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行社脱钩后,农村信用社在改进支农服务、完善内部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加快电子化进程等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作为农信社改革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革却举步维艰。文章剖析了农村信用社现行产权制度的缺陷,进而指出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阐述了农信社实施合作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设想,并初步探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2003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亏损长达10年的中国农信社开始启动改革之旅。几年来,通过将农村信用社管理和风险责任移交省级政府,“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体制框架已经形成;通过多样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其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2003年全行业扭亏为盈,是改革形势最好的一年。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和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与发展,而且制约了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经济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改革已经启动。这轮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每个具体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还要认真总结过去农村金融改革“修修补补”的教训,调整改革思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涵括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以及民间金融机构等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在农村金融体系和部署确定的条件下,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问题很多,最核心的是产权问题。鉴于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采取一种规范的全国统一的产权制度模式不切实际。农村信用社改革应是目标一元,模式和路径多…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搞活业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农村信用社的职能作用与当前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不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需要。因此,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就应当解决如何适应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本文拟就为什么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阻力以及如何深化改革等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正面临新一轮产权改革。针对当前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探索去行政化的区域组合道路,按经济区域设置法人架构,按经济区域组合不同层次的法人体系,如实施规模较大乡镇农村信用社一级法人、跨行政区域法人组合、同一经济圈(带)内组合、经营能力强弱的地区农联社的资本组合等。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作为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的农村信用社.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代,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深入发展是人们所关心的重大课题。对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今后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经营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业务的发展,特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不很适应.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信用合作理论研究落后于改革形势。对农村信用社在金融界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进一步理顺行、社关系,改革走向何方等问题研究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部分农村信用社采取变通方式强行达标。资金扶持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制度设计中的一种正向经济激励机制。但部分“硬指标”却给农信社的改革带来了“高水分”,他们不惜通过人为的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改善资产质量、提高资本充足率。  相似文献   

9.
《金融纵横》2006,(5):59-6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资金、负债、网点及其职工数量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3年新一轮的改革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更加趋向于规范化、成熟化。2004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全行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已不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改革,尽快使农村信用社成为产权明晰、管理民主、风险责任落实,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颖 《中国金融》1996,(10):14-16
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薛颖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巩固和发展的基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农村信用社逐步改为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合作性金融组织,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皓 《海南金融》2011,(12):72-73,84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使我国农村信用社重新焕发活力,“花钱买机制”效应日益显现,但农村信用社在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仍需深化.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取向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特点、遵循市场原则、合理定位产权制度发展方向、理顺管理体制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成败与否将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现状、潜伏的风险分析,提出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不仅是个金融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促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中央这一决定进一步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加快信用社的改革,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当前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农村信用社长期健康发展尚面临一些困难,本文拟对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症结以及进一步巩固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发展过程中的不断改革,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之中,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支持农业发展、服务农业经济的合作化金融机构,在50年代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却陷入了困境,走向了低谷,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建立政策性的农村合作是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立足于支农第一线,服务于“三农”,为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已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面对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所面对的机遇和信用社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农村信用社的治理模式、完善小额信贷的运作机制、提高员工素质等建议,从而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市场定位,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笔者认为,对于当前正在通过深化改革,稳步发展壮大的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在县域资金实力已雄居第一的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来说,应毫不犹豫地跳出狭义"小三农"、"小额农贷"的小圈子,把县域内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经营业户等统统纳入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归属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内,旗帜鲜明地把市场定位于县域经济,切实有效地担当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志贤 《时代金融》2014,(6X):98-98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社会经济中一项重要的金融组织机构,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新的发展要求,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农村信用社的改制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积极采取应对的措施,才能保证农村信用社改制的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