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嘉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大措施,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和校园的稳定。随着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加强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研究和探析,并提出对其常规工作的建议措施和风险防控的相应对策,有助于此项工作顺利及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不畅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静生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2):53-56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可喜成绩,但较高的违约率已使这项制度面临考验。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优化国家助学贷款信用环境,加大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助学贷款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明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77
国家助学贷款自实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除了加强学校同银行间的协作,完善有关政策和简化相关手续,加大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外,还应尽快建立面向学生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运作,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央银行等相关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改革政策性目标由商业银行运作的模式;有效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简化申贷手续,提高贷款效率;提高贫困生鉴定的准确性,保证助学贷款公平性;贷款额度,还贷期限的人性化设置;完善助贷管理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是主要的方向,也是重点、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0)
从国际经验来看,包含美国、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偿还机制与偿还能力不匹配、主观个人诚信问题、违约处罚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的重要成因。在还款政策方面,借鉴目前国际主流的收入条件贷款(ICL)模式,提供更多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选择,同时追踪个人偿还能力;在还款教育方面,协同家庭、学校等各方力量,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在行为惩戒方面,协同政府、高校和银行等主体,优化风险分担机制,形成坚决有效的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6.
尹霞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3):38-40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而推出的重要政策,目前已初见成效。当前国家助学贷款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学校承担工作量过多,管理不到位;学校承担风险补偿金大,积极性不高;贷款学生还贷意识不强,违约现象多等问题。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校应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降低贷款风险;国家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应提高认识;政府应加快信息网络、制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关于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朝达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1):114-117
自从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高等院校推行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高校部分贫困生解决了经济的困难,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及管理方面还存大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措施。高校在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要加强内部的宣传、教育、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谈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珍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2):44-45
国家实行助学贷款政策帮助贫困学生圆了大学之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但在实践中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还款率低。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特别是诚实守信教育、建立信用信息查询制度,依靠制度、机制促使还贷,调整政策加大还贷力度,切实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从1999年6月出台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并开始试点。但这个极具人文关怀的制度的实施结果并不十分理想,如何调整、完善、创新,让政府、学生、银行和高校四方“多赢”。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试行三年多来,使成千上万的高校大学生得以顺利毕业,但是随着贷款的继续实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个人征询系统所匮乏,大学生信用观念的淡漠等。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工程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这些问题在如何使银行、学校、个人的全方位合作,努力提高大学生还贷率,创造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高校、个人的“三赢”局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是商业贷款的一种形式,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学生还款率的高低.学校作为连接银行和学生的中介人,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主体之一,助学贷款拖欠率太高会对学校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学校在其他方面和银行的资金合作关系.因此,高校应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贷款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管理,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良性、健康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庞赫然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6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加速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辽宁作为教育大省拥有地方高校70所,2005年按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运行以来,全省地方高校基本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范围,走在全国助学贷款工作的前列,但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应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助学贷款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加强诚信观念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构;建立银行与学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将风险补偿金的支付与管理工作的绩效挂钩。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卫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22(4):21-26
2000年国家首次提出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银行对助学贷款缺 乏动力,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贷款数额差异。可考虑成立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 心,由农发行负责经营管理,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助学贷款领域;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督促作用,真正落实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16.
17.
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银行在经营这一项业务时面临着社会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政策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政府,银行,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才能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成为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首先从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过程来论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公共政策.然后从可获得性、公平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政策所存在的不足.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窦兰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42-143
日本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对我们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具有借鉴作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银校全面合作,进行规范管理,加强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福建省结合省情,积极探索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建立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强高校管理工作等,进一步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