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1+10”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合作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合作战略重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云南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大踏步地走进东盟市场。一、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现状云南与东盟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济》2010,(12):59-59
2010年11月12日,第九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召开。我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和文莱交通部部长阿布·巴卡尔共同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东盟10国交通部长和副部长。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中老缅泰四国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4.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郭铁志 《北方经济》2005,(10):30-31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西南地区与东盟发展经贸关系的现状与问题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熏中国与东盟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西南地区意义重大熏为西南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熏为西南的引资和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在11月4日下午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上,南宁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与印尼第一现代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南宁国家高新区迎来了此次盛会后第一家由东盟国家投资的进入南宁的工业企业。同样是在2004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国家科技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贸区(CAFFA)是我国参与的第一个自贸区,迄于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月“早期收获”作为先期启动安排开始实施,11月,《货物贸易协议》签署;2007年《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投资协议》也将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于2010年建成。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诸国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202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9%。200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9%。目前,双方已互为对方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9.
王士明 《北方经济》2013,(12):37-40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正式启动,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根据《货物贸易协议》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税不断减让,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五国2002-2011年10年间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数据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与东盟五国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原因,由此得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仍为产业间贸易,10年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提高湖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经济》2003,(11):19-21
2001年11月6日,朱钅容基总理在第五次东盟首脑10+1会议上,提出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TA)的构想,得到东盟各国的认同,2002年11月4日,我国政府与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的签署标志中国与东盟FTA谈判正式启动,并定于2004年6月结束。2005年正式实施双方的关税减少计划,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这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省如何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湖南在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东盟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东盟包括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文莱10个国家。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计划。2004年9月,在中国一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双方在北京最终就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根据协议,中国和东盟双方从2005年起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从2005年7月20日开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开始实施全面降税进程,分阶段削减关税,到2010年相互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其中,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可享受多5年的过渡期,到2015年将大部分产品关税降为零。此外,各方还将取消所有进口数量限制及与VvTO规则不符的非关税措施。自贸区全面降税实施一年来,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出现了较快增长,取得了预期效果。以中国与东盟贸易额最大的省份广东为例,据海关统计,2005年7~12月的两地贸易额就已突破200亿美元关口,达到20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4.5%;2006年,广东对东盟出口146.7亿美元,继续大幅增长26.7%:自东盟进口294.8亿美元,稳步增长16.4%。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1月,东盟十个成员国表示,将与中、日、韩三国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2001年3月28日,中国与东盟同时宣布, 在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下,正式成立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研究论证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因此,除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外,“东亚自由贸易区”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股新兴的力量,它将对我国带来深远影响,值得重视。 一、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2000年11月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提出了“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其实,早在1990年…  相似文献   

13.
杨吉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0,(12):34-37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行,中国与东盟之间约7000种产品开始享受零关税待遇,实现了货物贸易自由化。2010年11月10日至14日,第四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再次在重庆举行。该论坛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君里 《珠江经济》2004,(10):36-41
2002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间的经贸合作,由侧重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有力推动下,经济与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包括旅游合作、资源开发合作、农业合作、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合作、人才培训合作等一系列的合作已经启动,而且正呈突破性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板块市场正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道》2014,(6):46-47
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政府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履行了一站式信息中心和活动中心的职责,致力于做中国—东盟睦邻互信的促进者、务实合作的推动者、友好情谊的传播者。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关系从对话伙伴、睦邻互信伙伴成长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加强,经济融合加深,人文交流频繁,互联互通加速。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一东盟合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6.
机遇东盟 商机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月28日至30日,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温家宝总理将出席同时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及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将是温家宝总理此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次会议将是中国和东盟推动经济一体化,增强政治互信的重要~步。自贸区建设进程和中国东盟的合作都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陈玲  黄兰迪 《发展》2006,(12):65-66
从2003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全面启动到2006年11月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不仅不能没有农业,而且不能没有稳定发展的农业,农业保险作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其意义所在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加强,使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思考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雷克强  孙宝  郭凌云 《广西经济》2010,(2):23-25,28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广西作为中国对接东盟的最前沿,近年来紧紧抓住机遇,努力扩大与东盟经贸往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据海关统计,自2001年以来,东盟已连续9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已成为广西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货源地。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2002年的6.3亿美元跃升至2008年的39.9亿美元,年均增长36%,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对广西外贸进出口规模、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等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报道》2023,(4):68-69
<正>东盟国家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各国互鉴、互容、互通的桥梁和纽带,能有效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2021年11月,在双方领导人倡导下,中国—东盟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多项多边和双边共识,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其中,双方在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实现了高等教育学历互认,职业教育共享共建和青年交流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20.
王刚 《中国西部》2011,(21):104-111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当年7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同。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冈。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