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和个人处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跨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和合作中频繁出现.跨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误释成为跨国企业急于解决的问题.而跨文化认知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受到许多企业和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跨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进行分析,提出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境看语言交际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交际,注重听者的逻辑推理过程。交际成功的前提是认知语境的重合.即交际双方一般语境信息和特殊语境信息的在认知上的重合。省力原则是交际双方选择语境的心理理据.而心理敏感区则会导致激进的语用推理,造成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3.
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内探讨了元话语在学术讲座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它是如何帮助讲座人实现与听众的有效沟通。元话语可以视作讲座人为了有效传递交际意图,在顺应听众的不同认知语言语境、心理动机、社交语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同时,顺应是学术讲座中元话语选择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4.
会话"合作原则"的跨文化相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并以格莱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为主要理论框架。本文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对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体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以西方文化事实为背景的合作原则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和交往规则并不具备普遍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关联理论为框架,论证了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动态特征及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语言交际即语境选择、调整、顺应的构建过程;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话语与语境的“互动共变”的关系。交际过程是语境与话语交替循环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由关联理论视角看转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翻译看作双重示意——推理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相互关联。如果三者成功合作,原文和译文之间便可以实现最佳关联。转喻翻译可以在关联理论的模式框架内,通过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下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浅析英语语法在交际法中的地位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足以证明语法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然而随着交际法的流行,语法教学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并有被忽略的危险,特别是在大学英语的语法教学问题上,有人根本否定语法教学的必要性。该文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证明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语法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在交际法教学框架内实施语法教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母语在俄语教学中作用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曾经在我国和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十分盛行的直接法、交际法等否定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强调完全用外语教学。而翻译法、认知法的观点恰恰与此相反,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应当且必须大量使用母语。上述各教学法流派在当时发挥了它们各自的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它们都走了极端。我们应汲取它们的优点和长处,在外语教学中正确对待母语原则,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为用外语交际才是我们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母语在俄语教学中作用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曾经在我国和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十分盛行的直接法、交际法等否定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强调完全用外语教学。而翻译法、认知法的观点恰恰与此相反,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应当且必须大量使用母语。上述各教学法流派在当时发挥了它们各自的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它们都走了极端。我们应汲取它们的优点和长处,在外语教学中正确对待母语原则,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为用外语交际才是我们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的理论。并提出了以交际策略为支撑的旅游专业学生的公共旅游英语学习框架,以此说明交际策略在旅游专业学生公共旅游英语学习中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预设有事实预设、信念预设、状态预设、行为预设等种类,在广告文案叙述的客观性、礼貌原则、导向作用等方面体现出积极作用。预设的巧妙运用大大增强了广告语言的说服性。  相似文献   

12.
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前提具有合适性、共知性等特征。在英语广告中经常运用引用前提、实效前提、隐含前提、对比前提等手段来直接影响商品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以实现说服公众购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预设(Presupposition)是由德国学者弗雷格(Gottlob Frege)提出的重要的哲学和语言学概念。预设触发语是能产生预设的词项或表层结构形式。自从1965年乔姆斯基在他的语法体系里增加了语义部分,预设作为意义的一种自然也开始成为一个研究课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语用学在中国迅速兴起。很多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为我们引进和介绍了预设这一语用学重要论题。但目前我国从事现代汉语预设触发语研究的学者还不多,研究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带有歧视含义的“也”的语用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预设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有关。作为预设诱发语“也”的基本作用是表示类同,并由此衍生出表示歧视含义,“也”能传达歧视含义,主要是为了语言使用中的经济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5.
预设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日常交流中人们也常下意识地在运用它。由预设问题而引发的理解晦涩对我们的正常沟通与交流构成了一定的阻碍。预设的出现其实有迹可循,它也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被消除掉,研究这些特征对于正确理解与成功交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用前提是指交际双方的共有知识。在这些共有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文化相关的。而共有文化语用前提的缺乏正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一种特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也是如此。处理文化语用前提缺省可采用加注、增益、替代、意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是新闻报道创新的前提。只有新闻编辑的思维创新 ,才有新闻媒体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科学理解作为与科学说明相伴生的科学认识活动,其本体论前提是混沌学说。通过对于作为“混沌”之外世界的哲学考察和科学考察,表明混沌一方面作为科学理解研究得以开始的前提,另一方面也与科学理解伴随始终,阐明了科学理解论得以成立的内在根基。混沌学说的发展历史、哲学意义的考察也表明了其与科学理解的深刻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会计所处的环境以及依据环境所做的会计假定具有不确定性是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前提,会计处理方法不高估资产、不虚增利润是应用稳健性原则的实质.作为高风险行业的金融业,应充分有效地利用稳健性原则,以加速折旧法计提高科技固定资产的折旧,并对各类资产建立坏账备抵制度,计提减值准备金.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条件,是社会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青年的素质是社会现代化中最主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青年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及在这一进程中的障碍,探讨了我国当代青年的现代化与社会化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