为期两天的磋商中,双方代表就中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内容深入交换了意见,就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结论达成一致。报告认为,建立中冰自贸区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议双方政府尽…  相似文献   

13.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人口年龄的划分标准将人口划分成未成年人、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运用经济学中的边际理论,应用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金融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城市家庭人口结构变化对生活用水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家庭人口对生活用水的边际影响呈现"显著降低—缓慢增加—略有下降"的趋势;(2)不同家庭结构对生活用水的影响不同,未成年人对生活用水的边际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青年人对生活用水的边际影响呈现"U"型变化,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对生活用水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增加和减少的情况并存,且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老年人口对生活用水的边际影响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3)从整体上看,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对家庭生活用水的边际影响程度为:中年人未成年人老年人青年人。文章的研究结论揭示了西部城市家庭人口结构与生活用水的相关性,可以为制定科学的城市家庭用水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成效主要不在干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而在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优劣,在于经济增长是否使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考察西部地区2004—2008年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改善西部地区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居民电力需求弹性的估计对于学者研究居民电力消费行为和政策制定者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政策分析都至关重要。文章采用ARDL模型对全国层面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一直对居民用电实行低电价政策,昂贵的补贴政策导致了电力的过度消费;第二,1980——2011年间,中国居民电力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389,收入弹性为0.601,居民电力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直接提高电价会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两点都表明我国有必要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当前,居民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生活部门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能耗部门,随着居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还将持续增长。文章对1997—2015年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ARIMA模型对2016—2025年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5年,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碳排放增速和占比于2005年超过农村;城市煤品碳排放波动下降,油品碳排放比2005年增速加快,到2015年与煤炭碳排放相差0.073 5亿吨。农村居民煤品碳排放仍然较高,油品和气品碳排放增幅远低于城市;到2025年,居民能源消费碳排放达到7.87亿吨,年均增长率7.13%;煤品碳排放持续下降,但减速较缓,油品碳排放自2016年起超过煤炭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居民碳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文章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运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从绝对视角来看,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负值)、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研究结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集约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倡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地理》2021,41(2):72-81
文章计算2000—2015年中国省际城镇化质量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采用标准差椭圆、协调发展指数及空间差异系数、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化趋势、整体协调发展状态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各地区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在0.11~0.71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在0.23~0.69之间,均处于波动变化状态。②城镇化质量指数的重心位于河南,偏转方向为"西南";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重心在陕西,偏转方向是"东北—东南—西南"。③协调发展度总体属于良性发展趋势;空间整体分布状态先积聚后扩散。④水资源承载系统主要约束因素排序:人均供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年末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产水模数,城镇化系统主要胁迫因素排序:城镇恩格尔系数图书馆数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国将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社会性管制,保持经济较快更好增长。初步预测,2007年经济增长率将在9.6%——10%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在1.2%——1.5%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以净化生存环境 ,还我绿色家园”为主题 ,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态势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于 1 999年 1 1月 1 2— 1 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就中国城市垃圾的现状、特点、危害、未来趋势及对策建议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专题讨论 ,形成以下共识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十分严重 ,治理城市生活垃圾已迫在眉睫 ;弄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及找出其存在问题 ,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等不同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管理与治理法规和政策。垃圾是一种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