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相关配套的外汇管理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对于商业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而言,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实施了11年的银行结售汇制度的变革。此外,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的改变,也对银行结售汇资金运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史二荣 《新金融》2002,(10):23-25
银行外汇买卖业务是指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按自由兑换货币间汇率买卖外汇及国内外汇指定银行按人民币外汇牌价为客户办理结售汇和套汇业务.……  相似文献   

3.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柱  何顺强 《南方金融》2004,(5):18-19,55
由于以强制结汇制度和结售汇周转头寸比例管理为基础的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生缺陷,我国的外汇市场并没有体现真实的供求关系.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被动,并产生了扭曲的价格现象。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需向目标区汇率制度转变,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满足市场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两个重要文件。该文就这两个重要文件进行了政策解读,指出新的制度安排为银行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使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汇率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人民币升值,而是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同时改善的整体改革。其实质就在于以制度安排来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生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真正体现汇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问:什么是汇率?什么是记帐汇率、帐面汇率? 答: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的比率或比价,在我国是由外汇管理局决定并在中国银行挂牌公告的,所以又叫外汇牌价。外汇牌价有银行买进价和银行卖出价两种,标价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直接标价法,即以外国货币的一个单位金额(或扩大固定倍数)在前、实际可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在后的形式予以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思路、背景及具体路径,并提出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核心,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外汇市场改革与建设是前提条件和市场基础,认为应在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市场化进程,并大力培育境内外汇市场,最终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综合改革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汇率风险、国际化及其业务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方式以及业务发展战略,以积极应对并把握人民币汇率制度综合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是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外汇调剂价)进行并轨后实行的单一汇率制度。现行的汇率制度名义上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意味着汇率应以自由浮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又相继出台了扩大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引入询价交易方式.扩大远期结售汇范围.允许掉期交易等一系列政革措施。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滞后,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整体升值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006年6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人民币加速升值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点大的汇率风险,并通过对企业还款能力的影响进一步影响银行资产质量,进而对银行业的稳定产生威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大多数国家逐步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我国于2005年实行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但在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现行的汇率制度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扩大人民币浮动汇率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将是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1.
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坚 《南方金融》2005,(8):11-13
近来,我国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调整引起各方瞩目。本文对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本次汇率调整的重点,并分析了本次汇率制度调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海啸,加剧了市场汇率波动,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风险随之增大,商业银行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先进做法,尽快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是银行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人民币汇率之争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安排从现行汇率制度退出。为顺利实现推出,中国目前要尽快采取措施培育微观主体、增加交易品种、健全外汇交易方式、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估计一篮子名义锚货币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汇率市场压力(EMP)变量对传统的模型进行了扩展,从而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全面考察一国的汇率政策与汇率安排。本文基于人民币汇率的经验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增加,汇率本身以及利率也是调整我国汇率市场压力的重要方式;在人民币汇率所参考的一篮子名义锚货币中,欧元的地位显著提升,它对人民币汇率的动态走势具有明显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与相对灵活性显著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事实上采用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人民币保持了与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这与著名的"角点假设"一致。  相似文献   

15.
当前银行机构外汇风险管理的十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毅 《中国金融》2006,(7):40-41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开发外汇新产品、发展衍生交易业务,提高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也给银行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银行机构必须对外汇风险乃至整体市场风险管理认真加以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波兰汇率制度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武 《西安金融》2005,(4):37-43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开放和加入WTO履行协议和承诺,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的讨论持续升温。波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同样经历了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本文通过对波兰汇率制度演进的剖析,分析了转型国家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以期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结售汇制度是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基础,它是国家委托外汇指定银行对外汇进行代买代卖,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因此,结售汇制度对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贸易、非贸易、资本等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我省银行结售汇变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必须与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宏观环境和汇率制度变动的总体趋势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外汇制度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更有必要就如何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保持其基本稳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自1981年我国开始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和官方外汇牌价起,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体系基本上属于双重汇率制。在该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既有官方牌价,又有外汇市场调剂价,以及由各地外汇管理部门订立的居民个人外汇调剂价和黑市价。  相似文献   

19.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较之以前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突出的特征就是汇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一年来的实战看,其直观的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以及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从长远来看,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有利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但与以往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相比,改革后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处在经常的波动中已成为现实。汇率的波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冲击必然引发银行经营风险,从而带来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动力:现行汇率制度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 1994年初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种汇率制度形成以后尤其是在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之后,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相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