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避免不开的症结问题。近年来,商业欺诈、逃债赖账、财务造假等失信失范行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我国信用体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信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避免不开的症结问题。近年来,商业欺诈、逃债赖账、财务造假等失信失范行为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构建我国信用体系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开展信用教育与信用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信用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个被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就是在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中信用缺失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诚信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没用信用,就没有秩  相似文献   

4.
诚信问题从去年以来的社会热点变成今年“两会”上一个热点,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一个问题,充分说明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性。“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呼吁:让失信者受到惩戒,让守信者得到鼓励,让信用成为财富。信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但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有关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的欠缺和政府维护社会信用职能的不充分发挥,使信用的效用以及部分人信用观念发生了扭曲,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惜丢弃诚信,以谋取一时的利益。从商业贸易中的合同欺诈…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信用缺失作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国目前经济乃至社会整体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要全面认识和分析社会信用缺失的表现、成因,采取有效根本措施,尽快整肃社会信用,重振良好社会信用风气。  相似文献   

6.
郝文波 《中国经贸》2009,(16):133-133
目前在我国存在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信用危机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根源,总的来说是市场经济转轨阶段的特殊表现。因此,重建诚实守信的伦理规范,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朱雯 《改革与战略》2009,25(6):147-149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不是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有技术手段、交易成本、市场习惯、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没有建立符合国情的电子商务信用机制模式。在电子商务概念己经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背景下,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须尽快解决我国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用问题。本文就电子商务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构建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谈信用经济     
陈媛 《辽宁经济》2003,(11):32-32
目前,造假、不讲信用已经渗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整个社会存在的信用危机,已经严重困扰企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秩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之一,因而有学者呼吁,信用污染已经与环境污染、权力污染“平起平坐”,成为我国的“三大污染”。  相似文献   

9.
信用学初探     
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及同一时代的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建立的信用关系,形成的信用制度和信用形式,产生的信用问题也是不同的。 一、信用问题的提出 在自然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里,维系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纽带是人情。而在商品经济时代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维系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纽带是信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及其行为准则也随之变化;已成为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生活主要组成部分的信用体系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社会制度或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和不同社会领域里,形成的信用类型、信用方式、信用原则、信用标准、信用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因此,在我国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而政府信用体系的建立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1.
重建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失缺现象相当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建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方经济》2004,(9):72-74
对于信用信息的披露,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不断努力探索中。常见的信用信息披露形式有:试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对信用良好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通过红盾信息网站、新闻媒介、提供查询等方式进行公示;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创建活动;银行系统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咨询系统了解信贷企业的信用状况;信用中介利用报纸、报刊、电视等媒体公布自己的信用评级结果。但在实践中,笔认为社会信用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健 《辽宁经济》2010,(3):91-91
民间信用是我国社会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方面,它的存在弥补了我国金融秩序上的漏洞,如果管理得当,它不仅能解决民生问题,而且还能稳定我国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对其不加以管制,完善相关立法,让其过度随意发展,则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滋生更多的不正当竞争,甚至可能为不法份子提供生存空间,成为不法份子的“提款机”。因此,民间信用成为了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如何正确对待民间信用,如何引导使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义全 《天津经济》2005,(10):31-33
信用问题是社会经济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大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信用则是金融安全运行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我国已经进入WTO承诺的后过渡期,中国经济将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中,信用将作为我国进入国际社会的通行证,信用的缺失不仅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最终会波及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王进  王宁江  章铖 《浙江经济》2006,(20):22-2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我国是项全新的事业。近几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开展实践和探索,成为各行、各业、各地关注的热点。因此,科学认识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用以指导实践,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较为紧迫。  相似文献   

16.
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却不容乐观,信用缺失不但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而且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和秩序。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既有外部环境的问题,也有内部管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的信用建设,迫切需要从社会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危机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倍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该文指出,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良好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最初的交换到扩大了的市场关系都是以信用为基本原则的。到了互联网时代,信用几乎成为电子商务的灵魂。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也就没有交换和市场。发展市场经济最终也只能是句空话。然而,当前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信用失衡现象十分普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处可见。三角债、拖欠贷款和银行不良债权反复出现,各种经济犯罪连年增加,日趋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信用管理体系严重滞后,不协调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信用缺损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从金融角度分析我国信用缺损表现及原因 1.不良贷款比重较大,超过国际警戒线,且沉淀严重,处置难度大 我国全部金融资产中,银行业资产占85%以上。四大国有商业银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信用都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诸如“三角债”、银行巨额坏账、法院判决执行难、假冒伪劣泛滥成灾等社会瘤疾,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所致,信用缺失正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一、当前我国市场信用缺失的严重局面目前我国市场信用水平低下的状况已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用短缺局面已相当严重。市场信用恶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许多企业早已成为惊弓之鸟,企业之间的业务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