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璇 《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11,(6):87-89,106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对存在主义流派命题的处理别具一格,具有双重性的特征。不仅对主人公的荒诞性的经历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描述,同时也使其所经历的人生之旅凸显存在主义观点的荒诞性,继而将自由的观念引向了荒谬的结局。本文旨在探讨塞林格的作品中所具有的处理存在主义的文学流派和哲学命题的方法,以加深对塞林格小说创作的特点及方法的理解,论述其创作技巧、哲学观念及其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00-103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是联邦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小说主人公格雷诺耶是一个天生缺乏人的气味却同时拥有超凡嗅觉的天才怪杰,体味的缺失导致他展开对气味的疯狂追逐。主人公对气味的追求过程暗含对自我存在的追寻,他的疯狂行为既是为了实现生存价值,也是为了摆脱生存恐惧,而那瓶他谋杀26位少女并攫取她们的体香制成的绝世香水,从根本上象征着"存在与虚无"。 相似文献
3.
陈晓英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6):105-106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具影响力的一部戏剧,莎士比亚在这部剧中为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图解。本文从"哈姆莱特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和"哈姆莱特的自由选择"两个方面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这部戏剧的解读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6):108-110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文章运用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理论解读《恶之花》,挖掘其另一番深意。波德莱尔也有着向死存在的意识,毅然站在时代的前端肩负着"诗人的诗人"的重担,与海德格尔有着划时代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牛丽军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71-74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呈现了密西西比河沿岸乡镇市民荒诞的生活百态。主人公哈克自由地选择并追求刺激、冒险的生活,始终执着于纯真、乐观的人生态度,昭示了马克·吐温对生存的思索以及他对荒谬世界之人生出路的探求。 相似文献
6.
7.
阳慧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4):72-74
该文通过解读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认为以单一的结构蕴含深刻的思想,以白描的手法展现生动的内容,以象征的手法揭示深远的寓意,为海明威"冰山"原则的艺术向度。 相似文献
8.
周文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1):60-62
大江健三郎文体的艰涩,故事的荒诞,使读者很难接受.<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自成为诺贝尔奖获奖作品以来,论析这部大江的"集大成"之作的文章也不多见,因此,试作阐释,以求给读者一把解读大江文学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辛德勒的名单》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一些伦理困境.结合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通过细读文本,以“存在”和“自由选择”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文本中主要人物在荒诞的战争境遇下,用存在来解释自己的本质,通过自身的自由选择,行善或作恶,同时阐释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文本阅读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6-58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深陷守护儿童纯真、事物永恒和世界纯洁的虚妄之梦中,幻想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阻止儿童坠入成人世界,忽视了儿童的成长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在荒诞扭曲的外部环境、逆来顺受的性格缺陷、虚无模糊的抗争目标以及挥之不去的死亡情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霍尔顿逐步从反叛走向覆灭。 相似文献
11.
12.
海明威的《雨中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这两篇短篇小说运用了相似的象征手法,揭示了共同的主题。通过对这两篇小说中象征手法的分析,挖掘其"海面下的八分之七",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赵盼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从荒诞幻觉给剧中人物带来的片刻的幸福,到它分崩离析后给剧中人物带来的幻觉破灭,爱德华·阿尔比的《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揭示了人们从荒诞幻觉里重新觉醒的过程。论文从对剧中一系列荒诞形象的分析,揭示了阿尔比对我们的启示,即在现实生活里,人们要敢于正视荒诞的存在,并且用行动远离荒诞,认真生活。 相似文献
14.
陈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2)
从认知诗学的原型理论、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概念隐喻和审美意象等几方面解读《在地铁站》,可体现诗歌语言特征对读者产生的审美心理效应,关注读者对可能世界的再认识,体会诗歌的新涵义,得到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5.
芮雪梅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
作为文学的一种新形式,口语体文学以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吸引了读者的目光,翻译口语体文学也成为翻译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施咸荣翻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尽量保存原文的语言特色,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对当时中国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张明兰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Z3):295
海莲娜·玛莉亚·薇拉蒙特司是当代美国墨西哥裔重要作家之一。文章认为,《在基督的脚下》描绘了上世纪90年代加州墨西哥移民的生活和工作状况,探索了种族之间的环境正义,揭露环境恶化的殖民主义、环境种族主义根源,代表本族裔表达对环境正义的诉求,深切关注环境、家园、种族、性别之关联,表现出强烈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8.
高迎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91-192
爱德华·阿尔比是美国荒诞派戏剧的大师,他的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反映了生存于后工业社会的现代人内心的孤独与绝望。该剧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在情节、主题、表现形式和戏剧结构方面都体现出荒诞派戏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马玉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02-203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符号被广泛应用,为主题服务。论文旨在探索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象征符号的效用。通过对该小说中各类符号的研究学习,试图揭示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复杂的性格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霍尔顿.考菲尔德作为战后青少年中的代表人物,表面乖张不羁,实则纯真朴实,有同情心。在小说中,众多象征符号勾勒出了一幅幅文学场景,展示了主人公所处的现实世界以及他所追寻的理想国度。 相似文献
20.
蔡晨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67-70
朝鲜的旅游,让我发现了夜郎自大的心理,改变了狭隘局限的目艮光。从这个意义来看,此行获益匪浅——我们身处多元的世界,实在需要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